【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副电池的充电器,及一种充电方法。技术背景已经知道一种基于组合恒定电流充电和恒定电压充电的给副电池充电的方法。图l说明了该充电方法,其中横轴表示充电电流(A),纵轴表示电池 电压(V)。区域(a-b)对应于恒定电压充电的范围,而区域(c-d)对应 于恒定电流充电的范围。用于充电的电源单元在区域(a-b)中执行恒定电 压调节,而在区域(c-d)中执行恒定电流调节。例如,在电池电压Vb为4.IV或更j氐的区域内,为500mA的充电电流 Ib执行恒定电流充电。当电池电压超过4.1V时,该电源单元4丸行恒定电压调 节以逐渐降<氐充电电流Ib。电池电压Vb朝4.2V的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Vo 增长,充电结束。在图2中示出相关技术的充电器的示例。图2中所示配置目的在于说明 作为检测充电状态的方法的电流检测和AV检测,且供应其中任何一种都足 够。电源单元1用其间的AC连接器CN11与商用电源连接,并向输出端la 和lb输出例如为4.2V的输出电压Vo。用其间的冲企测/充电单元3把电源单元 1的输出电压供应给副电池2,由此,副电池2被充电。由充电控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包括: 输入端,被施加来自电源单元的正电压和负电压; 输出端,当被施加来自输入端经由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的电压时,生成用于给副电池充电的输出; 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具有被插入和连接在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的至少一条中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区域,且具有与充电电流反向极性的第一寄生二极管; 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具有被插入和连接在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的至少一条中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区域,且具有与充电电流同向极性的第二寄生二极管; 第一检测电路,具有在输入端和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之间的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之间插入的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器,且允许从电阻器的分压点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0-23 287269/06;JP 2007-9-28 253204/071、一种充电器,包括输入端,被施加来自电源单元的正电压和负电压;输出端,当被施加来自输入端经由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的电压时,生成用于给副电池充电的输出;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具有被插入和连接在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的至少一条中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区域,且具有与充电电流反向极性的第一寄生二极管;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具有被插入和连接在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的至少一条中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区域,且具有与充电电流同向极性的第二寄生二极管;第一检测电路,具有在输入端和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之间的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之间插入的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器,且允许从电阻器的分压点提取第一检测电压;第二检测电路,具有在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之间的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之间插入的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器,且允许从电阻器的分压点提取第二检测电压;和充电控制单元,被提供了第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并生成用于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的栅极的导通/截止控制信号;其中当截止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且导通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时,该充电控制单元计算该第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第一电压差,并判断该第一电压差是否具有不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如果该第一电压差被判断为具有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则导通该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以进行充电操作;然而,如果该第一电压差被判断为具有不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则当对该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施加相同的电压时导通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并截止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以计算第二电压差;以及通过比较第三电压差与参考电压来检测充电结束状态,该第三电压差由该第二电压差校正。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当截止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并导通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时,通过用第二 电压差校正第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来获得第三电压差。3、 一种充电器,包括输入端,被施加来自电源单元的正电压和负电压;输出端,当被施加来自输入端的电压时生成给副电池充电的输出,其中 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位于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具有被插入在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中的至少一条 中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区域,且具有与充电电流反向极性的第一寄生二极管;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具有被插入在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中的至少一条 中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区域,且具有与充电电流正向极性的第二寄生二极管;第 一检测电路,具有在输入端和第 一场效应型晶体管之间的正电源线和 负电源线之间插入的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器,允许从电阻器的分压点提取第 一4全测电压;第二检测电路,具有在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之间 的正电源线和负电源线之间插入的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器,且允许从电阻器 的分压点提取第二检测电压;和充电控制单元,被提供了第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并生成用于第 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的栅极的导通/截止控制信号;其中当截止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且导通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时,该充电 控制单元计算该第 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第一电压差,并判断该 第 一 电压差是否具有不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如果该第一电压差被判断为具有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则导通该 第 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以进行充电操作;然而,如果该第一电压差被判断为具有不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 则对其中校正了用于判断是否到达了充电结束状态的参考值中的误差的校正 后的参考值进行计算;以及通过比较第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校正后的参考电 压来检测充电结束状态。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中当截止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并导通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时,通过比较第 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该校正后的参考电压来判断是否到达充电结束状态。5、 一种充电方法,包括通过当截止第 一 场效应型晶体管以切断充电电流时施加来自电源单元的 空载电压到第一检测电路来检测第一检测电压,并且通过当导通第二场效应 型晶体管时施加副电池的开路电压到第二检测电路来检测第二检测电压;计算第 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第 一 电压差,且判断该第 一 电 压差是否具有不导通该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的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如果该第一电压差被判断具有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则导通该第 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以进行充电操作;如果该第一电压差被判断为具有不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则当对 该第 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施加相同的电压时导通第 一场效应型晶体管 并截止该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以计算第二电压差;以及比较由如此检测到的第二电压差校正的第三电压差与参考电压,以检测 充电结束状态。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截止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并导通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时,通过使用第 二电压差校正第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来获得该第三电压差。7、 一种充电方法,包括通过当截止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以切断充电电流时施加来自电源单元的 空载电压到第一检测电路来检测第一检测电压,并且通过当导通第二场效应 型晶体管时施加副电池的开路电压到第二检测电路来检测第二检测电压,计算第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第一电压差,且判断该第一电压差是否具有不导通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如果该第一电压差被判断具有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则导通该第一场效应型晶体管和第二场效应型晶体管以进行充电操作;如果该第一电压差被判断为具有不导通该第二寄生二极管的值,则对其中校正了用于判断是否到达了充电结束状态的参考值中的误差的校正后的参考值进行计算;以及比较第 一检测电压和第二检测电压之间的电压...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