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525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5
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主要结构包括压接块、钳架、固定柱、释放按钮、压紧按钮、防护套、滑轮、电机、绕线筒和蓄电池,所述管型端子压线钳由两个钳架在前端组合为压紧转盘,在压紧转盘中部设置压接块,钳架后端设置手柄,手柄外部设置防护套;在其中一侧手柄的防护套上设置释放按钮和压紧按钮,在防护套内部安装蓄电池,在防护套前端的钳架上安装电机,电机转轴与安装在钳架内部的绕线筒相连接转动;所述在两钳架前端内侧错位安装滑轮,在另一侧钳架的前端内部安装固定柱;在固定柱上安装细钢丝绳,细钢丝绳通过钳架内侧的滑轮后安装到绕线筒上,使用时通过电机运行实现细钢丝绳的收紧或释放,从而实现对前端压接块的分离或收拢,实现对管型端子的压接。实现对管型端子的压接。实现对管型端子的压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


[0001]本技术涉及压线钳制造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气施工过程中,线缆的端头一般都需要使用线端子进行压接后安装到电路中,线端子将线接头处的线缆丝归集固定到一起,增加导线的接触面积,避免虚接情况的存在,在电气工业自动化程度、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控制越来越高的今天,线缆接线间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接线端子,其功能作用各有不同,但其在使用中都需要使用压线钳进行制作压接,将其与线缆压接紧密才能使用到线缆连接中去,目前常用的压线钳多为手动压接,采用手动压接的线缆由于人为影响因素大,不同人员使用的规范性不一致,导致压接的线缆端子头质量参差不齐,手动压接的压线钳在线端子较多时,施工人员会因为量大而导致人手的力量下降和疲劳,从而降低人员的施工效率,为此是否能根据需求,采用电动功能的压线钳,提高线端子的压接质量,降低人员的影响因素,节省施工人员体力,提高施工效率,确保电气施工线路搭接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通过在钳架的防护套上设置安装释放按钮和压紧按钮,钳架上安装电机、绕线筒、细钢丝绳和滑轮,钳架后端的手柄内侧安装蓄电池,通过按压释放按钮或压紧按钮,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动,带动绕线筒转动实现对细钢丝绳的收和放,实现压线钳的转动,实现对管型端子的压接,通过电机转动代替人工手动按压,让每个线端子的压接力大小相同,压接质量相同,提高压接效率,节省施工人员的体力,提高施工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包括压接块、钳架、固定柱、释放按钮、压紧按钮、防护套、滑轮、细钢丝绳、电机、蓄电池、绕线筒、滑轮架、滚轮和安装孔,所述管型端子压线钳由两个钳架组合而成,所述钳架结构为前端大圆形转盘后端为延伸为手柄的框架式结构,所述两个钳架为相互咬合结构设计,钳架在前端咬合连接在一起;在钳架前端圆形结构中心位置安装压接块,在钳架后端的手柄结构外侧设置防护套,在其中一个钳架的防护套靠前侧的上端安装有释放按钮和压紧按钮,在释放按钮和压紧按钮前端的钳架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钳架外侧面上,电机转轴穿过钳架与安装在钳架内侧的绕线筒相连接;另外一个钳架在靠近大圆形转盘结构位置的钳架上安装固定柱,在两钳架内侧错位安装有滑轮,在两个滑轮之间安装有细钢丝绳,细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固定柱上,细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绕线筒上,在释放按钮和压紧按钮位置的钳架内侧安装蓄电池,钳架内侧安装线缆分别与释放按钮、压紧按钮、电机和蓄电池相连接;所述钳架内安装的滑轮结构为设置有滑轮架,在滑轮架中部安装滚轮,在滑轮架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滑轮通过安装孔采用螺栓固定在钳架上。
[000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型端子压线钳设置的防护套前端设置有释放按钮和压紧按钮,通过按压释放按钮或压紧按钮能实现安装在钳架上的电机正转或翻转,从而带动绕线筒转动实现安装的细钢丝绳的收紧或释放,实现对管型端子压线钳的释放或压紧。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型端子压线钳前端设置的大圆形转盘结构内设置有弹簧,能使管型端子压线钳在不使用状态下成打开状态。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钳架后端手柄外部的防护套为绝缘柔性防护套,防护套柔软绝缘,能在使用时更贴合手,在使用人工压线时有更好的使用感。
