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997 阅读:4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各节锂电池都设置有电池检测IC、过压信号耦合电路和欠压信号耦合电路,并设置有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过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路、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和放电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每节电池都具备过充和过放保护,实现了充电电路与放电电路各自独立,使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都得到提高,适用于大功率动力锂电池保护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尤其是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 电路。背景技木现有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如图l所示,充电电路与放电 电路合在一起,在充电时必须通过》史电的场效应管、在放电时必须通 过充电场效应管而导致发热和损耗,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较低。在大 电流放电时,如果要并联场效应管增大输出功率时,充电和放电控制 就必须使用相同数量的场效应管,增加了成本和功耗,不适用于大功 率动力锂电池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较高、适用于 大功率动力锂电池保护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包 括电池检测IC、过压信号耦合电路、欠压信号耦合电路、过充电控 制电路、充电电路、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 电路和放电电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检测输入端分别并接于各节锂 电池的正负极两端;上述过压信号耦合电路分别与各节锂电池相对应 设置,上述电,测IC的过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上迷过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迷欠压^过流信号耦合电路 与其中一节锂电池相对应设置,其它各节锂电池与上迷欠压信号耦合电路分别相对应设置,上述电池检测IC的欠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上述欠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欠压、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的输 入端;上述各过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过充电控制电路的 输入端,上述过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 上迷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的充电负极输入端;上述各欠压信 号耦合电路、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放电欠 压及过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文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连接上述二改电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锂电池 的放电正极输出端、上述电M测IC的放电电流检测输入端和锂电 池的放电负极输出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放电电流检测输入端与地 之间连接有放电电流检测电阻。还包括均流电路,此均流电路分别并接于各节锂电池的正负极两端。上迷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充电负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 充电过流保护电路。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放电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 放电温度控制电路。上迷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相互电连接的放电保护锁住 及自动恢复电路、延时控制电路。基于相同的思路,本技术还采用了如下方案锂电池多节串 联保护电路,包括电池检测IC、过压信号耦合电路、欠压信号耦合 电路、过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路、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放电 欠压控制电路、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和放电电路;上述电池检测 IC的检测输入端分别并接于各节锂电池的正负极两端;上述过压信 号耦合电路分别与各节锂电池相对应设置,上述电地验测IC的itS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上述过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与其中一节锂电池相对应设 置,其它各节锂电池与上迷欠压信号耦合电路分别相对应设置,上述 电池检测IC的欠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上述欠 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欠压、过流信号输出 端连接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各过压信号耦合 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过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过充电控制电 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上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锂电池的充电负极输入端;上述各欠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 述放电欠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放电欠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 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 连接锂电池的放电正极输出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放电电流检测输 入端和锂电池的放电负极输出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放电电流检测 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放电电流检测电阻。还包括均流电路,此均流电路分别并接于各节锂电池的正负极两端。上迷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充电负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 充电过流保护电路。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放电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 放电温度控制电路。上迷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相互电连接的放电保护锁住 及自动恢复电路、延时控制电路。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锂电池多节辛联保护电路,通过 电池检测IC、过压信号耦合电路、过充电控制电路和充电电路的连 接和拓展,实现了任意节锂电池的串联充电保护;通过电池检测IC、 欠压信号耦合电路、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放电欠压控制电路、 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和放电电路的连接,实现了任意节锂电池的 串联放电保护(包括欠压和过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每 节电池都具备过充和过放保护,实现了充电电路与放电电路各自独 立,使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都得到提高,适用于大功率动力锂电池保 护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以四节锂电池相串联为 例,实施例一如图l所示,包括分别对应四节锂电池的四个电池检测 IC 1,分别对应四节锂电池的四个过压信号耦合电路2,分别对应其 中三节锂电池的欠压信号耦合电路3和对应剩下的一节锂电池的欠 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4,过充电控制电路5,充电电路6,充电过 流保护电路7,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8,放电电路9,放电温度 控制电路10,放电保护锁住及自动恢复电路11和延时电路12。如图1所示,电,测IC 1的检测输入端分别并接于各节锂电 池的正负极两端,各节锂电池的正负极两端还并接有均流电路13, 均流电路13用于均衡各节锂电池间的容量差异;电池检测IC 1的过 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过压信号耦合电路2的 输入端,各过压信号耦合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过充电控制电路5的输 入端,过充电控制电路5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电路6的榆入端,充电电 路6的输出端连接充电过流保护电路7的输入端,充电过流保护电路 7的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的充电负极输入端。本技术通过过压信号 耦合电路2、过充电控制电路5、充电电路6、均流电路13与电池检 测IC l的上迷连接和拓展,实现了任意节锂电池的串联充电保护。如图1所示,电M测IC 1的欠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三节锂 电池所对应的三个欠压信号耦合电路3的输入端,电M测IC 1的 欠压、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4的输入端;各 欠压信号耦合电路3、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放电 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8的输入端,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8的输出 端连接放电电路9的输入端,放电电路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放电温度 控制电路10的输入端、电池检测IC 1的放电电流检测输入端、延时 电路12的输入端和锂电池的放电负极输出端,电池检测IC 1的放电 电流检测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放电电流检测电阻14,放电温度控 制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的放电正极输出端,延时电路12的输 出端连接放电保护锁住及自动恢复电路11的输入端,放电保护锁住 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检测IC、过压信号耦合电路、欠压信号耦合电路、过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路、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和放电电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检测输入端分别并接于各节锂电池的正负极两端;上述过压信号耦合电路分别与各节锂电池相对应设置,上述电池检测IC的过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上述过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与其中一节锂电池相对应设置,其它各节锂电池与上述欠压信号耦合电路分别相对应设置,上述电池检测IC的欠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上述欠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欠压、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各过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过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过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上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的充电负极输入端;上述各欠压信号耦合电路、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锂电池的放电正极输出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放电电流检测输入端和锂电池的放电负极输出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放电电流检测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放电电流检测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检测IC、过压信号耦合电路、欠压信号耦合电路、过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电路、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和放电电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检测输入端分别并接于各节锂电池的正负极两端;上述过压信号耦合电路分别与各节锂电池相对应设置,上述电池检测IC的过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上述过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与其中一节锂电池相对应设置,其它各节锂电池与上述欠压信号耦合电路分别相对应设置,上述电池检测IC的欠压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各节锂电池所对应的上述欠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欠压、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入端;上述各过压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过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过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上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的充电负极输入端;上述各欠压信号耦合电路、上述欠压及过流信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放电欠压及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锂电池的放电正极输出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放电电流检测输入端和锂电池的放电负极输出端,上述电池检测IC的放电电流检测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放电电流检测电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均流电路,此均流电路分别并接于各节锂电池的正负极两。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其特征在 于上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充电负极输入端之间连接有充 电过流保护电路。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其特征在 于上i^^文电电路的输出端与锂电池的放电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放 电温度控制电路。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迷的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其特征在 于上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相互电连接的放电保护锁住及 自动恢复电路、延时控制电路。6、 锂电池多节串联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伶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拓普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