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35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包括传送电动机定子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后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后表面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所述变速箱的电机,所述变速箱的前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去除电动机定子内侧中的毛刺的光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机定子的内侧中的毛刺进行去除,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机生产加工
,特别是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机是一种旋转式电动机器,它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它主要包括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
[0003]电动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当中,但在生产电动机定子时,电动机定子的内侧会出现毛刺,需要进行去除,但传统的去除方式都是通过人工进行去除,人工去除不但不方便,而且加工质量不高,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还造成了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可以对电动机定子的内侧中的毛刺进行去除。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方案实现:提供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包括传送电动机定子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后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后表面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所述变速箱的电机,所述变速箱的前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去除电动机定子内侧中的毛刺的光滑件。
[000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经第一轴承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
[000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上螺旋嵌设有两个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000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后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件的前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0009]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的内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后端延伸有与所述矩形凹槽相配合的矩形凸部。
[001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滑件包括上盖、若干个磨柱和底座,所述上盖的后端开设有第一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二圆形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形槽的直径,所述底座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形槽相配合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圆形槽相配合的第二凸部,所述上盖的前端面螺旋嵌设有第二螺栓,所述上盖通过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底座的第一凸部连接,所述上盖的后端外圈环形开设有与所述磨柱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磨柱的前端延伸部分经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凹槽连接,所述底座的前端外圈环形开设有与所述磨柱相配合的第三凹槽,所述磨柱的后端延伸部分经第三轴承与所述第三凹槽连接。
[001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后端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三外螺纹。
[001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箱通过若干第三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后表面。
[001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光滑件的下方。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装置中加入了电机和光滑件,将电动机定子套在光滑件上,启动电机能够带动光滑件在电动机定子的内侧里旋转去除毛刺;在装置中还加入了连接件,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连接件,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光滑件,从而可以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机定子的内侧中的毛刺进行去除;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机定子内侧中的毛刺进行去除,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6]图2是输出轴、第一连接管、连接件、第二连接管、光滑件的结构图。
[0017]图3是图2的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上盖的结构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磨柱的结构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中底座的结构图。
[0021]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包括传送电动机定子的传动带1,所述传动带1的上表面后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后表面设置有变速箱3,所述变速箱3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所述变速箱3的电机4,所述变速箱3的前端设置有输出轴5,所述输出轴5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2,所述输出轴5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7,所述第一连接轴7的前端设置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9,所述第二连接轴9的前端设置有去除电动机定子内侧中的毛刺的光滑件10,启动电机4驱动变速箱3,变速箱3驱动输出轴5旋转,输出轴5带动第一连接轴7旋转,第一连接轴7带动连接件8旋转,连接件8带动第二连接轴9旋转,第二连接轴9带动光滑件10旋转,从而实现对电动机定子内侧中的毛刺进行去除。
[0024]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输出轴5经第一轴承11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一轴承11的内轴承与输出轴5连接用于旋转,第一轴承11的外轴承与第一支撑板2连接用于固定。
[0025]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输出轴5上螺旋嵌设有两个第一螺栓12,所述第一连接轴7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12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未图示),输出轴5通过第一螺栓12将第一连接轴7固定在输出轴5的内部。
[0026]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连接件8的后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未图示),所述第一连接轴7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未图示),所述连接件8的前
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未图示),所述第二连接轴9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未图示),便于拆卸不同型号的连接件8。
[0027]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输出轴5的内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未图示),所述第一连接轴7的后端延伸有与所述矩形凹槽相配合的矩形凸部13,当第一连接轴7嵌入到第一凹槽6时,由于矩形凸部13的定位作用,从而可以使第一螺栓12与第一螺纹孔更方便的配合。
[0028]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7,所述光滑件10包括上盖14、若干个磨柱15和底座16,所述上盖14的后端开设有第一圆形槽17,所述第一圆形槽17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圆形槽18,所述第二圆形槽18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形槽17的直径,所述底座16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形槽17相配合的第一凸部19,所述第一凸部19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圆形槽18相配合的第二凸部20,所述上盖14的前端面螺旋嵌设有第二螺栓21,所述上盖14通过所述第二螺栓21与所述底座16的第一凸部19连接,所述上盖14的后端外圈环形开设有与所述磨柱15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未图示),所述磨柱15的前端延伸部分经第二轴承22与所述第二凹槽连接,所述底座16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电动机定子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后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后表面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所述变速箱的电机,所述变速箱的前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去除电动机定子内侧中的毛刺的光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经第一轴承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螺旋嵌设有两个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后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件的前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定子内圆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内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后端延伸有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盛张恩良黄增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特波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