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联接结构、尤其是轨道车辆的联接结构的联接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11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6
一种用于联接结构、尤其是轨道车辆的联接结构的联接器设备,具有牵引杆(1);安装在该牵引杆上的多个弹簧元件(2),以便阻尼所产生的拉力和压力;布置在这些弹簧元件之间的板(5);以及可以固定到轨道车辆的支撑凸缘(3)。支承该牵引杆(1)的该板(5)被保持在支撑凸缘(3)上,并且在其外圆周处通过彼此相邻布置的过载元件(14a、14b)在每种情况下连接到支撑凸缘(3)的开口(8'、9')中的各自承载盘(10、11)。这些过载元件(14a、14b)可以在牵引杆(1)的压力或拉力方向上过载的情况下被剪断。因此,在支撑凸缘和板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在碰撞或过载的情况下,可以功能可靠的方式将它们分离,但在正常操作中确保完美的联接连接。在正常操作中确保完美的联接连接。在正常操作中确保完美的联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联接结构、尤其是轨道车辆的联接结构的联接器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联接结构、尤其是轨道车辆的联接结构的联接器设备,其具有牵引杆和安装在牵引杆上的多个弹簧元件,以便阻尼所产生的拉力和压力。此外,在它们之间布置有板,以及可以固定到轨道车辆的支撑凸缘,承载牵引杆的板被保持在该支撑凸缘上。

技术介绍

[0002]在印刷出版物EP 3 385 143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联接器设备。联接头连接到牵引杆,该牵引杆以连结方式连接到轨道车辆的引导螺栓,该引导螺栓与其安装的弹簧元件一起被提供以便阻尼当处于轨道车辆的联接状态时产生的压力和拉力。用引导螺栓将可旋转板安装在套筒形壳体中,其中它可以在凸缘中轴向移位。
[0003]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过载保护,在正常操作中,壳体通过对置的过载元件轴向固定在凸缘中,使得在过载的情况下,它们会被壳体剪断,并且然后壳体连同可旋转板和带有弹簧元件的牵引杆一起被凸缘向后推动。这具有的优点是,在过载元件被剪断之后,例如在与另一辆车碰撞之后,牵引杆,连同板和弹簧元件一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位移运动。然而,一方面这需要复杂的结构配置,另一方面导致在过载元件被剪断之后,弹簧组只能与壳体一起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这些缺点并提供一种在前序部分中提到的类型的联接器设备,其结构设计简单并且可以容易地装配。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即在每种情况下通过至少两个彼此相邻布置的过载元件,板在其外圆周处与在支撑凸缘的各自开口中的承载盘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过载元件可以在牵引杆的压力或拉力方向上过载的情况下被剪断。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利的是,在每种情况下在板的两侧都布置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以便获得该设备的适当适配的结构。
[0006]因此,在支撑凸缘和板之间形成了牢固的连接,在碰撞或过载的情况下,其可以功能可靠地分离,但在正常操作时确保完美的联接连接。
[0007]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弹簧元件的牵引杆和布置在其间的板可以作为模块化单元被推入支撑凸缘中,并且它和板通过过载元件连接到放置在开口中的承载盘。在这种情况下,板被构造为没有枢轴销,并且缺少与已知的联接器设备一起存在的壳体,这在技术生产方面是非常有利的。
[0008]本专利技术还规定,优选地,在同轴布置的承载盘的旋转轴线上,在每种情况下都设置用于将它们固定到板的固定装置。
[0009]在尽可能逐渐实施的上下文中,有利的是,在每种情况下,两个过载元件在牵引杆的轴向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成对布置在板上。安装在承载盘中的过载元件的数量、布置和
尺寸可以根据相应的操作条件因情况不同而进行调整。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联接器设备还规定,板和在两侧与其同轴布置的承载盘安装在支撑凸缘的开口中,以便围绕垂直轴线枢转。除此之外,牵引杆安装在板中以便通过旋转接头进行连结运动,借助于此,牵引杆既可以水平地枢转也可以竖直地枢转。
[0011]这允许牵引杆的足够偏转,并因此允许在轨道车辆上的安装状态下联接头或类似物的足够偏转。
附图说明
[0012]下文基于示例性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它们示出了:图1示出了在通过过载元件轴线的纵向剖面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联接器设备;图2示出了在与牵引杆的纵向轴线成一角度偏移的纵向剖面中的根据图1的联接器设备;以及图3是根据图1的联接器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图1所示的联接器设备主要包括牵引杆1,牵引杆1可连接到连杆、联接头、间隔管、螺旋套筒、吸能元件等,并带有安装在其上的多个弹簧元件2用于阻尼在联接状态下产生的压力和拉力。此外,提供了支撑凸缘3,其可以固定到轨道车辆的车箱或类似物,这些未详细示出,支撑凸缘3设有用于固定的开口3'。在这种情况下,牵引杆1安装在布置在这些弹簧元件2之间的板5中。这种联接器设备非常适合各种轨道车辆,诸如客车、货车、机车或其他用途的车辆。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板5在其外圆周处通过至少两个相邻布置的过载元件14a、14b在每种情况下连接到支撑凸缘3的开口8

