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76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密封圈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上的气道;所述气道连通所述密封圈的内外两侧,于所述密封圈的一侧由封液部截止;所述气道用于流通气体,所述封液部用于密封液体及平衡气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在使用时既能够起到密封液体的作用,防止容器内的液体外洒,又能够起到平衡容器内外压强的作用,防止容器内压强过高或过低。高或过低。高或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密封圈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

技术介绍

[0002]在水杯、压力锅、保温碗等饮食器具中,以及管道等工业设备中,密封圈作为密封水、气,以及防尘的部件经常出现。密封圈往往位于两个部件的结合处,起到密封作用,隔绝部件内外的气体交换、液体交换等。
[0003]在部件外侧,部件所受到的压强一般为大气压,变化幅度不大,可以忽略不计;在部件内部,由于所容纳介质的温度变化、宏观状态(气态、固态、液态)变化,压强变化幅度远大于部件外侧,因此,部件内部往往会存在负压、高压的情况。例如高压锅在烹饪时内部往往为高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高压锅内的压强大于高压锅外的压强;装满沸水的保温杯在水温下降后内部往往为负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保温杯内的压强小于保温杯外的压强)。
[0004]当部件内部高压超过预定压强时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向外泄压;当部件内部为负压时,开启时存在困难,往往不易开启。现有的密封圈在使用时只能起到密封作用,并不具备平衡气压的功能,因而上述问题使用现有的密封圈无法得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上的气道;所述气道连通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内外两侧,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一侧由封液部截止;所述气道用于流通气体,所述封液部用于密封液体及平衡气压。
[0007]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气道的数量为一个。
[0008]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气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气道在所述密封圈本体上呈圆周阵列分布。
[0009]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气道呈倒置的U型,所述气道在所述密封圈本体顶部的深度大于在所述密封圈本体内外两侧处的深度。
[0010]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沿所述气道的延伸方向,所述气道的宽度呈等宽设置。
[0011]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沿所述气道的宽度方向,所述气道的底面与所述气道的侧面圆滑过渡。
[0012]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于所述封液部所在侧的另一侧,所述密封圈本体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气道的两侧;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所述凸缘从下到上逐渐变薄,直至与所述密封圈本体齐平。
[0013]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封液部与所述密封圈本体一体成型。
[0014]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所述封液部的厚度范围占所述封液部所在侧所述密封圈本体厚度的三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0015]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封液部朝向所述气道的面为截止面,所述截止面与所述气道的底面、所述气道的侧面之间形成截止棱。
[0016]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气道呈倒置的U型,所述气道包括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沉槽;所述第一通槽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一侧;所述沉槽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封液部相连;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内,贯穿所述密封圈本体,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所述沉槽相通。
[0017]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圈本体呈环状,用于密封在两个器件之间,所述封液部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内侧,用于在负压时导通来自所述气道的气体。
[0018]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所述密封圈本体内侧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外侧的厚度。
[0019]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轮廓呈弧形,且顶端高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内侧的底部、所述密封圈本体外侧的底部;所述凹槽的外侧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外侧相接;所述凹槽的内侧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底部相接,且在相接处呈圆滑过渡。
[0020]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圈本体呈环状,用于密封在两个器件之间,所述封液部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外侧,用于在正压时导通来自所述气道的气体。
[0021]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所述密封圈本体外侧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内侧的厚度。
[0022]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轮廓呈弧形,且顶端高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内侧的底部、所述密封圈本体外侧的底部;所述凹槽的内侧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内侧相接;所述凹槽的外侧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底部相接,且在相接处呈圆滑过渡。
[0023]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圈本体的横截面顶部轮廓呈弧形,且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内侧轮廓、外侧轮廓圆滑过渡。
[0024]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圈本体呈环状,用于密封在两个器件之间,所述密封圈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横部和纵部,所述纵部位于所述横部的下方,所述封液部位于所述纵部上;所述气道包括相连通的横槽和纵槽,所述横槽位于所述横部上,所述纵槽位于所述纵部上,所述纵槽的底部与所述封液部相连;所述横槽位于所述横部的顶面且所述纵槽位于所述纵部的内侧,和/或所述横槽位于所述横部的底面且所述纵槽位于所述纵部的外侧。
[0025]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纵部与所述横部的内侧相连,所述封液部用于在负压时导通来自所述气道的气体。
[0026]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纵部与所述横部的外侧相连,所述封液部用于在正压时导通来自所述气道的气体。
[0027]如上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圈本体呈环状,用于
密封在两个器件之间,所述密封圈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横部和纵部,所述横部的中部与所述纵部相连,所述封液部位于所述横部上;所述气道包括第一气槽、第二气槽、第三气槽、第一气隙和第二气隙;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第二气槽分别位于所述横部的两端,所述第一气槽贯通所述横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气槽与所述封液部相连,所述第三气槽贯通所述纵部的自由端;所述纵部的两侧与一个器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气隙、所述第二气隙;由所述第一气槽、所述第一气隙、所述第三气槽、所述第二气隙、所述第二气槽依次形成气体流通路径。
[0028]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29]本专利技术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可以用在容器上,位于容器本体和容器盖相接处,使用时既能够起到密封液体的作用,防止容器内的液体外洒,又能够起到平衡容器内外压强的作用,防止容器内压强过高或过低。当用来密封和泄压时,封液部所在侧朝向容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圈本体和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上的气道;所述气道连通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内外两侧,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一侧由封液部截止;所述气道用于流通气体,所述封液部用于密封液体及平衡气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呈倒置的U型,所述气道在所述密封圈本体顶部的深度大于在所述密封圈本体内外两侧处的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道的宽度方向,所述气道的底面与所述气道的侧面圆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封液部所在侧的另一侧,所述密封圈本体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气道的两侧;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所述凸缘从下到上逐渐变薄,直至与所述密封圈本体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液部与所述密封圈本体一体成型;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所述封液部的厚度范围占所述封液部所在侧所述密封圈本体厚度的三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液部朝向所述气道的面为截止面,所述截止面与所述气道的底面、所述气道的侧面之间形成截止棱。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呈倒置的U型,所述气道包括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沉槽;所述第一通槽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一侧;所述沉槽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封液部相连;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内,贯穿所述密封圈本体,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所述沉槽相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呈环状,用于密封在两个器件之间,所述封液部位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内侧,用于在负压时导通来自所述气道的气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向,所述密封圈本体内侧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外侧的厚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自动平衡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轮廓呈弧形,且顶端高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内侧的底部、所述密封圈本体外侧的底部;所述凹槽的外侧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外侧相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申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