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56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培养基质培育:将食用菌菌渣粉碎后加入石灰,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料,向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其含水量为50%~60%,然后进行自然发酵,自然发酵过程中需要翻堆,翻堆过程中加入放线菌;自然发酵结束后即得用于豆苗制备所需的培养基质;S2、选种;S3、泡种;S4、播种;S5、恒温生长;S6、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食用菌菌渣制备的培养基质种植豆苗,使食用菌种植和豆苗种植之间形成一良好的生态循环种植产业,不仅对食用菌菌渣进行了合理利用、避免了食用菌菌渣废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豆苗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菌渣是指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收获产品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俗称废菌棒、菌渣、菌包或菌糠。研究表明,食用菌菌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有机酸、酶、多糖、氨基酸等有机物和氮、磷、钾、铁、钙、锌、镁等多种矿质元素,氮、磷、钾养分均高于稻草和鲜粪。但由于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中包括难于分解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如对其不加以有效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食用菌菌渣产生,然而如何对菌渣进行环保有效的处理,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用菌菌渣的处理主要方法为:1、将食用菌菌渣晾干作为生产用燃料,但食用菌菌渣作为燃烧基质易产生环境污染;2、食用菌加工厂以极低的价格或免费将食用菌菌渣转让给花卉厂、水果种植厂、有机肥料厂等作为肥料,但这种需求量非常有限,产生的利用价值也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通过采用食用菌菌渣制备的培养基质种植豆苗,使食用菌种植和豆苗种植之间形成一良好的生态循环种植产业,不仅对食用菌菌渣进行了合理利用、避免了食用菌菌渣废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培养基质培育:将食用菌菌渣粉碎后加入石灰,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料,向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其含水量为50%~60%,然后进行自然发酵,自然发酵过程中需要翻堆,翻堆过程中加入放线菌;自然发酵结束后即得用于豆苗制备所需的培养基质;
[0006]其中,所述培养基质达到合格标准的理化指标参数为:培养基质有菌丝香味,且培养基质含水量为52%~53%、pH为6.0~7.0;
[0007]S2、选种:剔除残破、干瘪、发霉的种子,选择颗粒饱满,外表光滑的种子进行分级处理,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对种子进行分级,筛选出颗粒大小均衡的豆苗种子;
[0008]S3、泡种:将步骤S2中所挑选的豆苗种子放入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再从水中捞出,沥干水;
[0009]S4、播种:在豆苗培育容器内铺设步骤S1中所得培养基质,将步骤S3中所得沥干水分的豆苗种子播入豆苗培育容器内;
[0010]S5、恒温生长:播种完成后,将播入豆苗种子的豆苗培育容器放置于恒温培养室的栽培架上进行恒温生长;
[0011]S6、采收:苗高6~12cm时即可采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对食用菌菌渣进行了合理利用,不仅避免了食用
菌菌渣废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使食用菌菌渣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食用菌菌渣与石灰混合后,由于食用菌菌渣中含有的菌丝蛋白营养丰富,堆积后能够使时混合料内的微生物进行大量繁殖,产生热量进行自然发酵,产生的热量能够使混合料的温度上升至60~70℃,能够杀死混合料中的大部分霉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同时对食用菌菌渣内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基质进行降解,使得所得培养基质更加适合豆苗生长;混合料自然发酵过程中加入放线菌,能够促进混合料良性发酵,同时增加混合料内放线菌含量,能够形成菌落优势,进一步大大减少菌渣内霉菌、细菌等有害致病微生物,为豆苗绿色种植起到关键作用,配合适当的卫生清洁、温度、通风、光照,使得豆苗在种植期无需喷洒任何农药,即可防止豆苗培育生长期的病虫害的发生;食用菌菌渣自然发酵过程中进行翻堆,能够使得自然发酵更为充分。
