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及电机控制器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92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及电机控制器和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其设置在电机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并包括PMOS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P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源的正极,P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电机控制器中的负载的一端,P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能够防止PMOS管的短路损伤、过冲电压损伤及静电损伤等,能够给电路后级负载提供平滑稳定的工作电压,有效提高了电路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及电机控制器和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驱动器供电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同时,本技术也涉及一种具有该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的电机控制器,以及一种设有该电机控制器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持续增长。在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安全质量的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尤其是电路设计问题,一旦出现,便需批量处理,给客户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会给车企带来巨大的损失。
[0003]因此,提高电动汽车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进行电动汽车的技术升级,不仅能够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还能提升客户用车体验感,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成品的竞争力。
[0004]目前,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机控制器正负极的反接,在装配过程中是极其严重且易发生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工厂生产作业自动化程度不高,而人工装配又很难做到100%的安全把控,因此,必须从产品设计本身入手,通过设计安全有效的防反接电路,以有效降低电机控制器的风险。
[0005]现有的电机控制器中的防反接功能可以通过多种电路形式实现,但这些电路要么仅仅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欠佳,要么保护时长较短,均易发生保护失效问题。
[0006]如现有的防反电路,大多为节约成本,仅选用一颗二极管串联在电机控制器电源输入端,但是二极管长期工作在导通状态且有较大电流流过的工况下,自身会产生较高的热量,久而久之,便会对二极管本身造成热损伤甚至烧毁,引起短路而失去防反接功效,或者引起断路而导致电机控制器失去电源无法工作,进而造成车辆在行驶中失去动力,给乘车人带来巨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是极其严重的故障。
[0007]因而,目前电机控制器中还缺少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防反接电路设计,以确保该电路的长期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其能够防止PMOS管因正负极反接引起的短路损伤,有效提高电路安全性。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所述低压防反电路设置在电机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并包括PMOS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0011]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所述P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机控制器中的负载的一端,所述P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所述
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
[0012]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和所述负载的另一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低压防反电路还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负载的一端,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和所述负载的另一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为12V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为26V稳压二极管。
[0015]进一步的,所述低压防反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负载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和所述负载的另一端。
[0016]进一步的,所述低压防反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另一端接地。
[0017]进一步的,所述低压防反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为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和/或,所述第二滤波电容为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
[0019]进一步的,所述P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并联有ESD双极型二极管。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1]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通过PMOS管和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配合使用,既能够防止PMOS管因电源正负极反接而引起的短路损伤,也能够避免通过较大的持续电流负载时产生较高的热量而引发热损伤,并通过配合设置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来实现分压,能够有效防止PMOS管发生过冲电压损伤,同时,通过配合设置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进行滤波与储能,以防止PMOS管门极电压波动,并能够给电路后级负载提供平滑稳定的工作电压,从而有效延长该低压防反电路使用寿命,有效提高其安全性。
[002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中设有如上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
[0023]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中设有上述的电机控制器。
[0024]本技术的电机控制器及汽车,通过配置本技术的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能够给电路后级负载提供平滑稳定的工作电压,进而延长该低压防反电路使用寿命,从而有效提高电控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KL30、电源的正极;KL31、电源的负极;
[0029]Q3000、PMOS管;D、PMOS管的漏极;S、PMOS管的源极;G、PMOS管的栅极;
[0030]DZ3000、第一稳压二极管;DZ1001、第二稳压二极管;A、阳极;C、阴极;
[0031]R3000、第一电阻;R3001、第二电阻;
[0032]C3005、第一电容;C1005、第二电容;C1009、第三电容;
[0033]C1011、第一滤波电容a;C1012、第一滤波电容b;C1013、第二滤波电容a;C1014、第二滤波电容b。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6]实施例一
[0037]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在整体结构上,该低压防反电路设置在电机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并包括PMOS管(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型衬底、P沟道,靠空穴的流动运送电流的MOS管)Q3000、第一稳压二极管DZ3000、第一电阻R3000、第二电阻R3001和第一电容C3005以及第二电容C1005。
[0038]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防反电路设置在电机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并包括PMOS管(Q3000)、第一稳压二极管(DZ3000)、第一电阻(R3000)、第二电阻(R3001)和第一电容(C3005)以及第二电容(C1005);所述PMOS管(Q3000)的漏极(D)连接电源的正极(KL30),所述PMOS管(Q3000)的源极(S)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000)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Z3000)的阴极(C)、所述第二电容(C1005)的一端和所述电机控制器中的负载的一端,所述PMOS管(Q3000)的栅极(G)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300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Z3000)的阳极(A)、所述第二电阻(R300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C3005)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300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3005)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C1005)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KL31)和所述负载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低压防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防反电路还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DZ1001),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Z1001)的阴极(C)连接所述PMOS管(Q3000)的源极(S)和所述负载的一端,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Z1001)的阳极(A)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KL31)和所述负载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自家周海龙王振达王伟刘浩曹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保定研发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