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隧道窑的余热回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64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隧道窑的余热回收设备,包括预热窑体和焙烧窑体。通过设置焙烧窑体、风扇、进气管、过滤网、收集板、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风扇通过进气管将热量和热气吸取,热气中的杂质在经过过滤网时被过滤并掉落在收集板的内腔,气泵将热气吸取并输送至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的内腔,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将热气输送至预热窑体和保温窑体的内腔,解决了现有的隧道窑的余热回收方式大多数都是直接将热量输送至预热窑体和保温窑体内,减少加热导致的消耗从而节能,但是这种余热回收方式的利用率较低,不能完全的将热量利用的问题。不能完全的将热量利用的问题。不能完全的将热量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隧道窑的余热回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隧道窑的余热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日用陶瓷制品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隧道窑对日用陶瓷制品进行烧制,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隧道窑的余热回收方式大多数都是直接将热量输送至预热窑体和保温窑体内,减少加热导致的消耗从而节能,但是这种余热回收方式的利用率较低,不能完全的将热量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型隧道窑的余热回收设备,具备热量利用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隧道窑的余热回收方式大多数都是直接将热量输送至预热窑体和保温窑体内,减少加热导致的消耗从而节能,但是这种余热回收方式的利用率较低,不能完全的将热量利用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型隧道窑的余热回收设备,包括预热窑体和焙烧窑体,所述预热窑体位于焙烧窑体的左侧,所述焙烧窑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温窑体,所述焙烧窑体的前侧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隧道窑的余热回收设备,包括预热窑体(1)和焙烧窑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窑体(1)位于焙烧窑体(2)的左侧,所述焙烧窑体(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温窑体(3),所述焙烧窑体(2)的前侧设置有箱体(4),所述箱体(4)的顶部设置有端盖(5),所述箱体(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管(6),所述第一排气管(6)的后侧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箱体(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管(8),所述第二排气管(8)的后侧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9),所述箱体(4)内腔前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泵(10),所述箱体(4)的内腔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内腔设置有风扇(12),所述支撑板(11)的前侧设置有过滤网(13),所述过滤网(13)的前侧设置有收集板(14),所述箱体(4)的前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5),所述箱体(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水箱(16),所述箱体(4)的内腔设置有回流管(17),所述回流管(17)的前侧穿过箱体(4)并延伸至水箱(16)的内腔,所述水箱(16)的内腔设置有水泵(18),所述水泵(18)的后侧与回流管(17)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收集板(14)的右侧穿过箱体(4)并延伸至箱体(4)的外侧,所述端盖(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9),所述箱体(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所述限位板(19)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孔(21),所述限位杆(20)的顶部穿过限位孔(21)并延伸至限位板(19)的内腔,所述限位板(19)的内腔设置有与限位杆(20)配合使用的限位机构(22),所述限位板(19)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机构(22)配合使用的调节机构(23),所述限位杆(20)的表面开设有与限位机构(22)配合使用的固定槽(2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隧道窑的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2)包括固定杆(2201),所述固定杆(2201)靠近限位杆(20)的一侧延伸至固定槽(24)的内腔,所述固定杆(2201)远离限位杆(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调节机构(23)配合使用的固定板(2202),所述固定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培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夏和瓷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