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60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包括由体积比为2~6:1去离子水和辛基十二醇(乙二醇和丙二醇)组成的基础液,以及功能添加剂组成;所述功能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相对于基础液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有机缓蚀剂0.2~2.5%,无机缓蚀剂0.1~1.2%,消泡剂0.01~0.10%,pH调节剂0.01~0.10%。本发明专利技术防冻冷却剂具有优异的抗腐蚀和抗泡性能。冻冷却剂具有优异的抗腐蚀和抗泡性能。冻冷却剂具有优异的抗腐蚀和抗泡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精细化工
,尤其涉及发动机发动机防冻冷却液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运行的冷却系统是确保发动机在高低负荷不同工况下稳定运行的保障,而冷却系统中的防冻液需确保发动机长时间正常运行,需要起到防冻,冷却,防锈,缓蚀以及改善散热等效果,是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系统。而市售常用的防冻冷却液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产生气穴腐蚀现象加速发动机基材的腐蚀,而且由于发动机内部零件涉及到含有铸铁、黄铜、铸铝、紫铜、锡焊等金属表面,这类金属材料发生锈蚀或腐蚀将会导致发动机使用寿命的大幅缩短。而发冷却液循环流动散热时,由于机体振动和冷却液的泵送流动过程中会使其中有机物质中具有表面活性成分形成大量气泡,导致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下降,而且由于机体的振动导致接触表面形成大量气泡产生气穴效应,加速局部点蚀和穿孔,降低机体寿命。而现有抗泡效果较好的的技术多为国外公司所有,因此,需要研制一款拥有良好抗泡、抗蚀性能防冻冷却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及制备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包括由体积比为2~6:1去离子水和辛基十二醇(乙二醇和丙二醇)组成的基础液,以及功能添加剂组成;所述功能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相对于基础液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有机缓蚀剂0.2~2.5%无机缓蚀剂0.1~1.2%消泡剂0.01~0.10%pH调节剂0.01~0.10%。
[0005]作为优选,所述有机缓蚀剂为质量比为1~2:1的苯甲酸钠和甲基苯三唑(TTA)、质量比为1.2~1.5:1的辛酸和葵二酸或质量比为1.0~1.5:1的苯甲酸钠和葵二酸的任一组合。
[0006]作为优选,所述消泡剂为西甲硅油(为二甲基硅油与微粉硅胶的反应产物)。
[0007]作为优选,所述无机缓蚀为亚硝酸钠、偏硅酸钠、钼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0008]作为优选,还包括阻垢分散剂氨基三亚基磷酸ATMP,所述阻垢分散剂相对于基础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02~0.20%。
[0009]作为优选,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0010]作为优选,所述基础液由体积比为2.5:1的去离子水和辛基十二醇组成,所述功能添加剂的组份物质及各组份相对于基础液的质量百分比如下:苯甲酸钠0.60~0.90%
甲基苯三唑0..40~0.55%亚硝酸钠0.20~0.35%西甲硅油0.005~0.03%氨基三亚基磷酸0.02~0.05%氢氧化钾0.01~0.08%。
[0011]作为优选,所述基础液由体积比为2.5:1的去离子水和辛基十二醇组成,所述功能添加剂的组份物质及各组份相对于基础液的质量百分比如下:苯甲酸钠0.60~0.90%葵二酸0.10~0.30%钼酸钠0.15~0.30%西甲硅油0.005~0.03%氨基三亚基磷酸0.02~0.05%氢氧化钾0.01~0.08%。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防冻冷却液具有高防腐蚀性能、良好的抗泡和抗气穴蚀性能,以及良好抗冻性能和适宜的储备碱度的技术指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和对比例防冻冷却液抗腐蚀性能测试后试片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5]实施例1步骤S1,在150mL去离子水中按配比依次加入亚硝酸钠0.9g、ATMP0.09g,并升温至50~80℃搅拌溶解均匀,得到溶液A;步骤S2,在剩余的100mL去离子水中,精确称量并依次加入100mL辛基十二醇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苯甲酸钠3.5g、甲基苯三唑1.8g、消泡剂西甲硅油0.024g、阻垢分散剂氨基三亚基磷酸ATIPM0.09g,以及0.12g的pH调节剂氢氧化钾,并升温至40~50℃搅拌混合均匀,老化6~12h,得到溶液B;步骤S3,将得到的溶液A和B进行混合,完成配制。
[0016]实施例2~5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相比,配制方法相同,不同地方在于各实施例防冻冷却液配制过程中组份和组份含量,详见下表1。
[0017]表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5
对比例1步骤S1,在150mL去离子水中按配比依次加入亚硝酸钠0.9g、ATMP0.09g,并升温至50~80℃搅拌溶解均匀,得到溶液A;步骤S2,在剩余的100mL去离子水中,精确称量并依次加入100mL辛基十二醇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苯甲酸钠3.5g、甲基苯三唑1.8g、购聚醚类消泡剂L

