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39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它应用于工程建筑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就位、安装;S2:下放连续管;S3:清孔:连接清孔装置;S4:灌注混凝土:测得的沉渣量合格后,完成清孔,连接灌注装置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灌注的同时向上抽出连续管使连续管的混凝土出料口始终在灌注混凝土面的下方,直到灌注完成;S5:收连续管,完成灌注桩;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将清孔和灌注装置设置在同一底盘上用于桩孔灌注桩的施工,实现了智能控制,控制精度高,可保证灌注过程混凝土连续、稳定的注入桩孔内,其成孔密度高、成桩质量好,工作效率高,解决了浇注不连续导致成桩质量降低的技术问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筑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灌注桩是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而作成的桩,已广泛用于高铁桩基、高速公路桩基、建筑物桩基、风力发电桩基等领域,灌注桩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铁桩基、高速公路桩基、建筑物桩基、风力发电桩基的质量。
[0003]目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为:(1)钻孔成孔后一次清孔;(2)下放钢筋笼;(3)下放导管,导管长2

3米,每节导管之间用密封环密封、二次清孔通过导管完成;(4)测得的沉渣量、粘度和密度等指标符合标准,清孔完成;(5)安放料斗,灌注一定量的混凝土;(6)卸下料斗、上拔导管、拆除导管;(7)再次安放料斗,灌注混凝土、再次卸下料斗、上拔导管、拆除导管,循环往复直到灌注完成;(8)最后卸下料斗、拆除最后几根导管、成桩。
[0004]为保证桩基质量,上述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最底端的导管出口应始终在混凝土面下的2

6米内,所以灌注混凝土一段距离后需要卸下料斗、上拔导管、拆卸一定量的导管,然后继续灌注混凝土、再上拔、拆卸导管直到混凝土灌注完成。
[0005]施工过程中,根据桩孔的深度下放导管,导管离桩孔底面2米之内,导管上口连接料斗,料斗容量在1.5M3‑
5M3之间,混凝土搅拌车把混凝土倒入料斗中,抽出料斗阀门,混凝土通过自身重量下落到桩孔底部,完成料斗内的混凝土下放后卸下料斗、上拔导管和拆除导管,让导管下方的出料口始终在混凝土面的下方2

6米,再次安放料斗,再次灌注混凝土,再次卸下料斗、上拔导管和拆除导管以致循环往复,直至灌注完成。
[0006]卸下料斗、上拔导管和拆除导管是造成不能连续灌注混凝土的主要原因。而且以上过程均为人工控制,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为因素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灌注的混凝土不连续、混有空气等不良现象发生,导致桩基内部出现裂纹、强度降低、质量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能将混凝土连续、稳定地注入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上抽连续管确保混凝土的出料口始终在桩孔内混凝土面的下方,成桩质量有保证。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就位、安装:清孔灌注设备移至桩孔处,翻转灌注架,连续管与灌注头连接;S2:下放连续管:下放连续管至钢筋笼内;S3:清孔:连接清孔装置;S4:灌注混凝土:测得的沉渣量、粘度和密度等指标合格后,完成清孔,连接灌注装置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灌注的同时向上抽连续管使连续管的混凝土出料口始终在灌注混凝土面的下方,直到灌注完成;S5:收连续管,完成灌注桩。
[0009]进一步的,所述S1中清孔灌注设备设置在底盘上,翻转油缸在液压站的作用下使
灌注架竖直,所述连续管通过灌注架顶部的导向器、底盘上的滚筒与换向阀连接,所述连续管通过旋转接头与换向阀连接,所述换向阀分别与清孔装置、灌注装置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S2中在滚筒正转和导向器旋转的作用下连续管沿灌注架向钢筋笼内下放连续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续管末端的灌注头竖直下放到桩孔底部的钢筋笼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灌注头与钢筋笼之间设有使灌注头竖直下放的扶正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S31:孔底测量,测得孔底沉渣量;S32:连接清孔装置:孔底泥浆经连续管、换向阀由循环泵送入旋流器内实现泥水分离,分离的水经出水口被送入桩孔内;S33:测得的沉渣量合格后,完成清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转动换向阀,使连续管通过换向阀与灌注装置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柱塞泵将料斗内的混凝土经出料口、换向阀、连续管和灌注头注入桩孔内,当注入混凝土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箱通过传递来的灌注混凝土流量信息控制滚筒反向转动上拔连续管。
[0016]进一步的,混凝土的灌注与上拔连续管同时进行。
[0017]进一步的,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灌注头下部的振动棒将灌注的混凝土振实。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次将清孔装置和灌注装置均设置在同一底盘上用于桩孔灌注桩的施工,可单独用于清孔,也可单独用于灌注,还可用于清孔和灌注,设备就位只要安装一次即可实现清孔或/和灌注的功能,省去了多次拆卸、安装的繁琐。清孔过程在循环泵的作用下经连续管将桩孔内沉渣抽出,灌注过程在柱塞泵的作用下经连续管将混凝土注入桩孔,滚筒的正反转可实现连续管的下放和上抽。
[0019]整个工艺过程实现了智能控制,控制精度高,可保证灌注过程混凝土连续、稳定的注入桩孔内,桩孔内混凝土密度高、成桩质量好,工作效率高,彻底解决了浇注不连续导致成桩质量降低的技术问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有大力推广的必要。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清孔灌注一体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要控制原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清孔过程的施工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灌注过程的施工示意图。
[0021]其中,1、底盘;2、导向器;3、循环泵;4、旋流器;4

