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24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包括:一个下压装模组;一个上压装模组,设于下压装模组的上端,与下压装模组嵌合;下压装模组包括:一个下模座,中部一第一下料槽,第一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一通孔;一个下垫板,设于下模座的上端,中部设有一第二下料槽,第二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二通孔;一个下模板,设于下垫板的上端,中部设有一第三下料槽,第三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三通孔;四个导柱,垂直设于下模座上端的四角;若干块定位块,设于下模板的上端,并位于第三下料槽的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侧板下料质量、效率以及安全性,极大的降低了侧板下料成本。极大的降低了侧板下料成本。极大的降低了侧板下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指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由多块单体电池组合成的电池模组以及U型框构成,通过U型框对电池模组外围进行固定与保护。U型框由中间的水冷板以及两侧的侧板铆接形成,水冷板的内部含有管道,用于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
[0003]侧板由一定厚度的平面铝材或钢带(原料)切割外形后,通过折弯或冲压成型等加工工艺制作而成,且侧板加工过程中要保证严格的几何形位公差与外观要求。传统上,采用人工将原料放置在激光切割机设备内,通过激光切割的方式进行下料,但是存在如下缺点:1、激光切割设备价格昂贵;2、激光切割的耗能高;3、人工放置原料过程中容易划伤表面,放置不到位时会使产品发生变形和尺寸偏差,造成产品报废率高、加工效率低;4、对工人技术要求较高,人工操作时存在压伤手的安全隐患。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实现提升侧板下料质量、效率以及安全性,降低成本,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实现提升侧板下料质量、效率以及安全性,降低成本。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包括:
[0007]一个下压装模组;
[0008]一个上压装模组,设于所述下压装模组的上端,与所述下压装模组嵌合;
[0009]所述下压装模组包括:
[0010]一个下模座,中部设有一第一下料槽,所述第一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一通孔;
[0011]一个下垫板,设于所述下模座的上端,中部设有一第二下料槽,所述第二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二通孔;
[0012]一个下模板,设于所述下垫板的上端,中部设有一第三下料槽,所述第三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三通孔;
[0013]四个导柱,垂直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端的四角;
[0014]若干块定位块,设于所述下模板的上端,并位于所述第三下料槽的前后两侧;
[0015]所述上压装模组包括:
[0016]一个上模座,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
[0017]一个上夹板,固设于所述上模座的底端;
[0018]一个上垫板,设于所述上夹板的下端,中部设有一第一压装槽;
[0019]一个上模板,设于所述上垫板的下端,中部设有一第二压装槽;
[0020]一个第一冲头,设于所述第一压装槽与第二压装槽内,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
[0021]两个第二冲头,并排设于所述上模座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三下料槽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三下料槽的最边缘处于同一平面上;
[0022]四个辅助导柱,固设于所述上模板的下端,分别正对一所述第三通孔;
[0023]四个导套,固设于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分别正对一所述导柱;
[0024]若干个弹簧,对称设于所述上夹板与上垫板之间。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料槽、第二下料槽以及第三下料槽的外形及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二下料槽处于第一下料槽和第三下料槽的正中间。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的外形及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二通孔处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正中间。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装槽、第二压装槽以及第三下料槽的外形及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二压装槽处于第一压装槽和第三下料槽的正中间。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头的尺寸与第一下料槽、第二下料槽、第三下料槽、第一压装槽以及第二压装槽匹配,且所述第一冲头的下端高于上模板的下端。
[0029]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导柱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的尺寸匹配。
[0030]进一步地,所述导套与导柱的尺寸匹配。
[0031]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的侧边设有若干个加持槽。
[003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33]通过设置下压装模组和上压装模组,在下压装模组上设置第一下料槽、第二下料槽以及第三下料槽,在上压装模组上设置第一压装槽以及第二压装槽,并在第一压装槽和第二压装槽内设置第一冲头,且第一第一冲头的下端高于上模板(第二压装槽)的下端,并在上压装模组的上夹板与上垫板之间设置弹簧,在上模座的下端设置两个第二冲头;传送装置将原料输送到下压装模组上时,冲压机床将上压装模组往下压,上模板先接触到原料对原料的四周进行压紧固定,在下压过程中弹簧被逐渐压缩,使得第一冲头突出上模板,进而将原料按第三下料槽的形状冲压进第三下料槽,并通过第二冲头压断原料中突出的废料,即自动完成侧板压装下料,相对于传统的激光切割设备,不仅价格便宜,耗能也低,无需人工放置原料,避免原料表面划伤、放置不到位、压伤手,最终极大的提升了侧板下料质量、效率以及安全性,极大的降低了侧板下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34]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5]图1是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的仰视图。
[0037]图3是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的爆炸图。
[0038]图4是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的侧剖视图。
[0039]图5是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0]图6是本技术压装下料生产的平面侧板。
[0041]标记说明:
[0042]100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1

下压装模组,2

上压装模组,3

原料,4

侧板,11

下模座,12

下垫板,13

下模板,14

导柱,15

定位块,111

第一下料槽,112

第一通孔,121

第二下料槽,122

第二通孔,131

第三下料槽,132

第三通孔,21

上模座,22

上夹板,23

上垫板,24

上模板,25

第一冲头,26

第二冲头,27

辅助导柱,28

导套,29

弹簧,211

第一固定孔,212

加持槽,221

第三固定孔,231

第一压装槽,241

第二压装槽,25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侧板压装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下压装模组;一个上压装模组,设于所述下压装模组的上端,与所述下压装模组嵌合;所述下压装模组包括:一个下模座,中部设有一第一下料槽,所述第一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一通孔;一个下垫板,设于所述下模座的上端,中部设有一第二下料槽,所述第二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二通孔;一个下模板,设于所述下垫板的上端,中部设有一第三下料槽,所述第三下料槽的外围设有四个第三通孔;四个导柱,垂直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端的四角;若干块定位块,设于所述下模板的上端,并位于所述第三下料槽的前后两侧;所述上压装模组包括:一个上模座,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一个上夹板,固设于所述上模座的底端;一个上垫板,设于所述上夹板的下端,中部设有一第一压装槽;一个上模板,设于所述上垫板的下端,中部设有一第二压装槽;一个第一冲头,设于所述第一压装槽与第二压装槽内,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两个第二冲头,并排设于所述上模座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三下料槽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三下料槽的最边缘处于同一平面上;四个辅助导柱,固设于所述上模板的下端,分别正对一所述第三通孔;四个导套,固设于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分别正对一所述导柱;若干个弹簧,对称设于所述上夹板与上垫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举郑诗涛林增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凯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