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96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金属配合物为具有稠环结构的金属配合物电致磷光发光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为深红色,发光效率高,同时材料的热稳定性好,而且材料易制备,易升华提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简称OLED)及相关的研究早在1963年pope等人首先发现了有机化合物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1987年美国的柯达公司用蒸镀有机小分子的方法制成了一种非晶膜型器件,将驱动电压降到了20V以内。这类器件由于具有超轻薄、全固化、自发光、亮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功耗小、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工艺过程简单、温度特性好、可实现柔软显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和面光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开发和使用。
[000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为两大类:有机电致荧光材料和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其中有机电致荧光是单重态激子辐射失活的结果,与光致发光不同,在有机电致发光过程中,三线态激子和单线态激子是同时生成的。通常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的生成比例是1:3,而根据量子统计的禁计的禁阻效应,三线态激子主要发生非辐射衰减,对发光贡献极小,只有单线态激子辐射发光,因此,对有机/聚合物电荧光器件来说,发光效率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光过程为单线态激子的发光。
[0004]在有机发光器件研究的早期,人们即提出了三线态发光的设想,Forrest小组用八乙基卟啉铂掺杂在小分子主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中制成了红色电致磷光发光器件,外量子效率达到4%,至此,电致磷光的研究开始得到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有机电致磷光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铱配合物因其三线态寿命较短,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是开发得最多也是应用前景最好的一种磷光材料,由于磷光材料在固体中有较强的三线态猝灭,一般都是用铱配合物作为掺杂客体材料,用较宽带隙的材料作掺杂主体材料,通过能量转移或直接将激子陷在客体上发光获得高发光效率。
[0005]有机电致绿色磷光材料是研究的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的一类材料。2004年Hino等用旋涂的方式制作了磷光器件,外量子效率最大为29cd/A,这种简单器件结构实现的高效率可归因于材料良好的成膜性和主体到客体材料的能量转移。Adachi等将(ppy)2Ir(acac)掺杂到TAZ中,以HMTPD作为空穴传输层,获得了最大外量子效率为20%,能量效率为65lm/W的绿光器件,经计算,其内量子效率几乎接近100%,三线态激子和单线态激子同时得到利用。
[0006]目前红光磷光材料仍然存在发光量子效率低、色纯度差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红光来自于能隙较窄的能级间的跃迁,而窄禁带的重金属配合物在进行配体设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红光材料的体系中存在着较强的π

π键相互作用,配体之间有着很强的电荷转移特性,从而使窄带隙中存在更多的无辐射弛豫通道,加剧了磷光体的淬灭,降低了红光体系的量子产率。因此设计合成综合性能优良的金属配合物,将成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的重要课题。
[0007]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金属配合用于发光材料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发光性能优良的红光磷光材料。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金属配合物,所述的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式为:M(L
A
)
x
(L
B
)
y
(L
c
)
z

[0010]其中,M为原子量大于40的金属原子;
[0011]x表示整数1、2或3;y表示整数0、1或2;z表示整数0、1或2;并且x+y+z等于金属M的氧化价态;
[0012]L
A
为:
[0013][0014]其中,相邻基团W1和W2、W3和W4各自独立地代表式(II)所示基团;
[0015][0016]其中,G代表O、S、CR3R4、NR5、SiR3R4或GeR3R4,Z在每次出现时相同或不同地代表CR1或N,并且^指示式L
A
中的相应的相邻基团W1和W2、W3和W4;
[0017]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原子、烷基、环烷基、杂烷基、杂环烷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氨基、烯基、环烯基、异烯基、炔基、芳基、杂芳基、酰基、羰基、羧酸基、酯基、腈基、异腈基、硫基、磺酰基、亚磺酰基、膦基、膦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任何相邻取代基任选地接合或稠合成多元环,优选为5元环或6元环;
[0018]其中,环B表示含有至少两个碳原子的芳环或杂芳环;
[0019]L
B
为:
