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和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2677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和船舶,涉及航行装备技术领域,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管道和气泡发生装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顶板、侧板、排气孔板、导流曲面板和去流曲面板;排气孔板位于顶板的下方,顶板、侧板和排气孔板包围形成压缩空气腔;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空气管道连接于压缩空气腔;沿船舶行进方向,导流曲面板的顶端连接于排气孔板的前侧,去流曲面板的顶端连接于排气孔板的后侧,且导流曲面板和去流曲面板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弯曲。本发明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船舶上安装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存在的减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系统存在的减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系统存在的减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和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行装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和 船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船舶的航行阻力,有些船舶上会安装有气泡润 滑减阻系统,通过使船舶在水中移动时在船体表面生成气泡以降低船舶摩 擦阻力,传统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和排气孔板,通过将空 气压缩机的出气口直接对准排气孔板排气的方式在船底生成气泡。
[0003]但是,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效果与气泡大小和气泡在水中均匀度有很 大关系,气泡越小越均匀,减阻效果越好,而以上传统的方式向水中注入 空气生成的气泡至少存在有如下问题:
[0004]气泡大小受限于排气孔的尺寸,生成小尺度气泡往往需要大量的微气 孔,而大量微气孔排气将造成排气过程能耗高从而排气效率低,单位时间 和航行总时间内生成的小气泡数量能够达到的降阻效果较弱;另外,气泡 难以在船底实现均匀分布,导致生成的气泡密度能够达到的降阻效果较弱;
[0005]以上问题均导致现有技术中,船舶上安装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存在有 减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和船舶,以缓解现有技 术中,船舶上安装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存在的减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应用于船舶, 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管道和气泡发生装置;/>[0009]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包括顶板、侧板、排气孔板、导流曲面板和去流曲 面板;
[0010]所述排气孔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排气 孔板包围形成压缩空气腔;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空气管道连 接于所述压缩空气腔;
[0011]沿船舶行进方向,所述导流曲面板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排气孔板的前侧, 所述去流曲面板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排气孔板的后侧,且所述导流曲面板和 所述去流曲面板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弯曲。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空气腔包括多个子腔室,所述空气管 道包括多个分管道,多个所述分管道的进气端均连接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 出气口,多个所述分管道的出气端一一对应连接于各个所述子腔室。
[001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排气孔板包括多块开设有排气孔的子板,多块所 述子板与多个所述子腔室一一对应,且相邻两块所述子板之间以能够拆装 的方式连接。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所述导流曲面板和所述去流曲面板 均以能够拆
高了气泡润滑降阻效果。
[002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包括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气 泡润滑减阻系统;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气泡 润滑减阻系统,因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能够达到第一方面提供的 气泡润滑减阻系统能够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 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安装于船体底面的一 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0032]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安装于船体底面的另一种可 选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气泡发生装置中,排气孔板 上排气孔的第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气泡发生装置中,排气孔板 上排气孔的第二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气泡发生装置中,排气孔板 上排气孔的第三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气泡发生装置中,排气孔板 包括多个子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气泡发生装置中,排气孔板 的第一种可选设置形状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气泡发生装置中,排气孔板 的第二种可选设置形状示意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气泡发生装置中,排气孔板 的第三种可选设置形状示意图;
[0040]图9为安装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船舶的整体结 构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舶中,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第一种布置 结构图;
[004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舶中,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第二种布置 结构图;
[0043]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舶中,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第三种布置 结构图;
[0044]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舶中,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第三种布置 结构图。
[0045]图标:1-空气压缩机;100-压缩空气腔;110-子腔室;2-空气管道;21
-ꢀ
分管道;3-气泡发生装置;31-顶板;321-前侧板;322-后侧板;323-左侧板; 324-右侧板;33-排气孔板;331-子板;3310-铆接点;330-排气孔;34-导流 曲面板;35-去流曲面板;4-船体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 来布置和设计。
[004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 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 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 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 定义和解释。
[004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
ꢀ“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 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设置”、“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应用于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机(1)、空气管道(2)和气泡发生装置(3);所述气泡发生装置(3)包括顶板(31)、侧板、排气孔板(33)、导流曲面板(34)和去流曲面板(35);所述排气孔板(33)位于所述顶板(31)的下方,所述顶板(31)、所述侧板和所述排气孔板(33)包围形成压缩空气腔(100);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空气管道(2)连接于所述压缩空气腔(100);沿船舶行进方向,所述导流曲面板(34)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排气孔板(33)的前侧,所述去流曲面板(35)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排气孔板(33)的后侧,且所述导流曲面板(34)和所述去流曲面板(35)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腔(100)包括多个子腔室(110),所述空气管道(2)包括多个分管道(21),多个所述分管道(21)的进气端均连接于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出气口,多个所述分管道(21)的出气端一一对应连接于各个所述子腔室(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板(33)包括多块开设有排气孔的子板(331),多块所述子板(331)与多个所述子腔室(110)一一对应,且相邻两块所述子板(331)之间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所述导流曲面板(34)和所述去流曲面板(35)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新何向宁周志勇梁杰王刚毅林民育万水生殷华兵陈康李雨杨博胡浩帆徐宜兵向淼李建彬孙海素徐一军张艳温保华王侃杜鲁辉闻静孙大虎朱晨柳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远海运船舶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