、9

中的在每种情况下的承载盘10、11。其中这些过载元件14a、14b被布置成它们的轴线14在牵引杆1的方向上的一个平面中彼此平行,并且在牵引杆的压力或拉力方向上过载的情况下可被剪断。然而,这些过载元件也可以平行地布置在一个平面内。
[0015]沿着成对布置的过载元件14a、14b的轴线14示出的剖面分别与承载盘10、11的旋转轴线A和牵引杆的纵向轴线以一距离间隔布置。
[0016]根据图2,位于支撑凸缘3的突出部8、9的这些开口8'中的同轴布置的承载盘10、11和板5在轴向方向A上设置有中心孔4,其中在每种情况下设置可拆卸的固定装置4a用于将它们固定到板5。该固定装置4a优选地是螺钉,并且主要用作装配辅助件。它还可以在不同于所示位置的其它位置拧入,并且每个承载盘10、11可以使用其中的几个。在过载的情况下,这些固定装置4a同样被剪断。
[0017]在板5的两侧成排布置的弹簧元件2在压力方向上在一侧上装配有五个垫,并且在拉伸方向上在另一侧上装配有三个垫。根据情况,该数量可以在每种情况下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或者如所表示的多于两个弹簧元件,在板之间、在板之前和在板之后变化。
[0018]因此,预组装以形成一个单元的牵引杆1可以与弹簧元件2和位于它们之间的板5一起被推入固定到轨道车辆的支撑凸缘3中,然后通过这些过载元件14a、14b被固定在板5中的孔中而固定在支撑凸缘中。
[0019]这些过载元件14a、14b优选地配置为剪切螺栓或剪切螺钉。然而,它们也可以配置为盘形、槽形螺母或其它形式,并设置有凹槽形式的预定断点,且尺寸设计成使得在发生预定过载的情况下,它们被剪断。在过大的冲击力的情况下,牵引杆1连同弹簧元件2和板5一起被向后推动。取决于冲击力,可以克服这种情况而不会对联接结构或车辆造成重大损坏。因此,所使用的过载元件的数量和/或尺寸可能因情况而异,使得它们的有效性可以在各自的要求下被最佳地配置以满足最大冲击力或拉力。
[0020]板5包括两个沿直径布置的外周表面6、7,它们在突出部8、9中几乎没有任何间隙地被引导,在支撑凸缘3的内侧上被弄平。原则上,这些平坦的外周表面也可以被配置为圆柱形或类似的。
[0021]此外,还可以将可关闭的盖12固定在突出部8、9上,在每种情况下关闭开口8'、9',该开口可以通过多个固定装置12',诸如螺钉来关闭。通过盖12的这种牢固固定,实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剪断的情况下,承载盘被牢固地保持在支撑凸缘中,并且它们可以容易地被更换。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联接器设备规定,板5和在其两侧同轴布置的承载盘10、11被安装成以便围绕支撑凸缘3的突出部8、9的开口8'、9'中的垂直轴线A枢转。牵引杆1也优选地安装在板3中以便通过旋转接头13偏转。作为显示,旋转接头13被表示为外周处的球形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联接结构、尤其是轨道车辆的联接结构的联接器设备,具有牵引杆(1);安装在所述牵引杆上的多个弹簧元件(2),用于阻尼所产生的拉力和压力;布置在这些弹簧元件之间的板(5);以及能固定到所述轨道车辆的支撑凸缘(3),其中安装在所述牵引杆(1)上的该板(5)被保持在所述支撑凸缘(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板(5)在其外圆周处通过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过载元件(14a、14b)在每种情况下连接到所述支撑凸缘(3)的开口(8'、9')中的承载盘(10、11),其中这些过载元件(14a、14b)能在牵引杆(1)的所述压力或拉力方向上过载的情况下被剪断,并且其中在每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布置在所述板(5)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器设备,其特征在于优选地,在彼此同轴布置的所述承载盘(10、11)的轴线(A)中,在每种情况下设置固定装置(4a、4b),用于将它们固定到所述板(5),其中由成对布置的过载元件(14a、14b)形成的平面位于距所述承载盘(10、11)的所述轴线(A)一距离间隔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器设备,其特征在于过载元件(14a、14b)被设置用于将相应的承载盘(10、11)连接到所述板(5),它们成对布置,它们的轴线(14)彼此平行,并布置在所述牵引杆(1)的方向的平面中。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1)通过旋转接头(13)额外安装在所述板(5)中,使得牵引杆能被偏转。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缘(3)在两侧包括带有用于所述承载盘(10、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法维莱交通运输施瓦布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