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机器人底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25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底板结构,包括内底板和外底板,内底板设置于外底板内;内底板底部设置多个滑轮,多个滑轮与外底板的内表面接触;外底板内的前端设有前端固定梁,多条前端弹簧的前端与前端固定梁固定连接,多条前端弹簧的尾端与内底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外底板内的后端设有后端固定梁,多条后端弹簧的前端与内底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多条后端弹簧的尾端与后端固定梁固定连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前轮轮轴设置于内底板的前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后轮轮轴设置于内底板的后部;外底板的两侧均设有前后延伸的轮轴活动槽。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大幅度减轻内底板所受到的损害,从而有效保护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从而有效保护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从而有效保护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巡检机器人底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底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卫星导航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电力运维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总体的外观而言,大部分智能巡检机器人与电动轿车近似,特别是就“底板”而言,大部分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底板”几乎就是电动轿车底板的缩小版。
[0003]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巡检的过程中,有可能在与巡检区域内的障碍物、甚至行人或牲畜发生碰撞,严重时,会因碰撞而导致其“车体”底板乃至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毁坏。
[0004]为了提高智能巡检机器人的防撞能力,为数不少的电力运维部门在其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车体”底板前端加装了强度较大的保险杠——类似于越野车的前保险杠。加装强度较大的保险杠,确实有助于提高智能巡检机器人“车体”特别是“车体”底板的防撞能力,但也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0005]第一,在与行人或牲畜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会使行人或牲畜受到的伤害更大;
[0006]第二,在与刚度大的障碍物发生碰撞、特别是严重碰撞的情况下,强度较大的保险杠固然能降低“车体”、特别是“车体”底板受到损坏的程度,但因此而产生的振动会更加剧烈,而剧烈的振动会加大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被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该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底板结构,包括内底板和外底板,内底板设置于外底板内;内底板底部设置多个滑轮,多个滑轮与外底板的内表面接触;外底板内的前端设有前端固定梁,多条前端弹簧的前端与前端固定梁固定连接,多条前端弹簧的尾端与内底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外底板内的后端设有后端固定梁,多条后端弹簧的前端与内底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多条后端弹簧的尾端与后端固定梁固定连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前轮轮轴设置于内底板的前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后轮轮轴设置于内底板的后部;外底板的两侧均设有前后延伸的轮轴活动槽,前轮轮轴、后轮轮轴的两端可通过轮轴活动槽伸出到外底板的两侧之外。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可采用下述附加的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10]还包括前轮轮轴轴承和后轮轮轴轴承;前轮轮轴安装在前轮轮轴轴承上,后轮轮轴安装在后轮轮轴轴承上;在轮轴活动槽的顶部,外底板的侧面向两侧突出,形成两道凸缘,前轮轮轴轴承和后轮轮轴轴承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套以活动连接的方式套接在轮轴活动槽的顶部。
[0011]进一步地,外底板前端设置有前端气囊。
[0012]进一步地,在内底板的前端顶部与外底板的前端顶部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的
前端防水膜,在内底板的后端顶部与外底板的后端顶部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作的后端防水膜。
[0013]进一步地,内底板的长度与外底板的长度之比为3比4,内底板的宽度与外底板的宽度之比为9比10。
[0014]进一步地,前端固定梁与后端固定梁之间的距离与外底板的长度之比为19比20。
