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74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包括储液器,储液器的上端设有上部开口的集液腔,储液器的下端设有废液流道,集液腔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废液流道连通的进液口,废液流道的出口端连接有集液管;废液流道中设有第一阀组,集液管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阀组;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阀组、第二阀组实现互锁的控制器,当第一阀组开启时,第二阀组关闭;当第二阀组开启时,第一阀组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能够避免排液时外部微生物反向污染腔体,并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处理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生物化学实验设备及生物医疗设备对于可直接排放废液多为通过蠕动泵或液体自身重力直接排放至废液桶或下水管道,这种废液直接排放的方式不能保证外界空气及微生物通过管道污染内部腔体,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另外的,目前的废液排出机构还存在不能及时排出废液以及部分废液需要采用人工操作或半自动排放废液的方式,自动化程度低。
[0003]因此,设计一款可适用于上述设备制造领域废液排放装置并保证其能够安全防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能够避免排液时外部微生物反向污染腔体,并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上端设有上部开口的集液腔,所述储液器的下端设有废液流道,所述集液腔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废液流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废液流道的出口端连接有集液管;所述废液流道中设有第一阀组,所述集液管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阀组;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阀组、第二阀组实现互锁的控制器,当所述第一阀组开启时,所述第二阀组关闭;当所述第二阀组开启时,所述第一阀组关闭。
[0006]本技术的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7]本技术的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结构中,在储液器上设置一个集液腔方便废液的收集,并且在储液器的下端设置有集液管,在集液管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一阀组,在集液管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阀组,从而集液管在在第一阀组与第二阀组之间形成一个废液临时储存区,并且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第一阀组与第二阀组实现互锁功能,即,在集液腔中的废液进入集液管中时,第二阀组是关闭的,废液不会外流;当集液管中的废液需要外排时,第二阀组开启,在互锁控制作用下第一阀组关闭,从而使得集液管中的废液外排时,外界的气体以及微生物不会反向进入到储液器的内部腔体中,保证内腔安全无污染;并且上述的整个排液控制均通过控制器进行智能化控制,对于集液管中废液的排出时间也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预先设定,无需人工监测以及手动排液,有效提高智能化控制程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组包括密封阀片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
连接,且所述驱动器用于驱使所述密封阀片滑动密封在所述进液口或者从所述进液口脱离。上述改进结构中,由于进液口结构以及位置的限制,采用密封阀片以及驱动器结构能够快速的实现进液口的开启或者关闭,驱动便捷。
[0009]作为改进的,所述储液器的下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废液流道设置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密封阀片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与所述进液口对应的位置,所述驱动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的下端,且所述驱动器的驱动杆穿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密封阀片连接。上述结构中,在储液器的下端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安装座,用于安装第一阀组的各部件,使得密封阀片能够在废液流道中沿着从下往上运动的方向对进液口进行闭合与开启,方便第一阀组结构的安装,另外的也更好的保证了密封阀片与进液口的密封配合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器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所述密封阀片下端连接。上述结构中,驱动器采用电动推杆结构,实现密封阀片在竖向上的平稳运动,并且电动推杆能够方便实现与控制器的智能化联动控制。
[0011]再改进的,所述安装座的上端位于所述密封阀片的径向外部设有环形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连接孔,所述集液管的入口端插装配合在所述连接孔内。上述改进结构中,直接在安装座上端成型容置槽,容置槽与储液器下端之间即形成废液流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
[0012]再改进的,所述集液管包括竖向管体和横向管体,所述竖向管体的上端插装配合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竖向管体的下端与横向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组连接在所述横向管体的另一端;且所述横向管体近所述竖向管体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上述改进结构中,集液管采用下沉式竖直部配合外接倾斜段的结构设计,可高效快速排放废液,节省内部腔体空间和制作原材料成本。
[0013]再改进的,所述竖向管体的上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且当所述液位传感器监测到所述集液管中的废液超过警戒液位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阀组开启,废液自动排出。上述改进结构中,液位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对集液管中废液进行实时监测,当液位传感器监测到液位达到警戒液位时,将信号可以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阀组卡圈,实现自动排液,实现整个排液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监测、手动排液,有效节省人力资源。
[0014]再改进的,所述密封阀片的外侧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分布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配装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高出于所述密封阀片的外侧壁。上述改进结构中,外凸的密封圈结构的设置,使得密封阀片与进液口密封时,直接与进液口内壁贴合的部件是密封圈,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性能。
[0015]再改进的,所述进液口近所述密封阀片的一端为直径上小下大的锥形孔。上述改进结构中,进液口的下端(即近密封阀片的一端)为直径上小下大的锥形孔,此设计也是为了使得密封阀片往上运动与进液口的配合更加便捷。
[0016]再改进的,所述储液器的上端面下凹形成所述集液腔,且所述集液腔为直径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上述改进结构中,集液腔直接加工成型在储液器的上端,简化加工工序,并且集液腔的形状为上部开口大的锥形结构,方便废液收集,并且集液腔下端直径小,方便废液的聚集、转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去除第二阀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储液器,2

集液腔,2.1

进液口,3

废液流道,4

集液管,4.1

竖向管体,4.2

横向管体,5

第一阀组,5.1

密封阀片,5.1.1

环形槽,5.2

驱动器,6

第二阀组,7

安装座,7.1

容置槽,7.2

连接孔,8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器(1),所述储液器(1)的上端设有上部开口的集液腔(2),所述储液器(1)的下端设有废液流道(3),所述集液腔(2)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废液流道(3)连通的进液口(2.1),所述废液流道(3)的出口端连接有集液管(4);所述废液流道(3)中设有第一阀组(5),所述集液管(4)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阀组(6);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阀组(5)、第二阀组(6)实现互锁的控制器,当所述第一阀组(5)开启时,所述第二阀组(6)关闭;当所述第二阀组(6)开启时,所述第一阀组(5)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组(5)包括密封阀片(5.1)和驱动器(5.2),所述驱动器(5.2)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且所述驱动器(5.2)用于驱使所述密封阀片(5.1)滑动密封在所述进液口(2.1)或者从所述进液口(2.1)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1)的下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安装座(7),所述废液流道(3)设置在所述储液器(1)与所述安装座(7)之间;所述密封阀片(5.1)位于所述安装座(7)的上端与所述进液口(2.1)对应的位置,所述驱动器(5.2)连接在所述安装座(7)的下端,且所述驱动器(5.2)的驱动杆穿过所述安装座(7)与所述密封阀片(5.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废液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5.2)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所述密封阀片(5.1)下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生物处理设备的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加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键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