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研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62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研磨设备,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呈两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柱,筒体内固定安装有环形固定座,环形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料罩,导料罩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构造,环形固定座内设置有竖轴,竖轴的两端均延伸至环形固定座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实用性好,能够实现把大豆匀速匀量输送至筒体内,能够控制大豆的进料量,避免进料量过大或者过小而影响对大豆的粉碎、研磨质量,而且能够实现对大豆进行粉碎、粗研磨和细研磨一体化加工处理,通过对大豆依次进行粉碎、粗研磨和细研磨加工处理,提高了对大豆的研磨质量,对大豆的研磨效果好,不需返工再次研磨,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豆研磨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大豆加工
,具体为一种大豆研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大豆是一种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农作物,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多吃大豆及豆制品,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在对大豆进行加工时,通常会使用研磨设备对大豆进行研磨加工,然后再把研磨好的大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大豆研磨设备在使用时,通常是直接把大豆倒入研磨设备中进行研磨,不能够控制大豆匀速匀量输送至研磨设备中进行研磨加工,导致大豆的进料量过大或者过小会影响对大豆研磨质量,并且常用的大豆研磨设备通常只能够对大豆进行一次研磨加工,对大豆的研磨质量差,达不到理想的研磨效果,经常需要对研磨后的大豆进行返工再次研磨,增加了工作时间,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豆研磨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豆研磨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大豆研磨设备在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豆研磨设备,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呈两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柱(2),所述筒体(1)内固定安装有环形固定座(3),所述环形固定座(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料罩(4),所述导料罩(4)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构造,所述环形固定座(3)内设置有竖轴(5),所述竖轴(5)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环形固定座(3)外,所述竖轴(5)上和所述环形固定座(3)的内圆壁上均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多个粉碎齿(6),所述竖轴(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轴(7),所述筒体(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筒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壳(8),所述防护壳(8)的底部为开口构造,所述防护壳(8)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9),所述转轴(7)的顶端贯穿安装孔并与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料箱(10),所述储料箱(10)的顶部为开口构造,所述储料箱(10)的底部的安装有输料管(11),所述输料管(11)与所述储料箱(10)内部相连通,所述输料管(11)的底端延伸至所述防护壳(8)内,所述防护壳(8)内设置有输料组件,所述竖轴(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轴(18),所述筒体(1)内固定安装粗研磨组件和细研磨组件,所述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料管(28),所述排料管(28)与所述筒体(1)内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研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组件包括输料筒(12)、横轴(13)、螺旋叶轮(14)、主动伞齿轮(15)、从动伞齿轮(16)和出料管(17),所述输料筒(12)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1)的顶部,所述输料管(11)的底端与所述输料筒(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输料管(11)与所述输料筒(12)内部相连通,所述横轴(13)转动安装在所述输料管(11)内,所述螺旋叶轮(14)固定安装在所述横轴(13)上,所述主动伞齿轮(15)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7)上,所述横轴(13)的一端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敏慧孙佳磊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农缘豆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