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848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放电MOS管、充电MOS管、充电禁止放电电路、充放电控制模块,放电MOS管的源极与被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端相连,其漏极作为放电输出端正极接用电负载,其栅极同时与充电禁止放电电路的输出和充放电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端相连,充电禁止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充电MOS管的源极,且它们同时接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输出正极,充电MOS管的栅极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输出端,充电MOS管的漏极接被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各回路的负极共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对充电器的要求和能量的损耗,节约了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保护芯片的应用电路。技术背景目前现有常用的充放电应用电路模块如附图3、 4所示,这种电路 的充电端与放电端共用一个通道,通过充放电控制部分实现充电与放 电,充电时,充电器提供的电流不仅要通过充电MOS管,而且必须要 通过放电MOS管才能到达电池装置,实现充电的目的;放电时的电流 不仅要通过放电MOS管,而且必须要通过充电MOS管才能到达负载, 实现放电的目的。常规的充电设备,若允许设备在充电时正常使用, 则要求充电器必须具备提供设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电压等能力。然 而一些直流设备工作时的电流很大,达到十几安培,甚至几十安培, 这是一般充电器所无法满足的。由于目前的充放电管理模式共用一个 通道,这就面临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充电时,充电电流必须要通过 放电M0S管才能到达电池装置;放电时,而又必须通过充电M0S管才 能实现放电,这就无端地在充电与放电M0S管上消耗了很多能量,这 在一些对自耗电要求较高的场合是绝对不允许的。在通常情况下,由 于锂电池在充电与放电时的电流相差很大,充电端只需要通过几安培 的电流,甚至更小;而在放电端则需要通过十几安培,甚至几十安培 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放电MOS管、充电MOS管、充电禁止放电电路、充放电控制模块,放电MOS管的源极与被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端相连,其漏极作为放电输出端正极接用电负载,其栅极同时与充电禁止放电电路的输出和充放电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输出端相连,充电禁止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充电MOS管的源极,且它们同时接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输出端正极,充电MOS管的栅极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输出端,充电MOS管的漏极接被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各回路的负极共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放电MOS管、充电MOS管、充电禁止放电电路、充放电控制模块,放电MOS管的源极与被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端相连,其漏极作为放电输出端正极接用电负载,其栅极同时与充电禁止放电电路的输出和充放电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输出端相连,充电禁止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充电MOS管的源极,且它们同时接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输出端正极,充电MOS管的栅极接充放电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输出端,充电MOS管的漏极接被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各回路的负极共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充电 禁止放电电路由二极管D2构成',充放电控制模块由多节电池串联用电 池保护集成电路IC及其外围电阻电容构成,充、放电M0S管N1、 N2 由场效应管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宛宁黄其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美达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