61(江苏海安石化)0.04g、阻垢分散剂氨基三亚基磷酸ATIPM0.09g,以及0.12g的pH调节剂氢氧化钾,并升温至40~50℃搅拌混合均匀,老化6~12h,得到溶液B;步骤S3,将得到的溶液A和B进行混合,完成配制。
[0018]对比例2与对比例1相比,区别在于未加消泡剂。
[0019]一、物化性能测定:实施例和对比例防冻冷却液的物化性能测定采用标准及及结果,如表2和3所示:表2为防冻冷却液物化性能标准范围及产品技术指标要求范围表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冷却液的物化性能指标
二、防冻冷却液抗腐蚀性能测试:将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样品按照标准ST/T0085《发动机冷却液腐蚀测定法

玻璃器皿法》进行测试,确定各样品对金属腐蚀性能,并与市购冷却液FD

2(长城)进行比较。
[0020]实验材料:铁、紫铜、黄铜、铸铝试样片(50mm*25mm*2mm),焊料与铸铁试样片;试验方法:将试样片打磨、清晰、干燥后,称重m1;在恒温88
±
2℃,空气流量100
±
10ml/min条件下,试验时间48h。实验结束后,干燥,称重m2,计算各试样金属片的失重m=m2

m1,结果如表4。
[0021]表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对比例防冻冷却液玻璃器皿腐蚀实测数据结果如表4和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5得到防冻冷却液具有优异的防腐抗蚀性能,与市购防冻冷却液FD

2号相比,防腐抗蚀性能更优异。
[0022]三、防冻冷却液泡沫倾向测定:采用《发动机冷却液泡沫倾向测定法(SH/T0066

2002)》标准测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对比例在不同温度和充气时间下的泡沫倾向性,并进行对比,结果详见表5。市售常规冷却剂的泡沫倾向性要求:泡沫体积≤150mL,泡沫小时时间≤5s。
[0023]试验条件:空气流量保持在1000
±
25ml/min,分别通气5min,10min,20min,测试温度分别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体积比为2~6:1去离子水和辛基十二醇(乙二醇和丙二醇)组成的基础液,以及功能添加剂组成;所述功能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相对于基础液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有机缓蚀剂0.2~2.5%无机缓蚀剂0.1~1.2%消泡剂0.01~0.10%pH调节剂0.01~0.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缓蚀剂为质量比为1~2:1的苯甲酸钠和甲基苯三唑、质量比为1.2~1.5:1的辛酸和葵二酸、或质量比为1.0~1.5:1的苯甲酸钠和葵二酸的任一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西甲硅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缓蚀为亚硝酸钠、偏硅酸钠、钼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防冻防腐抗泡冷却液复合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垢分散剂氨基三亚基磷酸,所述阻垢分散剂相对于基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秀峰张秀芝吴修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艾德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