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84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主要包括底架和悬臂;底架为矩形框架,其纵向两侧分别连接有支座,悬臂铰接于底架的一端;悬臂与底架之间连接有拉索;底架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支架;支座的支撑高度可调,在底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平台主体底座为可拆卸连接,各构件均可以顺利搬运,不需采用辅助搬运设备,搬运方便。连接件全部采用工厂加工,现场拼接全部采用高强螺栓,无需重型机具即可完成组装,实现全装配式拆装,装拆方便。支座在底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每个支座可独立进行高度调节,面对楼板不平整或阳台与室内高差时调节方便;悬臂通过耳板座铰接于底架上,拉索可调节任意长度,可实现悬臂倾斜角度调节,调节方便。调节方便。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装平台,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建筑施工过程中,楼层内材料板块或物品吊装,一般采用简易平台或一次性焊接支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使用限制。载重量小,一般采用角钢或钢矩管焊接支架,其额定载重量小,且极限承载力无科学计算,关键节点无有限元受力分析。稳定性差,一般现场焊接吊装平台仅有平面内刚度,平面外支撑缺失,在反复吊装使用中,杆件变形明显,在吊装荷载较大时,平面内变形进一步影响平面外稳定性。调节性差,无论是构件加工制作还是后期使用,在地面不平整、挑出墙面距离不一、楼层内高度限制等情况时可调节性差。可通过性差,以往的焊接平台,在加工、组装、移位、拆除时需要通过门洞、楼梯间等狭窄通道部位时,可通过性差。耐久性差,材料截面较小,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时强度较弱,耐久性差。重复使用率低,因多采用焊接,且杆件耐久性差,使用后拆除不便一般作废品处理。
[0003]目前,行业内楼层内吊装多存在上述问题,部分企业也针对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做了改进,但是仍未彻底实现调节方便、载重量大、通过性好、稳定性佳等全方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方便、载重量大、通过性好、稳定性佳的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
[0005]本技术提供的这种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主要包括底架和悬臂;底架为矩形框架,其纵向两侧分别连接有支座,悬臂铰接于底架的一端;悬臂与底架之间连接有拉索;底架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支架;支座的支撑高度可调,在底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架的纵梁包括多段梁体,相邻梁体之间的拼接端通过套筒连接紧固件固定,底架的横梁与纵梁之间可拆卸连接。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架两侧对应位置的套筒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横梁。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包括螺杆座、调节螺母、固定套筒和角钢,角钢的一侧臂与固定套筒的外壁焊接,调节螺母连接于螺杆座的螺杆上,固定套筒套于螺杆上对应调节螺母的上方。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角钢的另一侧臂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纵梁上设置有多组紧固件安装孔。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包括两根悬梁,它们的上端相靠,下端分别与所述底架的纵梁端部铰接,两悬梁之间设置连接梁,使悬臂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梁的顶部设置有拉环,所述底架的纵梁
上设置有带拉环的拉索套筒,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拉环上。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的顶部安装有天轮,用于悬挂吊装提升绳。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卷扬机的支撑架。
[0014]本技术的平台主体底座为可拆卸连接,各构件施工电梯内、楼梯间、楼层通道等位置均可以顺利搬运,不需采用辅助搬运设备,搬运方便。连接件全部采用工厂加工,现场拼接全部采用高强螺栓,无需重型机具即可完成组装,实现全装配式拆装,装拆方便。支座在底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每个支座可独立进行高度调节,面对楼板不平整或阳台与室内高差时调节方便;悬臂通过耳板座铰接于底架上,拉索可调节任意长度,可实现悬臂倾斜角度调节,调节方便。主要连接位置结构稳定,并采用天轮,辅以槽钢悬臂和拉索,可满足重型单元板块或设施设备吊装,载重量大。采用热镀锌型钢构件和高强螺栓,配合全装配式拆装,可最大限度保持一个项目使用后的完整性,易于维护,一套配置可在多个项目使用,重复使用率高。简言之本平台搬运方便、装拆方便、调节方便、重量大且重复使用率高,可适用复杂环境的施工现场,并可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的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包括底架1、支座2、拉索组件3、悬臂4、配重支架5和卷扬机支架6。
[0021]底架1包括前纵梁11、后纵梁12、套筒13、中部横梁14和端部横梁15。
[0022]前纵梁11为槽钢,沿其长度方向在其腰板的中间位置处均匀设置多组圆孔,靠近其连接段的最后一组圆孔有三个,用于连接套筒13,其余各组圆孔为两个,用于支座2的安装。两根前纵梁11沿吊装平台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0023]后纵梁12与前纵梁11的结构基本相同,差别在于后纵梁12腰板上所开各组圆孔均为两个,靠近连接段的最后一组圆孔用于连接套筒13,其余各组圆孔用于安装支座2和拉索组件3。两根后纵梁12沿吊装平台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0024]套筒13为方管,沿其长度方向在其两侧壁上开有两组圆孔,分别用于与前纵梁11和后纵梁12连接段的圆孔相匹配。
[0025]中部横梁14包括槽钢和其两端的角钢,角钢通过其一侧壁与槽钢腰板固定连接,另一侧壁上开设圆孔。
[0026]前纵梁11和后纵梁12的连接段分别插入套筒13中,并通过螺栓螺母搭配垫片锁紧固定。中部横梁14连接于两个套筒13之间,中部横梁14的角钢侧壁与套筒13内侧侧板相接,并通过套筒13上中间位置的螺栓锁紧固定。
[0027]端部横梁15为槽钢,包括前端部横梁和后端部横梁,前端部横梁和后端部横梁通过角钢分别与前纵梁11和后纵梁12可拆卸连接,L形转接件图中未画出。
[0028]支座2包括螺杆座21、调节螺母22、固定套筒23和角钢24。
[0029]螺杆座21包括矩形的底座板和垂直固定于其上的螺杆,螺杆底部与底座板之间通过三角板加固。
[0030]调节螺母22外侧壁对称设有加力耳板,通过加力耳板将调节螺母24旋接于螺杆座23的螺杆上。
[0031]固定套筒23的外壁与角钢24的一侧臂焊接,固定套筒23套于螺杆上对应调节螺母的上方,角钢24的另一侧臂通过螺栓与纵梁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此时,调节螺母22承托固定套筒23,进而承托起底架1,为了增大固定套筒23与调节螺母22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调节螺母22的顶部较粗。
[0032]拉索组件3包括拉索套筒31和拉索32。
[0033]拉索套筒31包括方管和其上方焊接的半圆形拉环,方管的两侧面开有一组圆孔。两个套锁套筒31通过方管分别套于两根后纵梁12上,并通过螺栓螺母锁紧固定,两根拉索32的一端分别与拉索套筒31上的半圆形拉环连接,两根拉索32的另一端与悬臂4的顶部连接。
[0034]悬臂4包括悬梁41、连接梁42、天轮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底架和悬臂;底架为矩形框架,其纵向两侧分别连接有支座,悬臂铰接于底架的一端;悬臂与底架之间连接有拉索;底架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支架;支座的支撑高度可调,在底架上的安装位置可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的纵梁包括多段梁体,相邻梁体之间的拼接端通过套筒连接紧固件固定,底架的横梁与纵梁之间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两侧对应位置的套筒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横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可移动多向调节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螺杆座、调节螺母、固定套筒和角钢,角钢的一侧臂与固定套筒的外壁焊接,调节螺母连接于螺杆座的螺杆上,固定套筒套于螺杆上对应调节螺母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晓叶李思洋王刚牛万鹏骆永朱荣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