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嗪炔烃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30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抑制CD73活性的新化合物,其为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途。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哒嗪炔烃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优先权信息
[0002]本申请请求2020年11月5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2011224592.7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并且通过参照将其全文并入此处。


[0003]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化学领域,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哒嗪炔烃类化合物,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哒嗪炔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4]CD73又称为胞外5
’‑
核苷酸水解酶,属于金属磷酸酯酶超家族的外切核酸酶,是一种外周糖蛋白,其主要形式是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在质膜上,分子量为70KD,由NT5E基因编码。CD73广泛表达于不同组织的细胞表面,包括脑、肺、心、脾、淋巴结、肾、结肠、血管内皮和骨髓;各种免疫细胞也有表达,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髓系抑制细胞(MDSCs)、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和调节性T细胞(Treg)(Soleimani A等人,Biochimie,2020,176:21/>‑
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中,m为0、1、2、3或4;中R1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氰基、氨基、未取代或被R
a
取代的C1‑
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R
a
取代的C1‑
C6烷基

O

;所述的被R
a
取代的C1‑
C6烷基、或、所述的被R
a
取代的C1‑
C6烷基

O

中,所述的被R
a
取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取代,所述的R
a
各自独立地为下列取代基:卤素、羟基、氰基、氨基、C1‑
C6烷基、C1‑
C6烷基

O



COOH、

C(=O)NH2;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当m不为0或1时,R1独立地为相同或不同;n为0、1、2或3;R2选自氢、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C3‑
C6环烷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5

8元芳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5

8元杂芳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烷基、或、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烯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C1‑
C6烷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C3‑
C6环烷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5

8元芳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5

8元杂芳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烷基、或、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烯基中,所述的被R
b
取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取代,所述的R
b
各自独立地为下列取代基:卤素、羟基、氰基、氨基、羧基、C3‑
C6环烷基、C1‑
C6烷基、被1

5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或、C1‑
C6烷基

O

;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所述的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5

8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N、S、O和P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

3个;所述的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烷基中,杂原子选自N、S、O和P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

3个;所述的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烯基中,杂原子选自N、S、O和P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

3个。2.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中,m为0、1、2、3或4;
中R1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氰基、氨基、未取代或被R
a
取代的C1‑
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R
a
取代的C1‑
C6烷基

O

;所述的被R
a
取代的C1‑
C6烷基、或、所述的被R
a
取代的C1‑
C6烷基

O

中,所述的取代各自独立地是指下列取代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卤素、羟基、氰基、氨基、C1‑
C6烷基、C1‑
C6烷基

O



COOH、

C(=O)NH2;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当m不为0或1时,R1独立地为相同或不同;n为0、1、2或3;R2选自氢、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C3‑
C6环烷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5

8元芳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5

8元杂芳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烷基、或、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烯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C1‑
C6烷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C3‑
C6环烷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5

8元芳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5

8元杂芳基、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烷基、或、所述的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烯基中,所述的取代各自独立地是指下列取代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卤素、羟基、氰基、氨基、C3‑
C6环烷基、C1‑
C6烷基、被1

5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或、C1‑
C6烷基

O

;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所述的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5

8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N、S、O和P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

3个;所述的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烷基中,杂原子选自N、S、O和P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

3个;所述的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烯基中,杂原子选自N、S、O和P中的一种或多种,杂原子数为1

3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特征在于,当R2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C1‑
C6烷基时,所述C1‑
C6烷基为C1‑
C4烷基,较佳地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或异丁基;和/或,当R2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C1‑
C6烷基时,所述取代基R
b
的个数为1

3个,较佳地为1个;和/或,当R2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C3‑
C6环烷基,所述C3‑
C6环烷基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较佳地为环丙基或者环丁基;和/或,当R2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5

8元芳基时,所述的5

8元芳基独立地为苯基或萘基,较佳地为苯基;和/或,当R2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5

8元杂芳基时,所述的5

8元杂芳基独立地为吡咯、吡唑、三氮唑、呋喃、噁唑、噻吩、噻唑、吡啶、吡嗪或嘧啶,较佳地为吡唑、呋喃、噻吩、吡啶;和/或,当R2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烷基时,所述的4

8元杂环烷基独立地为氮杂环丁烷、氧杂环丁烷、四氢吡咯烷基、四氢呋喃基、六氢吡喃或四氢

2H

硫吡喃1,1

二氧化物,较佳地为氮杂环丁烷或氧杂环丁烷;和/或,当R2为未取代或被R
b
取代的4

8元杂环烯基时,所述的4

8元杂环烯基独立地为二氢吡啶基、四氢吡啶基、四氢嘧啶基、吡咯啉基、咪唑啉基、吡唑啉基、二氢咪唑基、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军常少华王洪强万海星井真中李群陈浩民田华杨俊李莉娥
申请(专利权)人: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