[0015]进一步地,内底板与外底板组装好之后,多条前端弹簧和多条后端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每一条弹簧的拉伸长度均为其最大拉伸长度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间。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有益效果如下:
[0017]1、多条前端弹簧和多条后端弹簧对内底板的约束和保护作用,使得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能大幅度减轻内底板所受到的损害,从而有效保护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
[0018]2、外底板前端设置有前端气囊,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前端气囊既能减轻外底板所受到的冲击,也能减轻被撞物所受到的冲击,对被撞的行人或牲畜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外底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外底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内底板;
ꢀꢀꢀꢀꢀꢀꢀꢀꢀꢀ
2—外底板;
ꢀꢀꢀꢀꢀꢀꢀꢀꢀꢀ
3—前端弹簧;
[0025]4—后端弹簧;
ꢀꢀꢀꢀꢀꢀꢀꢀ
5—滑轮;
ꢀꢀꢀꢀꢀꢀꢀꢀꢀꢀꢀꢀ
6—前端防水膜;
[0026]7—后端防水膜;
ꢀꢀꢀꢀꢀꢀ
101—前轮轮轴;
ꢀꢀꢀꢀꢀꢀ
102—后轮轮轴;
[0027]201—前端固定梁;
ꢀꢀꢀꢀ
202—后端固定梁;
ꢀꢀꢀꢀ
203—前端气囊;
[0028]204—轮轴活动槽;
ꢀꢀꢀꢀ
205—前轮轮轴轴承;
ꢀꢀ
206—后轮轮轴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工作原理,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需要强调的是,附图的作用是便于人们直观地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装置或部件的具体数量没有限定作用。具体地说,不能依据图1认定本专利技术中只有5个滑轮,同理,也不能依据图2认定本专利技术中只有5条前端弹簧3和5条后端弹簧4。另外,虽然本专利技术中的外底板2有两个侧面,但两个侧面是对称的,故本说明书只是笼统地说明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外底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而没有刻意强调图3是哪一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0]如图1、图2、图3并结合图4所示,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底板结构,包括下述装置或部件:
[0031](1)内底板1,其作用是用于承载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
[0032](2)外底板2,其作用是用于保护内底板1;具体地说,外底板2包括前、后端面、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内底板1安装在外底板2之内。
[0033](3)安装于内底板1底部的多个滑轮5,多个滑轮5与外底板2的内表面接触,其作用是便于内底板1在外底板2内滑动。
[0034](4)多条前端弹簧3,多条前端弹簧3的尾端与内底板1的前端固定连接,多条前端弹簧3的前端与设置在外底板2内的前端固定梁201固定连接。
[0035](5)多条后端弹簧4,多条后端弹簧4的前端与内底板1的后端固定连接,多条后端弹簧4的尾端与设置在外底板2内的后端固定梁202固定连接;多条前端弹簧3和5条后端弹簧4的共同作用是对内底板1与外底板2之间的相对运动起约束作用,同时也对内底板1起保护作用。
[0036](6)安装于内底板1前部的前轮轮轴101和安装于内底板1后部的后轮轮轴102;前轮轮轴101的作用是用于安装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前轮,后轮轮轴102的作用是用于安装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后轮。
[0037](7)设置于外底板2两侧侧面的轮轴活动槽204,以及与轮轴活动槽204的顶部侧面活动连接的前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底板结构,包括内底板(1)和外底板(2),内底板(1)设置于外底板(2)内;内底板(1)底部设置多个滑轮(5),多个滑轮(5)与外底板(2)的内表面接触;外底板(2)内的前端设有前端固定梁(201),多条前端弹簧(3)的前端与前端固定梁(201)固定连接,多条前端弹簧(3)的尾端与内底板(1)的前端固定连接;外底板(2)内的后端设有后端固定梁(202),多条后端弹簧(4)的前端与内底板(1)的后端固定连接,多条后端弹簧(4)的尾端与后端固定梁(202)固定连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前轮轮轴(101)设置于内底板(1)的前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后轮轮轴(102)设置于内底板(1)的后部;外底板(2)的两侧均设有前后延伸的轮轴活动槽(204),前轮轮轴(101)、后轮轮轴(102)的两端可通过轮轴活动槽(204)伸出到外底板(2)的两侧之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轮轮轴轴承(205)和后轮轮轴轴承(206);前轮轮轴(101)安装在前轮轮轴轴承(205)上,后轮轮轴(102)安装在后轮轮轴轴承(206)上;在轮轴活动槽(204)的顶部,外底板(2)的侧面向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波李福德钟成刘嘉乐昀林谋龙运宁钟梓枫张泽熙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珠高电气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