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日安专利>正文

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69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当用电量超过额定值时自动断电报警、用电量符合额定时自动供电的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包括外壳、接线端子、装在外壳内的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电子线路由变压器、负荷控制电路和讯响警示电路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安装使用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器可有效地防止因用电量超额,导致供电线路或供电设施过载发热、短路等引起的火灾及其他不安全事故发生,是用电户的理想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特别是一种根据用电负荷量可自动断电或供电的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目前,在日常供电线路中,普遍未安装有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当用电的电器设备不断增多时,往往会使供电线路超负荷工作,出现电线过载发热,导致各种事故发生。对此,供电部门也无法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过载用电,而导致供电线路事故发生的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本技术的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包括外壳、接线端子、装在外壳内的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电子线路由变压器、负荷控制电路和讯响警示电路构成(参看附图),其连接方式如下变压器H初级线圈L1两端接电源输入接线端子A1、A2,次级线圈L2接于负荷控制电路和讯响警示电路;负荷控制电路由变压器H次级线圈L2一端连接二极管D1正极,D1负极接电容器C1正极、二极管D2负极、继电器KN线圈一端及电阻R1一端,电容器C1、C2、C3负极、三极管BG1发射极及电阻R2一端接公共地端(下简称接地),KN线圈另一端接D2正极及BG1集电极,BG1基极接三极管BG2发射极,BG2集电极接电阻R1另一端,BG2基极接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包括外壳、接线端子,装在外壳内的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电子线路由变压器、负荷控制电路和讯响警示电路构成,其连接方式如下:变压器H初级线圈L↓[1]两端接电源输入接线端子A↓[1]、A↓[2],次级线 圈L↓[2]接于负荷控制电路和讯响警示电路;负荷控制电路由变压器H次级线圈L↓[2]一端连接二极管D↓[1]正极,D↓[1]负极接电容器C↓[1]正极、二极管D↓[2]负极、继电器KN线圈一端及电阻R↓[1]一端,电容器C↓[1]、C↓ [2]、C↓[3]负极、三极管BG↓[1]发射极及电阻R↓[2]一端接公共地端(下简称接地),KN线圈另一端接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电额定安全自动控制器,包括外壳、接线端子,装在外壳内的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电子线路由变压器、负荷控制电路和讯响警示电路构成,其连接方式如下变压器H初级线圈L1两端接电源输入接线端子A1、A2,次级线圈L2接于负荷控制电路和讯响警示电路;负荷控制电路由变压器H次级线圈L2一端连接二极管D1正极,D1负极接电容器C1正极、二极管D2负极、继电器KN线圈一端及电阻R1一端,电容器C1、C2、C3负极、三极管BG1发射极及电阻R2一端接公共地端(下简称接地),KN线圈另一端接D2正极及BG1集电极,BG1基极接三极管BG2发射极,BG2集电极接电阻R1另一端,BG2基极接C2正极及电位器RW1中心抽头,RW1一端接R2另一端,RW1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R3另一端接C3正极及二极管D3负极,D3正极接互感器HA次级L4一端,HA次级L4另一端接地,HA初级L3一端接继电器KA触点2,KA触点3接负荷接线端子A3,HA初级L3另一端接变压器H初级L1一端、KA的一端、保险管IR一端及电源输入接线端子A2,IR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日安
申请(专利权)人:张日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