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08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训练筷,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筷子本体和第二筷子本体,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一端为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一端为第二夹持端;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均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主体能够使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移动;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能够支撑使用者的第三手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的辅助工具,从而使幼儿更快的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法。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训练筷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训练筷。

技术介绍

[0002]筷子是一种用于夹取食物并将食物送入口中的食具,通常由两根细长的杆状部件组成并配合使用。用筷子时需要手部进行一系列复杂而又精细的动作;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儿童而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形成筷子的使用姿势,为了让儿童快速的形成正确的用筷姿势,市面上出现一些儿童筷子,用于辅助儿童学习使用筷子,但现有的辅助儿童使用的筷子只有基础的使用方式的训练,当儿童初步掌握筷子的使用方式时则没有配套的训练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筷,实现了辅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训练筷,包括:第一筷子本体和第二筷子本体,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一端为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一端为第二夹持端;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均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主体能够使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移动;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能够支撑使用者的第三手指。
[0005]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连接,所述抵接部具有第一受力面,使用者的第一手指向所述第一受力面施力时,所述第一夹持端向接近所述第二夹持端的方向移动。
[0006]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所述抵接部包含向远离所述第二筷子本体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和向接近所述第二筷子本体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面为所述第一受力面,所述第二凸起的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面为第二受力面;使用者的第二手指向所述第二受力面施力时,所述第一夹持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端的方向移动;
[0007]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凸起上且距离所述第一筷子本体最远的点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抵接部的靠近所述连接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的交点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交点中的一个交点为第一交点,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交点与在所述第一凸起上且距离所述第一筷子本体最远的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
°‑
60
°

[0008]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凸起上且距离所述第一筷子本体最远的点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抵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的交点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交点中的一个交点为第二交点,第二交点与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交点与在所述第二凸起上且距离所述第一筷子本
体最远的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
°‑
55
°

[0009]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所述连接主体包括连接部以及向所述第二夹持端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连接主体的朝向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连接主体内;所述连接主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0010]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所述空腔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厚度,当所述第一筷子本体转动时,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上;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延伸;优选地,所述支撑面的形状与使用者第三手指相匹配,使用时,所述第三手指的指肚朝向所述延伸部;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延伸后形成限位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优选地,相对于所述抵接部,所述支撑面更靠近所述连接部。
[0011]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所述第一筷子本体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凹槽,所述连接部的内部设有凸块,当所述第一筷子本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筷子本体能够绕所述凸块转动,所述空腔配合凸块能够限制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转动方向使所述第一筷子本体在转动时不会相对于所述第二筷子本体错位;优选地,所述凸块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的形状相匹配。
[0012]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所述空腔内设有弹件,所述弹件的一端向所述开口处延伸,所述弹件向所述开口处延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接触后能够限制所述第一筷子本体与所述第二筷子之间的距离。
[0013]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安装槽相匹配,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弹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优选地,所述弹件、连接块和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弹件的材质为硅胶。
[0014]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所述第一筷子本体上具有安装段,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其中一段的外围尺寸缩小形成所述安装段,所述安装段用于安装所述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还具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均与所述第一套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套管能够套设在所述安装段处;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与所述安装段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套管为硅胶材质。
[0015]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训练筷中,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连接;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所述第一环部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所述第二环部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二手指,通过所述辅助机构,使用者能够使所述第一夹持端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环部和所述第二环部均位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远离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一侧;优选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一环部和所述第二环部均与所述第二套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套管为硅胶材质;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均设有摩擦凸起组,两个所述摩擦凸起组的朝向相对;优选地,所述第一环部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之间的连线在所述第一筷子本体轴
线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环部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之间的连线所述第一筷子本体轴线方向上的投影的夹角为70
°‑
110
°

[0016]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延伸段、第一凸起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位于所述抵接部上且靠近所述连接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延伸段远离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一面为第三受力面,所述第一受力面和所述第三受力面组成主受力面,从所述第一凸起至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主受力面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主受力面向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方向凹陷。
[0018]分析可知,本技术公开一种训练筷,本技术能够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的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训练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筷子本体和第二筷子本体,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一端为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一端为第二夹持端;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均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主体能够使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移动;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能够支撑使用者的第三手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训练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连接,所述抵接部具有第一受力面,使用者的第一手指向所述第一受力面施力时,所述第一夹持端向接近所述第二夹持端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训练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含向远离所述第二筷子本体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和向接近所述第二筷子本体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面为所述第一受力面,所述第二凸起的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面为第二受力面;使用者的第二手指向所述第二受力面施力时,所述第一夹持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端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一凸起上且距离所述第一筷子本体最远的点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抵接部的靠近所述连接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的交点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交点中的一个交点为第一交点,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交点与在所述第一凸起上且距离所述第一筷子本体最远的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
°‑
60
°
;在所述第二凸起上且距离所述第一筷子本体最远的点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抵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的交点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交点中的一个交点为第二交点,第二交点与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交点与在所述第二凸起上且距离所述第一筷子本体最远的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
°‑
55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训练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包括连接部以及向所述第二夹持端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连接主体的朝向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另一端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连接主体内;所述连接主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训练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厚度,当所述第一筷子本体转动时,所述第一筷子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延伸;所述支撑面的形状与使用者第三手指相匹配,使用时,所述第三手指的指肚朝向所述
延伸部;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筷子本体的另一端延伸后形成限位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申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