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76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包括隔膜压缩机的气盘和油盘,所述气盘与油盘之间设有膜片,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设有第一气盘密封圈,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还设有第二气盘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护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第二气盘密封圈,在气盘与膜片之间设置了两道密封圈,当第一气盘密封圈产生泄漏时,第二气盘密封圈可以对泄漏的气体进行二次拦截,可显著降低气盘密封圈偶发泄漏发生的概率,避免了因气盘密封圈偶发泄漏产生的误报警及导致停机对生产的影响,使隔膜压缩机保持正常运行,大幅度延长了隔膜压缩机膜头组件的维修周期。期。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隔膜压缩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场上的隔膜压缩机的膜头密封普遍采用了3圈1槽的方式,即1道气盘密封圈、1道油盘密封圈、1道外侧密封圈以及1道泄漏汇聚槽,当气盘密封圈、油盘密封圈或者油气侧膜片的任意一张膜片有破损时,带压气体或者带压液压油都将泄漏,通过泄漏汇聚槽汇集到膜头检测接口处,通过压力仪表探测泄漏故障,及时报警或紧急停机。
[0003]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当压缩机长时间运行或者运行工况不稳定时,膜头内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特别是小分子的气体,如氢气)很容易透过气盘密封圈,产生气体偶发泄漏,造成泄漏检测的压力仪表报警停机。当拆检压缩机的膜头时,发现膜片及密封圈均无明显损坏,但停机检修造成了大量的停产损失,拆卸膜头造成了大量的人工工时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避免偶发泄漏产生的误报警及停机对生产的影响。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包括隔膜压缩机的气盘和油盘,所述气盘与所述油盘之间设有膜片,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设有第一气盘密封圈,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还设有第二气盘密封圈。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气盘和油盘之间设有泄漏汇聚槽,所述泄漏汇聚槽连通所述气盘和油盘与所述膜片的接触面,所述第二气盘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盘密封圈与所述泄漏汇聚槽之间。<br/>[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气盘密封圈和所述第二气盘密封圈是断面结构和尺寸相同的O型密封圈。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气盘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气盘密封圈之间的径向间隔为D=30mm。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维护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第二气盘密封圈,在气盘与膜片之间设置了两道密封圈,当第一气盘密封圈产生泄漏时,第二气盘密封圈可以对泄漏的气体进行二次拦截,可显著降低气盘密封圈偶发泄漏发生的概率,避免了因气盘密封圈偶发泄漏产生的误报警及导致停机对生产的影响,使隔膜压缩机保持正常运行,大幅度延长了隔膜压缩机膜头的维修周期。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1]图1 是本技术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图2 是图1的A局部放大图。
[0013]图中:1、第一气盘密封圈;2、油盘密封圈;3、外侧密封圈;4、第二气盘密封圈;5、泄漏汇聚槽;6、膜头检测接口;7、压力传感器;8、气盘;9、油盘;10、气腔;11、油腔;12、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技术描述的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隔膜压缩机的气盘8和油盘9,气盘与油盘之间设有膜片12,气盘8与膜片12连接形成封闭的气腔10,油盘9与膜片12连接形成封闭的油腔11,在气盘8与膜片12之间的接触面设有第一气盘密封圈1,在油盘9和膜片12之间的接触面设有油盘密封圈2,在气盘8与膜片12之间的接触面还设有第二气盘密封圈4,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当膜头内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特别是小分子的气体,如氢气),透过第一气盘密封圈1时,第二气盘密封圈4可以对其进行二次拦截,防止偶发气体泄漏对设备及生产的影响。
[0015]具体的,在气盘8和油盘9之间设有泄漏汇聚槽5,泄漏汇聚槽5连通气盘8和油盘9与膜片12的接触面,在泄漏汇聚槽5的外侧设有外侧密封圈3。第二气盘密封圈4设置在第一气盘密封圈1与泄漏汇聚槽5之间,泄漏汇聚槽5的一端设有膜头检测接口6,所述膜头检测接口6连接有压力传感器7。当气体大量泄漏,第二气盘密封圈4也密封不住泄漏的气体时,气体会从泄漏汇聚槽5处汇集,并通过膜头检测接口6连接的压力传感器7进行报警。
[0016]具体的,第一气盘密封圈1和第二气盘密封圈4是断面结构和尺寸相同的O型密封圈,简化了加工工艺,更便于设计与安装。
[0017]具体的,第一气盘密封圈1与第二气盘密封圈4之间的径向间隔为30mm。经实践中测试,当第一气盘密封圈1与第二气盘密封圈4之间的径向间隔为D=30mm时,第二气盘密封圈4对偶发泄漏的气体拦截效果最好。
[0018]本技术描述的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在气盘8与膜片12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了两道气盘密封圈,这样当气盘密封圈1产生微泄漏时,泄漏的气体会被第二气盘密封圈4进行二次拦截,阻止了微泄漏的气体流向泄漏汇聚槽5,因此避免了引起压力传感器7报警停机。只有当气体大量泄漏,第二气盘密封圈4也密封不住泄漏的气体时,才会导致气体从泄漏汇聚槽5处汇集,并通过膜头检测接口6连接的压力传感器7进行报警。
[0019]本技术描述的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气盘密封圈偶发泄漏产生的误报警及导致停机对生产的影响,大幅度延长了隔膜压缩机膜头的维修周期。
[0020]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包括隔膜压缩机的气盘和油盘,所述气盘与所述油盘之间设有膜片,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设有第一气盘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还设有第二气盘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双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盘和油盘之间设有泄漏汇聚槽,所述泄漏汇聚槽连通所述气盘和油盘与所述膜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向阳陈艺夏均贵孙晓红孙宇平
申请(专利权)人: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