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942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2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其具有入口(11)和出口(12);风机(6);换热器(7);进风风道(2),设于壳体(1)内,该进风风道(2)具有第一进风口(21)、第二进风口(22)、出风口(23),第一、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入口(11)相对;并且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口(23)位于所述换热器(7)的上游;第一调节阀(3),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21)处,用来调节第一进风口(21)的进风面积;第二调节阀(4),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22)处,用来调节第二进风口(22)的进风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无需增设其他换热器即可调节新风温度。节新风温度。节新风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有常规的具有制冷以及制热功能的空调、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能将室内原有的空气排出的新风系统、以及集成于空调室内机上的新风模块等,目前集成于空调室内机上的新风模块多是将室外空气不经过换热直接导入室内,即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鲜空气,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新风换气功能。但是没有经过换热直接引入室内的新风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用户的不适。
[0003]为克服上述缺陷,申请号为CN202011015773.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新风空调机、新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申请公开号为CN111981620A)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机,该新风空调机包括换热装置,新风系统,换热装置内设有换热管道,新风系统包括风机、换热器、送风管、新风净化模块,换热器设有进风侧和出风侧,风机的进风口与换热器的出风侧相连接,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连接,新风净化模块设在送风管上,换热器两端均连通至换热管道。该申请通过在新风系统内增设换热器来实现调节新风的温度,存在如下缺陷:
[0004]1、增设的换热器会增加结构的复杂性,进而提高成本;
[0005]2、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为调节新风的温度,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不够节能环保;
[0006]3、新风系统的送风管的出口位于空调内机之外,故而需要在房间内额外打孔以安装送风管;
[0007]4、引入新风的量不可调。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无需增设其他换热器即可调节新风温度的空气调节装置;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调节新风风量的空气调节装置;
[0010]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0011]壳体,其具有入口和出口;
[0012]风机,设于壳体内,用来驱动气流由入口流向出口;
[0013]换热器,设于壳体内,且位于气流的流动路径上;
[00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15]进风风道,设于壳体内,该进风风道具有相连通的供室外新风进入的第一进风口、供室内回风进入的第二进风口、以及供新风、回风排出的出风口,所述的第一、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壳体的入口相对;并且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的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上游;
[0016]第一调节阀,设于第一进风口处,用来调节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面积;
[0017]第二调节阀,设于第二进风口处,用来调节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面积。
[0018]上述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可选用百叶,通过百叶的旋转来实现调节进风面积,为简化结构,且降低风阻,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阀包括第一风门、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且第一风门转动连接在第一进风口内以启闭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门相连以驱动第一风门转动;所述第二调节阀包括第二风门、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风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且第二风门转动连接在第二进风口内以启闭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风门相连以驱动第二风门转动。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门为圆形结构,其同一径向上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进风口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进风风道外,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上述第一风门的第一端部相连;所述第二风门为圆形结构,其同一径向上的第三端部、第四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二进风口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进风风道外,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上述第二风门的第三端部相连。如此,当第一风门处于横挡在第一进风口处的第一位置时,第一进风口闭合;将第一风门旋转90度至第二位置时,即可完全打开第一进风口,且基本不会挡风;将第一风门旋转至第一、第二位置之间时,可调节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同理,第二风门也是按照以上的工作方式。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并排分布且均朝向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出风口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
[002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具有顶壁、由顶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入口位于侧壁上,所述出口位于顶壁上;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0022]为根据新风、回风的温湿度来调节第一、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优选地,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处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接受温湿度传感器发出信号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第二电机相电信号连接。
[0023]在上述各方案中,为使新风、回风混合均匀,还包括有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混风风道,沿着气流流动方向,所述进风风道、混风风道、换热器、风机依次分布,且混风风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出风口相对,第二开口与所述换热器相对,所述风机的入风口与所述换热器相对,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壳体的出口相对。
[0024]优选地,所述混风风道自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的气流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
[0025]最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口径,使得当第一、第二进风口全开时,新风的进风量小于回风。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现有空调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出风口的进风风道,并在第一进风口处设置第一调节阀,在第二进风口处设置第二调节阀,使得用户可根据需要控制第一、第二调节阀的开合,实现调节新风与回风的混合比例,进而能引入新风且调节新风风量的同时,回风还能调节新风的温度,节能环保;且由于进风风道的出风口位于空调换热器的上游,换热器能进一步调节新风与回风混合而成的混合风的温度,实现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或制热。且本申请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省略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省略壳体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6]如图1~8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进风风道2、第一调节阀3、第二调节阀4、混风风道5、风机6、换热器7。
[0037]其中,壳体1具有顶壁、由顶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侧壁、周缘与侧壁底部相连的底壁,壳体侧壁上具有两个入口11,壳体顶壁上具有一个出口12。
[0038]上述风机6设于壳体1内,且邻近壳体1的出口12,以驱动气流由入口11流向出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其具有入口(11)和出口(12);风机(6),设于壳体(1)内,用来驱动气流由入口(11)流向出口(12);换热器(7),设于壳体(1)内,且位于气流的流动路径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风风道(2),设于所述壳体(1)内,该进风风道(2)具有相连通的供室外新风进入的第一进风口(21)、供室内回风进入的第二进风口(22)、以及供新风、回风排出的出风口(23),所述的第一、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壳体的入口(11)相对;并且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的出风口(23)位于所述换热器(7)的上游;第一调节阀(3),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21)处,用来调节第一进风口(21)的进风面积;第二调节阀(4),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22)处,用来调节第二进风口(22)的进风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阀(3)包括第一风门(31)、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风门(3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进风口(2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且第一风门(31)转动连接在第一进风口(21)内以启闭第一进风口(21),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门(31)相连以驱动第一风门(31)转动;所述第二调节阀(4)包括第二风门(41)、第二电机(42),所述第二风门(41)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2)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且第二风门(41)转动连接在第二进风口(22)内以启闭第二进风口(22),所述第二电机(4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风门(41)相连以驱动第二风门(41)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31)为圆形结构,其同一径向上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进风口(2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32)安装在进风风道(2)外,且第一电机(32)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述喻安诗卉张旭东戴九松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