[0020][0021]其中,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原子、链烷基、环烷基、杂烷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氨基、硅烷基、链烯基、环烯基、杂烯基、炔基、芳基、杂环芳基、含氮、锗、氧或硫的脂肪烃基、膦基、膦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环C、环D各自独立地选自五元碳环、五元杂环、六元碳环或六元杂环;环D、环C上的取代基R6、R7为单取代或多个取代至饱和取代,且R6、R7中相邻的基团之间任选地接合或稠合成多元环,优选为五元环或六元环;
[0023]X2、X3各自独立地选自碳或氮,且X2和X3至少有一个是氮;
[0024]L
C
为:
[0025][0026][0027]其中,R8、R9、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链烷基、环烷基、杂烷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氨基、硅烷基、链烯基、环烯基、杂烯基、炔基、芳基、杂环芳基中的一种或多种;且R8、R9、R
10
中相邻的基团之间任选地接合或稠合成多元环,优选为五元环或六元环。
[0028]进一步的,所述金属M选自Ir或Pt。
[0029]进一步的,所述的结构式L
A
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0030][0031]其中,G1、G2各自独立地代表O、S、CR3R4、NR5或SiR3R4,Z在每次出现时相同或不同地代表CR1或N;
[0032]进一步的,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原子、烷基、环烷基、杂烷基、杂环烷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氨基、烯基、环烯基、异烯基、炔基、腈基中的一种或多种;任何相邻取代基任选地接合或稠合成多元环,优选为五元环或六元环。
[0033]进一步的,所述的环B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4][0035]其中,V代表CR6R7、NR8、O或S;虚线键代表与金属M连接的位置,“*”代表与环A连接的位置,并且此外:
[0036]W在每次出现时相同或不同地是CR9或N;或两个相邻的基团W代表下式(6)或(7)的基团,
[0037][0038]其中,G、Z与上述G、Z的定义相同,并且“^”代表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式为:M(L
A
)
x
(L
B
)
y
(L
c
)
z
,其中,M为原子量大于40的金属原子;x表示整数1、2或3;y表示整数0、1或2;z表示整数0、1或2;并且x+y+z等于金属M的氧化价态;L
A
为:其中,相邻的W1和W2、W3和W4各自独立地代表式(II)所示基团;其中,G代表O、S、CR3R4、NR5、SiR3R4或GeR3R4,Z在每次出现时相同或不同地代表CR1或N,并且^指示式L
A
中的相应的相邻基团W1和W2、W3和W4;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原子、烷基、环烷基、杂烷基、杂环烷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氨基、烯基、环烯基、异烯基、炔基、芳基、杂芳基、酰基、羰基、羧酸基、酯基、腈基、异腈基、硫基、磺酰基、亚磺酰基、膦基、膦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任何相邻取代基任选地接合或稠合成多元环,优选为5元环或6元环;其中,环B表示含有至少两个碳原子的芳环或杂芳环;L
B
为:其中,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原子、链烷基、环烷基、杂烷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氨基、硅烷基、链烯基、环烯基、杂烯基、炔基、芳基、杂环芳基、含氮、锗、氧或硫的脂肪烃基、膦基、膦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环C、环D各自独立地选自五元碳环、五元杂环、六元碳环或六元杂环;环D、环C上的取代
基R6、R7为单取代或多个取代至饱和取代,且R6、R7中相邻的基团之间任选地接合或稠合成多元环,优选为五元环或六元环;X2、X3各自独立地选自碳或氮,且X2和X3至少有一个是氮;L
C
为:其中,R8、R9、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链烷基、环烷基、杂烷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氨基、硅烷基、链烯基、环烯基、杂烯基、炔基、芳基、杂环芳基中的一种或多种;且R8、R9、R
10
中相邻的基团之间任选地接合或稠合成多元环,优选为五元环或六元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M选自Ir或P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式L
A
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G1、G2各自独立地代表O、S、CR3R4、NR5或SiR3R4,Z在每次出现时相同或不同地代表CR1或N;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氘原子、卤原子、烷基、环烷基、杂烷基、杂环烷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氨基、烯基、环烯基、异烯基、炔基、腈基中的一种或多种;任何相邻取代基任选地接合或稠合成多元环,优选为五元环或六元环。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B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V代表CR6R7、NR8、O或S;虚线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威董焕章唐怡杰邸庆童郭文龙边坤刘赛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八亿时空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