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GBT过流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54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GBT过流保护电路。它基于主控芯片UC3875。其中一个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接一个可变电阻,反向输入端接信号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端接触发器的触发端。触发器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5)脚之间经过电阻相连接。同时触发器的输出端经电阻接一个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射极接地,集电极接一个二极管的阴极,二极管的阳极接主控芯片的(6)脚,三极管的基极与与之连接的电阻之间接有旁路电容。该IGBT过流保护电路信号采样准确、及时,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实现分阶段过流保护,使保护及时到位,避免误操作,从而极大提高了电源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IGBT过流保护电路,属于电源
目前,针对电源产品中高压侧全桥变换功率器件的过流保护主要有两种手段1.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整流—逆变桥中的高频变压器的原边串接一个过流采样线圈T1,控制电路根据过流采样线圈采集到的有关数据控制器件的通断,避免过流造成的不利影响。但这种方法存在无法对上、下桥臂直通进行保护的缺陷。2.如图2所示,在组成整流—逆变桥的四个电力电子器件上分别安装采样电路,进行独立采样。采样电路根据器件C、E极间的压降间接测量出电流,将结果传给控制电路,再由控制电路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电流采样线性度差,过流值或过流点确定时量不准,抗干扰能力差,容易造成启动保护的过流点过高,对器件造成损伤。上述两种普遍使用的过流保护手段均存在着保护不完善,保护点不易确定等缺陷。在经常出现过流冲击的场合,仍然会发生高压侧的功率器件因多次过流冲击而造成损伤的情况。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IGBT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C3875、比较器、触发器,其中主控芯片的4个输出端分别接4个触发脉冲电路,所述触发脉冲电路分别接全控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GBT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C3875、比较器、触发器,其中主控芯片的4个输出端分别接4个触发脉冲电路,所述触发脉冲电路分别接全控整流-逆变桥中IGBT器件的门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接一个可变电阻,反向输入端 接信号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所述触发器的触发端;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5)脚之间经过电阻相连接;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经电阻接一个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射极接地,集电极接一个二极管的阴极,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主控 芯片的(6)脚,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与之连接的电阻之间接有旁路电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GBT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C3875、比较器、触发器,其中主控芯片的4个输出端分别接4个触发脉冲电路,所述触发脉冲电路分别接全控整流—逆变桥中IGBT器件的门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接一个可变电阻,反向输入端接信号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端接所述触发器的触发端;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5)脚之间经过电阻相连接;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经电阻接一个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射极接地,集电极接一个二极管的阴极,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主控芯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旻刘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日佳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