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52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38
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包括顶模、下模和边模,所述顶模中心嵌设有分流子,底模中心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浇口上套和浇口下套浇口下套连接有中间管,所述分流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段分流子、中段分流子和下段分流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具结构简单,通过多种创新设计,显著提高浇口区域铝液体积及模具温度,从而使得铸件能够快速稳定的顺序凝固,达到提升产品质量及成品率的目的。量及成品率的目的。量及成品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人类社会工业发展的杰出造物,无论是传统燃油驱动,还是正在兴起的电动、氢能驱动,始终是车轮在承托着人类的出行。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多种多样的车轮制造技术,例如混合挤压、半固态铸造,多向锻造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种类,即,一、铸造成型类工艺;二、塑形成型类工艺;三堆砌成型类工艺,例如3D打印。其中,低压铸造工艺因其性价比优势被广泛的使用。低压铸造大多数采取中心浇注方式,而中心浇口的大小往往受限于汽车主机厂产品造型的限制,无法改变。这对于大尺寸小浇口的车轮产品生产十分不利,由于浇口不能提供充足的补缩能力,压铸效率和成品率会大幅降低,以某款19寸φ50浇口为例,效率仅有10件/小时,成品率仅为80%,导致该产品利润率极低。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低压铸造冒口局部增容模具结构,结合新的工艺、模具思路,进行验证,使得小浇口产品的效率和成品率提升到了15件/ 小时和95%,使得该类产品的利润率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能够使得小浇口产品的效率和成品率提升到了15件/小时和95%,使得该类产品的利润率得到保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4]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包括顶模、下模和边模,所述顶模中心嵌设有分流子,底模中心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浇口上套和浇口下套浇口下套连接有中间管,所述分流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段分流子、中段分流子和下段分流子。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段分流子和中段分流子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中段分流子与所述下段分流子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段分流子和中段分流子通过螺接固定连接,所述中段分流子与所述下段分流子通过螺接固定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管设置在浇口下套与升液管之间。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浇口下套设置于浇口上套与中间管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段分流子内开设有第二冷却风孔,所述第二冷却风孔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风管。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段分流子中部开设有第一冷却风孔,所述第一冷却风孔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风管。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具有以下优势:
[0012]本专利技术模具结构简单,通过多种创新设计,显著提高浇口区域铝液体积及模具温度,从而使得铸件能够快速稳定的顺序凝固,达到提升产品质量及成品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的浇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的分流子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的分流子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中间管、2

浇口下套、3

浇口上套、4

隔热槽、5

螺栓柱、6

分流子、7
‑ꢀ
下段分流子、8

中段分流子、9

上段分流子、10

第一冷却风孔、11

第一冷却风管、12

第二冷却风孔、13

第二冷却风管、14

螺栓柱内侧到分流锥最小距离、 15

螺栓柱外侧到型腔最小距离、16

螺栓柱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下面参考图1至图4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
[0023]一种新型车轮铸造模具设计方案,包括一块底模,一块顶模,四块边模,一个分流子6,一个中间管1,一个浇口上套3及一个浇口下套2组成,如图1所示所述分流子6嵌于顶模中心,所述浇口上套3,浇口下套2,自上而下置于底模中心,通常由压板从背面固定。所述中间管1位于浇口下套2与升液管之间(未在图中示意)。改变模具结构,对中间管1及浇口下套2采取整体扩容设计;对中子或分流子6设计三分体结构采用双冷却道控制;浇口区域上模、下模、分流子6 采用新的设计壁厚;铸件模具螺栓柱造型优化设计。
[0024]所述新型中间管1(中间管)及内浇道浇口下套2通过结构改变,扩充内壁大大提升了内容积,使得在压铸过程中同样的的充型及保压时间内为铸件的浇口区域持续提供更高的热量。
[0025]所述分流子区别于传统分流子的一体或双分体结构设计有上、中、下三个分体件,通过焊接或螺栓形式固定,减小了中间法兰中心区域的冷铁体积。所述分流子实现了冷却功能最大化,设置有两组冷却控制,更加精准的冷区浇口区域,降低了顺序凝固的难度。
[0026]所述浇口区域下模厚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平衡理念下的模厚减薄设计,且加工一圈隔热槽。一方面减小了冒口区域冷铁体积,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浇口外侧冷却对浇口温度的影响,从而提升了浇口区域的温度。
[0027]所述铸件螺栓柱造型,通过设计螺栓柱高度、角度、及圆角大小来达到提升浇口区域补缩能力的目的。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由一块上模,一块下
模、二至四块动模,一个分流子6,一个中间管1,一个浇口下套2及一个浇口上套3组成。本技术方案在分流子6,浇口下套2及中间管1,模具壁厚,螺栓柱造型上进行了重新设计。
[0029]所述新型中间管1如图1所示位于浇口下套2与压铸炉中升液管(未在图中示意)之间,下开口尺寸为φ70

φ110mm,上开口尺寸为φ90

φ110mm,靠近上开口设置阶梯,阶梯深度25

45mm,阶梯内开口尺寸φ80

φ100mm,内容积是传统方案的1.2

1.5倍。
[0030]所述新型浇口下套2位于新型浇口上套3与中间管1之间,高度由产品造型及模具结构决定,下开口直径与新型中间管上开口直径一致为φ90

φ11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模、下模和边模,所述顶模中心嵌设有分流子(6),底模中心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浇口上套(3)和浇口下套(2)浇口下套(2)连接有中间管(1),所述分流子(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段分流子(9)、中段分流子(8)和下段分流子(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分流子(9)和中段分流子(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中段分流子(8)与所述下段分流子(7)通过焊接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部增容铸造车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分流子(9)和中段分流子(8)通过螺接固定连接,所述中段分流子(8)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猛邢东李鸿标仵泽鑫张贺帅徐伟张国伟朱利利曹健强张洪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