[0013]优选地,步骤S1中食用菌菌渣与石灰的质量比为100:0.5~1.2。
[0014]优选地,步骤S1中混合料自然发酵过程中翻堆两次,第一次翻堆为自然发酵第15天后,第一翻堆过程中加入放线菌,食用菌菌渣与放线菌的质量比为100:1.5~2.5,第二次翻堆为距第一次翻堆15天后。
[0015]优选地,步骤S3中,用于泡种的水的温度为20~30℃,春秋泡种时间为15~18h,夏天泡种时间8~12h,冬天泡种时间为15~30h。
[0016]优选地,步骤S3中,豆苗种子充分吸水膨胀且有胚芽冒出时,将豆苗种子从水中捞出,沥干水。
[0017]优选地,步骤S4中,培养基质的铺设厚度为2~3cm。
[0018]优选地,步骤S5中,恒温培养室内每30min通风一次,每次通风时间为2min。
[0019]优选地,步骤S5中,豆苗种子出苗前恒温培养室内每天光照24h,豆苗种子出苗后每天光照12h。
[0020]优选地,步骤S5中,每次浇水时浇透,直至豆苗种子和培养基质全部湿透;其中,豆苗种子的根系未扎入培养基质前,浇水采用小水量慢浇方式,豆苗种子的根系扎入培养基质后,可以适当加大水量。
[0021]优选地,豆苗采收后,对恒温培养室内进行全面冲洗、消毒。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通过采用食用菌菌渣制备的培养基质种植豆苗,使食用菌种植和豆苗种植之间形成一良好的生态循环种植产业,不仅对食用菌菌渣进行了合理利用、避免了食用菌菌渣废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0024]2、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工艺种植豆苗的整个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农药化肥也可种植出优质的豆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豆苗口感苦涩、农残留严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对食用菌菌渣进行发酵处理,保存了菌渣中的菌丝蛋白等含氮物质及其他微量元素,使得所得培养基质营养丰富,通过在菌渣发酵中加入放线菌,促进混合料发酵的同时也有效的消除了混合料中的有害微生物,同时在豆苗种植过程中辅助以适当的卫生清洁、温度、通风、光照,即可有效的防止豆苗培育生长期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实现了豆苗的绿色种植。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培养基质培育:将食用菌菌渣粉碎后加入石灰,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料,向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其含水量为55%,然后进行自然发酵,其间需要翻堆,翻堆过程中加入放线菌;自然发酵结束后即得用于豆苗制备所需的培养基质;
[0030]其中,食用菌菌渣与石灰的质量比为100:0.5;
[0031]其中,培养基质达到合格标准的理化指标参数为:培养基质含水量为52%、pH为7.0,无明显臭味,且培养基质具有放线菌所具有的特殊菌丝香味;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培养基质培育:将食用菌菌渣粉碎后加入石灰,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料,向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其含水量为50%~60%,然后进行自然发酵,自然发酵过程中需要翻堆,翻堆过程中加入放线菌;自然发酵结束后即得用于豆苗制备所需的培养基质;其中,所述培养基质达到合格标准的理化指标参数为:培养基质有菌丝香味,且培养基质含水量为52%~53%、pH为6.0~7.0;S2、选种:剔除残破、干瘪、发霉的种子,选择颗粒饱满,外表光滑的种子进行分级处理,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对种子进行分级,筛选出颗粒大小均衡的豆苗种子;S3、泡种:将步骤S2中所挑选的豆苗种子放入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再从水中捞出,沥干水;S4、播种:在豆苗培育容器内铺设步骤S1中所得培养基质,将步骤S3中所得沥干水分的豆苗种子播入豆苗培育容器内;S5、恒温生长:播种完成后,将播入豆苗种子的豆苗培育容器放置于恒温培养室的栽培架上进行恒温生长;S6、采收:苗高6~12cm时即可采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食用菌菌渣与石灰的质量比为100:0.5~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食用菌菌渣种植豆苗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混合料自然发酵过程中翻堆两次,第一次翻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长儿廖志敏苏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彭世菇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