1、进料管;4

2、出水口;5、控制箱;6、支座;7、液压站;8、司钻室;9、连续管;10、灌注架;11、混凝土出料管;12、搅拌笼;13、料斗;14、柱塞泵;15、软线软管滚筒;16、换向阀;17、滚筒;18、位置传感器; 19、流量传感器;20、翻转油缸;21、出料口;22、灌注头;23、钢筋笼;24、扶正器; 25、振动棒;26、储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如图1

5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就位、安装:清孔灌注设备移至桩孔处,可单独用于清孔或单独用于灌注,也可用于清孔和灌注。如图1所示,所述清孔装置和灌注装置均设置在底盘1上,设备就位后,在液压站7的作用下翻转油缸20动作,带动灌注架10翻转,使与底盘1可转动连接、水平放置在底盘1上的灌注架10慢慢地转动至竖直状态,然后,将连续管9与灌注头22连接。
[0023]S2:下放连续管:向桩孔内下放钢筋笼23,之后如图3所示,在控制箱5内控制器的作用下,滚筒17正转、导向器2内的旋转电机工作导向器2旋转,盘绕在滚筒17上的连续管9慢慢地沿灌注架10向下移动,直到将连续管9下放至钢筋笼23内,所述导向器2设置在灌注架10的顶部在连续管9下放或上抽的过程能有效改变连续管9的运动方向。在连续管9的下放过程中,当连续管9末端设置的位置传感器18测得的位置信息达到设定值时,滚筒17和导向器停止动作,连续管9下放完成。
[0024]如图4和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就位、安装:清孔灌注设备移至桩孔处,翻转灌注架(10),连续管(9)与灌注头(22)连接;S2:下放连续管(9):向桩孔内下放连续管(9)至钢筋笼(23)内;S3:清孔:连接清孔装置;S4:灌注混凝土:测得的沉渣量合格后,完成清孔,连接灌注装置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灌注的同时向上抽连续管(9)使连续管(9)的混凝土出料口始终在灌注混凝土面的下方,直到灌注完成;S5:收连续管(9),完成灌注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清孔灌注设备设置在底盘(1)上,翻转油缸(20)在液压站(7)的作用下使灌注架(10)竖直,所述连续管(9)通过灌注架(10)顶部的导向器(2)、底盘(1)上的滚筒(17)与换向阀(16)连接,所述连续管(9)通过旋转接头与换向阀(16)连接,所述换向阀(16)分别与清孔装置、灌注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滚筒(17)正转和导向器(2)旋转的作用下连续管(9)沿灌注架(10)向钢筋笼(23)内下放连续管(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清孔、灌注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管(9)末端的灌注头(22)竖直下放到桩孔底部的钢筋笼(2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清孔、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李洪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爱帕克智能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