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37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包括炉顶壳体和多个耐火砖,所述炉顶壳体的内壁上阵列固定设有多个固定杆,所述耐火砖均位于所述炉顶壳体的下方,所述耐火砖的顶端均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一,所述固定杆的下部外壁上均滑动套设有顶板二,所述顶板二的顶端均转动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均滑动套设在相邻的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所述套管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顶板一和所述顶板二均位于相邻的所述滑槽内,所述顶板一的底端均与相邻的所述滑槽的底端内壁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耐火砖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延长窑炉炉顶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的延长窑炉炉顶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的延长窑炉炉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属于窑炉炉顶


技术介绍

[0002]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窑样式和经验,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再到现今的室内气窑、电窑,窑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
[0003]现有的卧式窑炉炉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因受热膨胀、同时砖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得砖体容易出现下落的现象,进而导致内衬和砖体的脱落,从而导致窑炉炉顶使用寿命较短,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提高耐火砖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延长窑炉炉顶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包括炉顶壳体和多个耐火砖,所述炉顶壳体的内壁上阵列固定设有多个固定杆,所述耐火砖均位于所述炉顶壳体的下方,所述耐火砖的顶端均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一,所述固定杆的下部外壁上均滑动套设有顶板二,所述顶板二的顶端均转动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均滑动套设在相邻的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所述套管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
[0007]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一和所述顶板二均位于相邻的所述滑槽内,所述顶板一的底端均与相邻的所述滑槽的底端内壁抵触,所述顶板二的顶端均与相邻的所述滑槽的顶端内壁抵触。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均设有多个所述顶板一和所述顶板二,所述顶板一的两侧内壁和所述顶板二的两侧内壁分别与所述滑槽相邻的一侧内壁抵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二的顶端均环形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内均环形转动设有转块,所述转块的顶端均与相邻的所述套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上部宽度均大于所述套管的直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中部外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螺母相匹配的螺纹。
[0012]进一步的,所述耐火砖与所述炉顶壳体之间通过浇筑层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上部两侧均对称固定设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定位杆,所述延伸杆和所述定位杆均位于所述浇筑层内。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了顶板一和顶板二,通过转动螺母,使得螺母带动套管进行转动,此时套管将带动转块在转槽内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转块带动顶板二在滑槽内进行移动,从而使得顶板二的顶端与滑槽的顶端内壁抵触,通过顶板一和顶板二对耐火砖进行支撑固定,避免锚固钩与耐火砖之间因存在缝隙而影响耐火砖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耐火砖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延伸杆和定位杆,可以提高固定杆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耐火砖的稳定性,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提高耐火砖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延长窑炉炉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的固定杆、顶板一和顶板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的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的耐火砖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1、炉顶壳体;2、耐火砖;3、固定杆;4、滑槽;5、顶板一;6、顶板二;7、套管;8、螺母;9、转槽;10、转块;11、浇筑层;12、延伸杆;13、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包括炉顶壳体1和多个耐火砖2,炉顶壳体1的内壁上阵列固定设有多个固定杆3,耐火砖2均位于炉顶壳体1的下方,耐火砖2的顶端均贯穿开设有滑槽4,固定杆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一5,固定杆3的下部外壁上均滑动套设有顶板二6,顶板二6的顶端均转动设有套管7,套管7均滑动套设在相邻的固定杆3的外侧,套管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8。
[0026]具体的,如图1与图2所示,顶板一5和顶板二6均位于相邻的滑槽4内,顶板一5的底端均与相邻的滑槽4的底端内壁抵触,顶板二6的顶端均与相邻的滑槽4的顶端内壁抵触,滑槽4内均设有多个顶板一5和顶板二6,顶板一5的两侧内壁和顶板二6的两侧内壁分别与滑槽4相邻的一侧内壁抵触,通过顶板一5和顶板二6对耐火砖2进行支撑固定,从而可以提高耐火砖2的稳定性。
[0027]具体的,如图1

图4所示,顶板二6的顶端均环形开设有转槽9,转槽9内均环形转动设有转块10,转块10的顶端均与相邻的套管7的底端固定连接,滑槽4的上部宽度均大于套管7的直径,固定杆3的中部外壁上均开设有与螺母8相匹配的螺纹,耐火砖2与炉顶壳体1之
间通过浇筑层11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螺母8,使得螺母8带动套管7进行转动,此时套管7将带动转块10在转槽9内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转块10带动顶板二6在滑槽4内进行移动,从而使得顶板二6的顶端与滑槽4的顶端内壁抵触。
[0028]实施例2,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固定杆3的上部两侧均对称固定设有延伸杆12,延伸杆12远离固定杆3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定位杆13,延伸杆12和定位杆13均位于浇筑层11内,通过设置延伸杆12和定位杆13,可以提高固定杆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耐火砖2的稳定性。
[0029]本技术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耐火砖2套在固定杆3上,此时顶板一5与顶板二6均位于滑槽4内,然后通过转动螺母8,使得螺母8带动套管7进行转动,此时套管7将带动转块10在转槽9内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转块10带动顶板二6在滑槽4内进行移动,从而使得顶板二6的顶端与滑槽4的顶端内壁抵触,从而通过顶板一5和顶板二6对耐火砖2进行支撑固定,从而可以提高耐火砖2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延伸杆12和定位杆13,可以提高固定杆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耐火砖2的稳定性。
[0030]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包括炉顶壳体(1)和多个耐火砖(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顶壳体(1)的内壁上阵列固定设有多个固定杆(3),所述耐火砖(2)均位于所述炉顶壳体(1)的下方,所述耐火砖(2)的顶端均贯穿开设有滑槽(4),所述固定杆(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一(5),所述固定杆(3)的下部外壁上均滑动套设有顶板二(6),所述顶板二(6)的顶端均转动设有套管(7),所述套管(7)均滑动套设在相邻的所述固定杆(3)的外侧,所述套管(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一(5)和所述顶板二(6)均位于相邻的所述滑槽(4)内,所述顶板一(5)的底端均与相邻的所述滑槽(4)的底端内壁抵触,所述顶板二(6)的顶端均与相邻的所述滑槽(4)的顶端内壁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卧式窑炉炉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内均设有多个所述顶板一(5)和所述顶板二(6),所述顶板一(5)的两侧内壁和所述顶板二(6)的两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根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米恩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