[000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1.本技术设计的管型端子压线钳,设计的钳架为框架式结构,具备很强的稳定性,框架式结构内部便于安装各种设备,便于实现压线钳的自动化;
[0010]2.本技术设计的管型端子压线钳,设计的钳架后端的手柄上安装防护套,在防护套前侧安装释放按钮和压紧按钮,在钳架上安装电机、滑轮、细钢丝绳和绕线筒,通过按压释放按钮或压紧按钮,实现电机正反转动,从而实现压线钳的电动压接功能,节省人力;
[0011]3.本技术设计的管型端子压线钳,设计的管型端子压线钳具有手动和电动两种工作方式,在钳架内的蓄电池电量不住时自动切换为手动状态,通过使用手动按压也能实现线端子的压接工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3为本技术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15]图中标记为:1、压接块;2、钳架;3、固定柱;4、释放按钮;5、压紧按钮;6、防护套;7、滑轮;8、细钢丝绳;9、电机;10、蓄电池;11、绕线筒;12、滑轮架;13、滚轮;1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 通过在钳架的防护套上设置安装释放按钮和压紧按钮,钳架上安装电机、绕线筒、细钢丝绳和滑轮,钳架后端的手柄内侧安装蓄电池,通过按压释放按钮或压紧按钮,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动,带动绕线筒转动实现对细钢丝绳的收和放,实现压线钳的转动,实现对管型端子的压接,通过电机转动代替人工手动按压,让每个线端子的压接力大小相同,压接质量相同,提高压接效率,节省施工人员的体力,提高施工效率。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本技术提供如图1

图3所示的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所示结构包括压接块1、钳架2、固定柱3、释放按钮4、压紧按钮5、防护套6、滑轮7、细钢丝绳8、电机9、蓄电池10、绕线筒11、滑轮架12、滚轮13和安装孔14,如图1所示,所示管型端子压线钳设置两个钳架2组合而成,所示钳架2结构为前端大圆形转盘后端为延伸为手柄的框架式结构,钳架2采用框架式结构性能稳定,内部空间能安装其他设备,便于实现压线
钳自动化,所示两个钳架2为相互咬合结构设计,钳架2前端的大圆形转盘咬合连接在一起,所示钳架2前端的大圆形转盘结构内设置有弹簧,能使管型端子压线钳在不使用状态下成打开状态;所示在钳架2前端圆形结构中心位置安装压接块1,压接块1为可跟换结构,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换,压接块1在大圆形结构的转动下向内收缩对线端子进行压紧压接;所示在钳架2后端为长条形的手柄结构,所示3手柄结构外侧设置防护套6,防护套6表面柔性处理,使用时与手贴合,对手不会产生生硬的感觉,便于握捏使用,所示在其中一个钳架2的防护套6靠前侧的上端安装有释放按钮4和压紧按钮5,所示在释放按钮4和压紧按钮5前端的钳架2上安装有电机9;如图2所示,所示电机9固定在钳架2外侧面上,电机9转轴穿过钳架2与安装在钳架2内侧的绕线筒11相连接,绕线筒11在钳架2内侧可转动;如图1所示另外一个钳架2在靠近大圆形转盘结构位置的钳架上安装固定柱3,所示在两钳架2内侧错位安装有滑轮7,所示在两个滑轮7之间安装有细钢丝绳8,所示细钢丝绳8一端固定在固定柱3上,细钢丝绳8的另一端固定在绕线筒11上,所示在释放按钮4和压紧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型端子压线钳,包括压接块(1)、钳架(2)、固定柱(3)、释放按钮(4)、压紧按钮(5)、防护套(6)、滑轮(7)、细钢丝绳(8)、电机(9)、蓄电池(10)、绕线筒(11)、滑轮架(12)、滚轮(13)和安装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型端子压线钳由两个钳架(2)组合而成,所述钳架(2)结构为前端大圆形转盘后端为延伸为手柄的框架式结构,所述两个钳架(2)为相互咬合结构设计,钳架(2)在前端咬合连接在一起;在钳架(2)前端圆形结构中心位置安装压接块(1),在钳架(2)后端的手柄结构外侧设置防护套(6),在其中一个钳架(2)的防护套(6)靠前侧的上端安装有释放按钮(4)和压紧按钮(5),在释放按钮(4)和压紧按钮(5)前端的钳架(2)上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固定在钳架(2)外侧面上,电机(9)转轴穿过钳架(2)与安装在钳架(2)内侧的绕线筒(11)相连接;另外一个钳架(2)在靠近大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静宋中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