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和收集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000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和收集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装置与方法,主沉淀箱设置在养殖尾水输出的通道内,养殖尾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后受到挡污板的阻拦和沉淀刷的再次阻拦;随着养殖尾水在主沉淀箱内的水位上升淹没缓冲板且通过泄水孔,挡水条将水体改变成为向下的流向,以使养殖尾水尽量到达下一组挡污板底部;抽提颗粒物时,整体抬升由挡污板和缓冲板组成的颗粒物拦截装置,启动吸污泵,利用吸污头将沉淀在底部的颗粒物抽取到辅沉淀箱中;辅沉淀箱内的养殖尾水与颗粒混合物在箱体内受到隔板阻隔形成涡旋状水流,随着高颗粒物浓度尾水的持续排入,辅沉淀箱内水体通过溢水孔溢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处理不及时造成二次悬浮或污染物溶解的困难,实现清洁化生产。实现清洁化生产。实现清洁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降和收集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装置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速沉降和收集集约化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装置和方法,属于养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养殖


技术介绍

[0002]凡纳滨对虾大棚高位池养殖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渔业生产方式,但因其高密度、集约化、高投饵的养殖方式,造成养殖水体中不仅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极高,而且颗粒物的浓度也非常高。据跟踪监测发现,此类养殖方式的水体中颗粒物浓度最高可以超过1200mg/L,远高于自然水体中颗粒物悬浮物的浓度,因此加速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沉降,是进行养殖尾水治理的重要环节。
[0003]为控制水体中颗粒物的浓度,不同研究者开发过颗粒物浓度控制的措施或方法,如以毛刷为媒介物的物理性吸附,毛刷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有塑料材质、碳纤维材质、化纤纤维材质等,也有研究者专利技术了养殖尾水颗粒物清除设备 (CN105107247B),这些方式或设备在加速养殖尾水颗粒物的沉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004]但当前针对养殖尾水中颗粒物沉降的方法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已专利技术养殖尾水颗粒物清除设备在生产中操作较繁琐,且水体处理量较低;利用毛刷等处理方式的颗粒物沉降效率较低,且沉降后的颗粒物的收集也存在很大的困难。目前在绝大多数的养殖池塘中,对颗粒物的收集是放干水体后采取人工或者机械挖掘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沉降后的颗粒物容易因为处理不及时而二次悬浮,影响颗粒物的收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构建一种加速水体中颗粒物沉降的方法,并针对性的构建一种沉降后颗粒物的收集方法,解决处理不及时造成二次悬浮或污染物溶解的困难,实现清洁化生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沉降和收集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装置,包括主沉淀箱和辅沉淀箱,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的主沉淀箱,包括底板和与之固定在一起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顶部的前后两根横杆连接,主沉淀箱固定在养殖尾水输出通道内,左右侧板紧贴在输出通道的侧壁上,前后端均开口与养殖尾水输出通道相通从而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底板,内表面上从前到后开设有3个横向凹槽;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内表面上从前到后分别开设有3个竖向凹槽,且左右侧板上竖向凹槽的的位置相互对称;从前到后横向凹槽和竖向凹槽的位置互相对应;
