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防溢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27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料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防溢装置及控制方法,自动化防溢装置包括混料罐、真空泵、电磁阀和搅拌桨,真空泵与混料罐连通,电磁阀设置于混料罐和真空泵之间,电磁阀的进气管道与混料罐连通,电磁阀的出气管道与真空泵连通,搅拌桨包括设置于混料罐内的旋转轴和设置于旋转轴上的桨叶,旋转轴与混料罐转动连接,驱动电机与旋转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能驱动旋转轴转动,控制器与电磁阀电连接,控制器能控制电磁阀开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化防溢装置,控制器定时定量的间歇式的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保证混料罐内真空度平缓提高,有效防止溢料情况的发生。有效防止溢料情况的发生。有效防止溢料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防溢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料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防溢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固封极柱生产制造领域,混料方式采用手动混料、半自动混料和自动混料方式。其中手动混料是人工手动的将混料罐内的环氧树脂混料抽真空搅拌均匀以及脱气处理,半自动方式是机动与手动方式结合,而自动混料方式对设备自动化程度要求极高。
[0003]在具体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停的搅拌环氧树脂混料,环氧树脂混料会产生气泡导致搅拌罐内液面升高,进而导致溢料的情况发生。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调节放空阀来保证液面的合适高度,但此方法对人员有极大的依赖性且手动操作衡量标准难以精准把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防溢装置,能有效防止溢料情况的发生。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动化防溢装置,包括:
[0007]混料罐;
[0008]真空泵,真空泵与混料罐连通;
[0009]电磁阀,电磁阀设置于混料罐和真空泵之间,电磁阀的进气管道与混料罐连通,电磁阀的出气管道与真空泵连通;
[0010]搅拌桨,搅拌桨包括设置于混料罐内的旋转轴和设置于旋转轴上的桨叶,旋转轴与混料罐转动连接;
[0011]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旋转轴传动连接,驱动电机能驱动旋转轴转动;
[0012]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磁阀电连接,控制器能控制电磁阀开闭。
[0013]可选地,桨叶包括第一桨叶,第一桨叶绕旋转轴设置有多列,相邻的每列第一桨叶交错设置。
[0014]可选地,每个第一桨叶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扰流凸起,第一扰流凸起沿旋转轴的竖直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一桨叶两侧的第一扰流凸起交错设置,每列相邻的第一桨叶相对的第一扰流凸起交错设置。
[0015]可选地,混料罐内绕旋转轴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杆。
[0016]可选地,桨叶还包括:
[0017]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设置于旋转轴背向混料罐顶部的一端,
[0018]第二桨叶,第二桨叶设置于环形凸起和旋转轴之间,第二桨叶绕旋转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扰流杆置于环形凸起内。
[0019]可选地,第二桨叶朝向混料罐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扰流凸起。
[0020]可选地,第二扰流凸起沿旋转轴的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扰流凸起相对的两侧均设
置有第三扰流凸起,第三扰流凸起沿旋转轴的径向延伸且第二扰流凸起相对的两侧的第三扰流凸起交错设置。
[0021]可选地,混料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孔,电磁阀的进气管道与进气孔连通。
[002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自动化防溢装置的控制方法,能有效防止溢料情况的发生。
[0023]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4]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00、启动驱动电机和真空泵;
[0026]S200、延时T1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
[0027]S300、电磁阀开启T2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
[0028]S400、电磁阀关闭T3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
[0029]S500、依次重复N次步骤S300和步骤S400后,重复步骤S300;
[0030]S600、电磁阀关闭T4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常开;
[0031]其中,T1为5min

10min中的任意值,T2为0.5min

2min中的任意值,T3为2min

5min中的任意值,T4为1min

3min中的任意值,N为9

24中的任意值。
[0032]可选地,步骤S100和S200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10、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T5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
[0034]其中,T5为0.5min

1min中的任意值。
[0035]有益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化防溢装置及控制方法,当驱动电机和真空泵启动后,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轴转动,带动桨叶转动以搅拌混料,使混料充分混合,且控制器定时定量的间歇式的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保证混料罐内真空度平缓提高,避免短时间内混料罐内真空度急剧提高引起混料液面升高,辅助混料脱气的同时,有效防止溢料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化防溢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阀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阀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混料罐结构示意图;
[004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42]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控制方法下混料过程中的混料罐内的真空度;
[0043]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持续抽真空下混料罐内的真空度。
[0044]图中:
[0045]100、混料罐;110、扰流杆;120、进气孔;
[0046]200、真空泵;
[0047]300、电磁阀;310、阀体;320、阀芯;330、阀门;340、进气管道;350、出气管道;
[0048]400、搅拌桨;410、旋转轴;420、第一桨叶;421、第一扰流凸起;430、环形凸起;440、第二桨叶;441、第二扰流凸起;442、第三扰流凸起;
[0049]500、驱动电机;600、控制器;700、接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5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52]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3]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罐(100);真空泵(200),所述真空泵(200)与所述混料罐(100)连通;电磁阀(300),所述电磁阀(300)设置于所述混料罐(100)和所述真空泵(200)之间,所述电磁阀(300)的进气管道(340)与所述混料罐(100)连通,所述电磁阀(300)的出气管道(350)与所述真空泵(200)连通;搅拌桨(400),所述搅拌桨(400)包括设置于所述混料罐(100)内的旋转轴(410)和设置于所述旋转轴(410)上的桨叶,所述旋转轴(410)与所述混料罐(100)转动连接;驱动电机(500),所述驱动电机(500)与所述旋转轴(410)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00)能驱动所述旋转轴(410)转动;控制器(600),所述控制器(600)与所述电磁阀(30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00)能控制所述电磁阀(300)开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包括第一桨叶(420),所述第一桨叶(420)绕所述旋转轴(410)设置有多列,相邻的每列所述第一桨叶(420)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桨叶(42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扰流凸起(421),所述第一扰流凸起(421)沿所述旋转轴(410)的竖直方向延伸,且每个所述第一桨叶(420)两侧的所述第一扰流凸起(421)交错设置,每列相邻的所述第一桨叶(420)相对的所述第一扰流凸起(421)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00)内绕所述旋转轴(410)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杆(1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还包括:环形凸起(430),所述环形凸起(430)设置于所述旋转轴(410)背向所述混料罐(100)顶部的一端,第二桨叶(440),所述第二桨叶(440)设置于所述环形凸起(430)和所述旋转轴(410)之间,所述第二桨叶(440)绕所述旋转轴(41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扰流杆(110)置于所述环形凸起(430)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杰郭军锋王攀张凯赵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