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975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分治法构建拖车钩强度模型并获取拖车钩强度模型的加载点;基于输入的整车满载质量和正交分解法生成复合角度加载力值;将复合角度加载力值加载到加载点;基于设定的边界条件和车身模型的设定位置从完成加载的拖车钩强度模型截取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基于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分析拖车钩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治法构建拖车钩强度模型,实现拖车钩强度模型和加载点的自动生成;通过正交分解法生成复合角度加载力值,实现了复合角度加载力值自动生成并加载到加载点,实现了快速、高效及零错误率的进行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且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拖车钩类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仿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汽车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在复杂多样的使用场景下,汽车发生故障时常发生,发生故障后的救援工作,非常重要。拖车钩作为汽车关键零件,对救援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整车研发过程中,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对拖车钩设计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拖车钩仿真过程中,拖车钩加载角度多,加载力多,需要大量公式计算,加载过程简单但重复操作,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加载不合理;求解文件多,提交计算工作量大;结果文件多,需要做大量后处理工作,容易产生人为误差,导致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结果评估不准确。

2、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实现自动化仿真功能,但仿真工况仅局限于常规角度0°、15°、25°等,无论是功能成熟的仿真软件还是汽车主机厂内部,都缺少复合角度工况自动加载方法和系统,而且工程师需要手动选取加载点位置,对于仿真模型,工程师手动连接车身模型和拖车钩模型,未能完全实现自动化仿真。

3、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实现在拖车钩强度仿真自动化分析过程中,自动连接车身模型和拖车钩模型,自动生成加载点和复合角度力值并进行加载,实现快速、高效及零错误率的进行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包括:

4、基于分治法构建拖车钩强度模型并获取所述拖车钩强度模型的加载点;

5、基于输入的整车满载质量和正交分解法生成复合角度加载力值;

6、将所述复合角度加载力值加载到所述加载点;

7、基于设定的边界条件和所述车身模型的设定位置从完成所述加载的所述拖车钩强度模型截取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

8、基于所述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分析拖车钩强度。

9、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分析拖车钩强度包括:

10、基于所述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计算所述车身模型的最大应变力值;

11、将所述最大应变力值与目标应变力值进行对比分析,若所述最大应变力值小于所述目标应变力值,则输出无风险提示;

12、若所述最大应变力值大于等于所述目标应变力值,则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

13、可选地,所述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包括:

14、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所述车身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

15、提取所述车身的吸能盒位置的零件的材料和材料厚度作为所述多目标优化的决策向量;

16、将小于所述料厚度的1.5倍的材料厚度和与所述材料相同的材料的材料牌号最高者的材料参数作为所述多目标优化的决策空间;

17、基于设定的所述边界条件作为多目标优化的约束,将所述目标应变力值作为所述多目标优化的目标函数进行迭代优化,直到所述最大应变力值小于所述目标应变力值。

18、可选地,基于分治法构建拖车钩强度模型并获取所述拖车钩强度模型的加载点包括:

19、分别构建三维车身网格模型和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

20、基于车身结构将所述三维车身网格模型和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结合;

21、基于快速排序法对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所有单元节点的x轴坐标值进行快速排序,获取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最小x轴坐标值单元节点所在的体单元和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单元节点的第一x轴坐标值集合,将所述体单元与所述体单元连接的六层网格所包含的单元节点进行刚性连接,所述刚性连接的主点为所述加载点;

22、基于快速排序法和相同的分界值对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所有单元节点的x轴坐标值进行快速排序,获取三维车身网格模型单元节点的第二x轴坐标值集合;

23、将所述第一x轴坐标值集合和所述第二x轴坐标值集合进行对比,获取x轴坐标值相同的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单元节点和三维车身网格模型单元节点的集合;

24、将所述集合中所有的单元节点进行柔性连接,并设置接触,生成所述拖车钩强度模型。

25、可选地,基于快速排序法对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所有单元节点的x轴坐标值进行快速排序,获取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最小x轴坐标值单元节点所在的体单元和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单元节点的第一x轴坐标值集合包括:

26、设置所述分界值,遍历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单元节点的x轴坐标值;

27、将大于等于所述分界值的x轴坐标值进行排序,生成第一x轴坐标值数组;

28、将小于所述分界值的x轴坐标值进行排序,生成第二x轴坐标值数组;

29、获取所述第二x轴坐标值数组中最小x轴坐标值,基于最小x轴坐标值获取所述最小x轴坐标值单元节点所在的体单元;

30、基于所述第一x轴坐标值数组和所述第二x轴坐标值数组生成所述第一x轴坐标值集合。

31、可选地,所述基于输入的整车满载质量和正交分解法生成复合角度加载力值包括:

32、基于输入的复合角度加载力在x轴的角度、在y轴的角度和在z轴的角度以及所述整车满载质量通过正交分解法生成x轴角度加载力值、y轴角度加载力值和z轴角度加载力值;

33、基于所述x轴角度加载力值、所述y轴角度加载力值和所述z轴角度加载力值生成所述复合角度加载力值;

34、当所述复合角度加载力的方向为拉方向时,所述x轴角度加载力值为m×g×cosθ,所述y轴角度加载力值为m×g×cosφ,所述z轴角度加载力值为

35、当所述复合角度加载力的方向为压方向时,所述x轴角度加载力值为-m×g×cosθ,所述y轴角度加载力值为-m×g×cosφ,所述z轴角度加载力值为

36、其中,m为整车满载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θ为复合角度加载力在x轴的角度,φ为复合角度加载力在y轴的角度,为复合角度加载力在z轴的角度。

37、可选地,所述车身模型的设定位置包括:

38、所述车身模型的a柱末端位置。

3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装置,包括:

40、构建与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分治法构建拖车钩强度模型并获取所述拖车钩强度模型的加载点;

41、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输入的整车满载质量和正交分解法生成复合角度加载力值;

42、加载模块,用于将所述复合角度加载力值加载到所述加载点;

43、截取模块,用于基于设定的边界条件和所述车身模型的设定位置从完成所述加载的所述拖车钩强度模型截取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

44、分析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分析拖车钩强度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分治法构建拖车钩强度模型并获取所述拖车钩强度模型的加载点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快速排序法对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所有单元节点的X轴坐标值进行快速排序,获取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最小X轴坐标值单元节点所在的体单元和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单元节点的第一X轴坐标值集合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输入的整车满载质量和正交分解法生成复合角度加载力值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模型的设定位置包括: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p>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

10.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拖车钩强度分析模型分析拖车钩强度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分治法构建拖车钩强度模型并获取所述拖车钩强度模型的加载点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拖车钩强度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快速排序法对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所有单元节点的x轴坐标值进行快速排序,获取所述三维拖车钩网格模型中最小x轴坐标值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龙王泽兴蔺会光杨恒杰孟祥亮李挺周威原诚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