[0009]所述的主沉淀箱,内部设置有挡污板,挡污板的板面与主沉淀箱体的左侧板 /右侧板的板面相互垂直,挡污板的左右边缘插入左右侧板的竖向凹槽内、底部边缘插入底板的横向凹槽内,从而将挡污板固定在主沉淀箱内;所述的挡污板,面向进水口一侧的板面上
安装有沉淀刷;
[0010]所述的挡污板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位于挡污板的上方,缓冲板的左右边缘也插入左右侧板的竖向凹槽内;所述的缓冲板上开设有多排平行且均匀分布的泄水孔,每个泄水孔的背面设置有挡水条,挡水条斜向下设置;
[0011]所述的主沉淀箱,配设有吸污头:所述的吸污头横向设置在主沉淀箱的底部,两端通过固定螺栓分别与位于主沉淀箱底部的链条II相连接,链条II带动吸污头沿着底板前后移动;所述的吸污头,设置有吸污口和排污口,吸污口面向进水口,排污口连接有集污管;集污管的管出口连接有吸污泵,吸污泵的泵出口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的管出口与辅沉淀箱相连通;
[0012]所述的辅沉淀箱,整体为中空、封闭的长方体结构;箱顶的左侧或右侧开设有进污口,进污口与排污管相连接,与进污口相对的右侧或左侧箱壁的上端开设有溢水孔;所述的辅沉淀箱,箱底和箱顶内表面上均设置有能使水形成旋转涡流的隔板,从而加速颗粒物的聚集和沉降。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沉淀箱,为PVC材质等硬质板材或者钢筋水泥混凝土制成的箱体。根据处理水量的差异,主沉淀箱结构不变,大小规格可以更改,材质也可根据大小规格也可自由选取,小规格的系统可以选取PVC等质地较硬的板材,大规格的系统可以选取钢筋水泥混凝土的材质。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挡污板,板面为波浪形,宽度不窄于50cm,挡污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cm。挡污板为主沉淀箱中拦截尾水的装置,波浪形的板体起到缓解水流速度和阻挡颗粒物的作用,加速颗粒物的沉降。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沉淀刷,为毛刷状,材质为碳纤维材质或者PVC 材质,单根沉淀刷的长度为50~80cm,每块挡水板上分布的沉淀刷的条数不少于3条。沉淀刷增大挡水刷阻挡颗粒物的效果,以进一步增加颗粒物的沉降的速度。本系统内的挡污板组件通过框架连接在一起方便升降。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缓冲板,为PVC材质或其它硬质板材;所述的泄水孔,横向设置且为长条形结构,尺寸为5
×
3cm,每排泄水孔的间距为5cm、泄水孔彼此之间的间距也为5cm;所述的挡水条,为长条形结构,长边固定在缓冲板背对进水口一侧的面板上,长度同泄水孔长径。缓冲板高度根据主沉淀箱的规格而定,但不窄于50cm;挡水条的作用是改变水流方向,与泄水孔呈45
°
角,引导含高浓度颗粒物的尾水到达下一级挡污板底部。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挡污板、挡污板上安装的沉淀刷、挡污板上方的缓冲板、缓冲板上分布的泄水孔及挡水条构成一组颗粒物拦截装置,所述的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沉降和收集装置中优选设置3~5组颗粒物拦截装置。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污头,为中空的三棱体,包括一个侧面、一个底面和一个斜面,侧面和底面相互垂直(直角边长度10cm):底面横向设置在主沉淀箱底板上,其长度与主沉淀箱左侧板到右侧板的距离相同;侧面与左右侧板的板面相互垂直,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的排污口且与集污管相连;斜面的下端横向开设有所述的吸污口。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污口,呈长条形,为吸污头斜面下端的开口,长度与斜面的长边平行且相同,宽度为3cm;吸污口的底部固定有密合橡胶条,密合橡胶条紧贴主沉淀箱的底板,以减少吸污头与底板间的空隙。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污头,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的密合橡胶条,为硬质橡胶材质。吸污头主要用于吸取沉淀到底部的颗粒物,横向设置的切面便于颗粒物的收集,开口处的底部安装有密合橡胶条,密合橡胶条紧贴主沉淀箱底板减少吸污头与底板之间的空隙,便于收集底部沉降的颗粒物。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集污管,为套管结构,能够自由伸缩,集污管在随着吸污头的伸缩将吸取到的颗粒混合物输送至辅沉淀箱。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辅沉淀箱,为高位池;所述的进污口,直径与排污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的溢水孔,直径与进污口的直径相同。