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装置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712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电池的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第一碳排放当量;获取动力电池生产阶段的第二碳排放当量;获取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的第三碳排放当量;获取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阶段和再生阶段的第四碳排放当量;基于第一碳排放当量、第二碳排放当量、第三碳排放当量和第四碳排放当量,测算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碳排放当量进行汇集,得到了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值,并考虑了制造和再生工艺路线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一方面涵盖内容相对全面,另一方面与实际过程更为接近,计算所得数据更为可靠。据更为可靠。据更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装置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排放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全生命周 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碳排放当量的测算是一项广泛存在的技术问题,目前常用的碳排放当 量的测算有很多方法。
[0003]专利文件(CN105260836A)公开了一种汽车制造企业碳排放采集核算 系统,包括基础用能数据采集模块、碳排放量测算模块、数据查询模块、实 时监控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和报告报表生成模块;该系统可以采集核算某 汽车制造企业碳的排放量,实时反应某汽车制造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专利文 件(CN105138832B)提供了一种核算车辆路径规划中碳排放量的方法和系 统,所述方法包括:初始化碳排放核算的相关参数;根据所述相关参数建立 车辆的油耗模型,并根据所述油耗模型建立碳排放模型;根据所述碳排放 模型获取车辆在子路径上的碳排放量。专利文件(CN105574339A)公开了 一种退役乘用车拆解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先根据拆解序列计算连 接特征的拆卸能耗总和;然后根据连接特征拆解消耗的能量类型计算其拆 解碳排放总量;再计算拆解环境影响造成的冗余碳排放;最后得出整个拆 解过程的总碳排放量。
[0004]综上针对整车层面的碳排放当量计算方法相对较多,但是针对关键零 部件如动力电池等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尚未见诸报道。
[0005]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的通用计算方法, 从而为整车的碳排放评估提供更为准确和详实的计算依据和基础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的通用计算 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 量测算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电池的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第一碳排放当量;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生产阶段的第二碳排放当量;获取所述动力电池使用阶 段的第三碳排放当量;获取所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阶段和再生阶段的第四 碳排放当量;基于所述第一碳排放当量、第二碳排放当量、第三碳排放当 量和第四碳排放当量,测算所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
[0008]优选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碳排放当量;
[0009]Em1=∑ECm1i*k1i+∑Tm1i*k2i
ꢀꢀ
(2)
[0010]其中,Em1为第一碳排放当量,ECm1i为第i种原材料获取阶段能源消 耗值;k1i为第i种原材料获取阶段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Tm1i为 第i种原材料运输环节能源消耗值;k2i为第i种原材料运输环节时使用1 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i=1,2,3......N,N表示原材料种类数量。
[0011]优选地,采用下述步骤获取所述第二碳排放当量:根据工艺流程将所 述动力电池
的生产阶段划分为制片段、组装段、化成分容段、成组段、集 成段;分别获取制片段、组装段、化成分容段、成组段、集成段的碳排放 当量;基于所述制片段、组装段、化成分容段、成组段、集成段的碳排放 当量和运输过程生产的碳排放当量,获得所述第二碳排放当量。
[0012]优选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第二碳排放当量;
[0013]Em2=(∑EDm2i+∑EFm2+∑ELm2+∑EMm2+∑ENm2)*k3+ Tm2*k4
ꢀꢀ
(3)
[0014]其中,Em2为第二碳排放当量;EDm2i为动力电池生产第i种原材料执 行制片段时的能源消耗值,i=1,2,3......N,N表示原材料种类数量;EFm2为 执行组装段时的能源消耗值;ELm2为执行化成分容段时的能源消耗值; EMm2为执行成组段时的能源消耗值;ENm2为执行集成段时的能源消耗值; k3为动力电池生产时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Tm2为动力电池运输 过程的能源消耗值;k4为动力电池运输过程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
[0015]优选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第三碳排放当量:
[0016]Em3=EKm3*k5
[0017]其中,Em3为第三碳排放当量,EKm3为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 耗值;k5为动力电池使用时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
[0018]优选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第四碳排放当量;
[0019]Em4=EPm4*k6+ETm4*k7+Tm3*k8
[0020]其中,Em4为第四碳排放当量,EPm4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阶段的能量 消耗值;k6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ETm4为动 力电池再生阶段的能量消耗值;k7为动力电池再生时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 当量系数;Tm3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阶段运输过程的能量消耗值;k8 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时运输过程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
[0021]优选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
[0022]Em=Em1+Em2+Em3+Em4。
[0023]其中,Em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Em1为第一碳排放当量, Em2为第二碳排放当量量,Em3为第三碳排放当量,Em4为第四碳排放当量。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有可 执行指令;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 实现上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 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 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装置,包括: 第一碳排放当量获取模块,获取动力电池的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第一碳排放 当量;第二碳排放当量获取模块,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生产阶段的第二碳排 放当量;第三碳排放当量获取模块,获取所述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的第三碳 排放当量;第四碳排放当量获取模块,获取所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阶段和 再生阶段的第四碳排放当量;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获取模块, 基于所述第一碳排放当量、第二碳排放当量、第三碳排放当量和第四碳排 放当量,测算所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
[0027]优选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碳排放当量;
[0028]Em1=∑ECm1i*k1i+∑Tm1i*k2i
ꢀꢀ
(2)
[0029]其中,Em1为第一碳排放当量,ECm1i为第i种原材料获取阶段能源消 耗值;k1i为第i种原材料获取阶段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Tm1i为 第i种原材料运输环节能源消耗值;k2i为第i种原材料运输环节时使用1 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i=1,2,3......N,N表示原材料种类数量。
[0030]优选地,采用下述步骤获取所述第二碳排放当量:根据工艺流程将所 述动力电池的生产阶段划分为制片段、组装段、化成分容段、成组段、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动力电池的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第一碳排放当量;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生产阶段的第二碳排放当量;获取所述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的第三碳排放当量;获取所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阶段和再生阶段的第四碳排放当量;基于所述第一碳排放当量、第二碳排放当量、第三碳排放当量和第四碳排放当量,测算所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碳排放当量;Em1=∑ECm1i*k1i+∑Tm1i*k2i (2)其中,Em1为第一碳排放当量,ECm1i为第i种原材料获取阶段能源消耗值;k1i为第i种原材料获取阶段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Tm1i为第i种原材料运输环节能源消耗值;k2i为第i种原材料运输环节时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i=1,2,3
……
N,N表示原材料种类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步骤获取所述第二碳排放当量:根据工艺流程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生产阶段划分为制片段、组装段、化成分容段、成组段、集成段;分别获取制片段、组装段、化成分容段、成组段、集成段的碳排放当量;基于所述制片段、组装段、化成分容段、成组段、集成段的碳排放当量和运输过程生产的碳排放当量,获得所述第二碳排放当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述第二碳排放当量;Em2=(∑EDm2i+∑EFm2+∑ELm2+∑EMm2+∑ENm2)*k3+Tm2*k4 (3)其中,Em2为第二碳排放当量;EDm2i为动力电池生产第i种原材料执行制片段时的能源消耗值,i=1,2,3
……
N,N表示原材料种类数量;EFm2为执行组装段时的能源消耗值;ELm2为执行化成分容段时的能源消耗值;EMm2为执行成组段时的能源消耗值;ENm2为执行集成段时的能源消耗值;k3为动力电池生产时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Tm2为动力电池运输过程的能源消耗值;k4为动力电池运输过程使用1度电的碳排放当量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当量测算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峰王曦宗磊原诚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