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辅沉淀箱,箱底设置有隔板I,隔板I为“「”型隔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板和横向设置的横板;立板与辅沉淀箱的左侧箱壁/右侧箱壁的板面相平行,立板两侧边固定在辅沉淀箱前后两侧箱壁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和收集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装置,包括主沉淀箱(1)和辅沉淀箱(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沉淀箱(1),包括底板和与之固定在一起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顶部的前后两根横杆连接,主沉淀箱固定在养殖尾水输出通道内,左右侧板紧贴在输出通道的侧壁上,前后端均开口与养殖尾水输出通道相通从而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底板,内表面上从前到后开设有3个横向凹槽;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内表面上从前到后分别开设有3个竖向凹槽,且左右侧板上竖向凹槽的的位置相互对称;从前到后横向凹槽和竖向凹槽的位置互相对应;所述的主沉淀箱,内部设置有挡污板(2),挡污板的板面与左侧板/右侧板的板面相互垂直,挡污板的左右边缘插入左右侧板的竖向凹槽内、底部边缘插入底板的横向凹槽内,从而将挡污板固定在主沉淀箱内;所述的挡污板,面向进水口一侧的板面上安装有沉淀刷(3);所述的挡污板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板(4),缓冲板位于挡污板的上方,缓冲板的左右边缘也插入左右侧板的竖向凹槽内;所述的缓冲板上开设有多排平行且均匀分布的泄水孔(6),每个泄水孔的背面设置有挡水条(5),挡水条斜向下设置;所述的主沉淀箱,配设有吸污头(7):所述的吸污头横向设置在主沉淀箱的底部,两端通过固定螺栓(10)分别与位于主沉淀箱底部的链条Ⅲ(26)相连接,链条Ⅲ(26)带动吸污头沿着底板前后移动;所述的吸污头,设置有吸污口(8)和排污口,吸污口面向进水口,排污口连接有集污管(11);集污管的管出口连接有吸污泵(12),吸污泵的泵出口连接有排污管(13),排污管的管出口与辅沉淀箱(14)相连通;所述的辅沉淀箱(14),整体为中空、封闭的长方体结构;箱顶的左侧或右侧开设有进污口(15),进污口与排污管(13)相连接,与进污口相对的右侧或左侧箱壁的上端开设有溢水孔(18);所述的辅沉淀箱,箱底和箱顶内表面上均设置有能使水形成旋转涡流的隔板,从而加速颗粒物的聚集和沉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沉淀箱(1),为PVC材质或者钢筋水泥混凝土制成的箱体;所述的挡污板(2),板面为波浪形,宽度不窄于50cm,挡污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cm;所述的沉淀刷(3),为毛刷状,材质为碳纤维材质或者PVC材质,单根沉淀刷的长度为50~80cm,每块挡水板上分布的沉淀刷的条数不少于3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板(4),为PVC材质或其它硬质板材,宽度不窄于50cm;所述的泄水孔(6),横向设置且为长条形结构,尺寸为5
×
3cm,每排泄水孔的间距为5cm、泄水孔彼此之间的间距也为5cm;所述的挡水条(5),为长条形结构,长边固定在缓冲板背对进水口一侧的面板上,长度同泄水孔长径,与泄水孔呈45
°
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污头(7),为中空的三棱体,包括一个侧面、一个底面和一个斜面,侧面和底面相互垂直:底面横向设置在主沉淀箱底板上,其长度与主沉淀箱左侧板到右侧板的距离相同;侧面与左右侧板的板面相互垂直,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的排污口且与集污管(11)相连;斜面的下端横向开设有所述的吸污口(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污口(8),为不锈钢材质,呈长方形,长度与斜面的长边平行且相同,宽度为3cm;吸污口的底部固定有硬质橡胶材质的密合橡胶条(9),密合橡胶条紧贴主沉淀箱的底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污管(11),为套管结构,能够自由伸缩,集污管在随着吸污头的伸缩将吸取到的颗粒混合物输送至辅沉淀箱(14);所述的辅沉淀箱(14),为高位池;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海峰刘长军尤仲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