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无刷电机自举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35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凑型无刷电机自举电路。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W相驱动电路的保持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W相驱动电路中的MOS管一、MOS管三、MOS管五均与36V电源连接,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中的MOS管二与电阻十三串联、MOS管四与电阻十六串联再与W相驱动电路的MOS管五连接后与电阻十九串联接地。它选用了合理的驱动芯片和MOSFET驱动管,使得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实现小体积化。实现了无刷电机驱控一体化的目标。目标。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无刷电机自举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驱动
,尤其是涉及一种紧凑型无刷电机自举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因为产品设计需要将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安装在无刷电机尾端,由于是小型无刷电机的尾端空间非常有限,对驱动电路的尺寸要求非常的严荷,而电机的自举电路及驱动电路对于整体驱动电路来说是占用较大空间的部分,所以怎么样去优化相关电路就显得非常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紧凑型无刷电机自举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紧凑型无刷电机自举电路,它选用了合理的驱动芯片和MOSFET驱动管,使得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实现小体积化,实现了无刷电机驱控一体化的目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W相驱动电路,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由电机驱动芯片、电容七、电容八、M7二极管、电阻十一、电阻十二、MOS 管一、MOS管二组成,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W相驱动电路的保持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W相驱动电路中的MOS管一、MOS管三、MOS管五均与36V 电源连接,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V相驱动电路中的MOS管二与电阻十三串联、MOS管四与电阻十六串联再与W相驱动电路的MOS管六连接后与电阻十九串联接地。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MOS管一、MOS管二、MOS管三、MOS管四、 MOS管五、MOS管六为NEC6075MOS管,且相互之间连接组成电机驱动的三相电桥电路。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驱动芯片为IR2101驱动芯片。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中的外源12V供电电源分别与电机驱动芯片的1号引脚、电容七连接,且电容七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机驱动芯片的4号引脚上,所述的机驱动芯片的1号引脚与8号引脚之间连接有M7二极管,且机驱动芯片的8号引脚与6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八;所述的机驱动芯片的7号引脚与电阻十一串联与MOS管一连接,机驱动芯片的5号引脚与电阻十二串联与MOS管一连接,且 MOS管一、MOS管二均与机驱动芯片的6号引脚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MOS管二、MOS管四、MOS管六均与对应的电流检测端连接。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选用了合理的驱动芯片和MOSFET驱动管,使得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实现小体积化,实现了无刷电机驱控一体化的目标。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3]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14]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U 相驱动电路1、V相驱动电路2、W相驱动电路3,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1由电机驱动芯片U2、电容七C7、电容八C8、M7二极管D1、电阻十一R11、电阻十二R12、MOS管一N1、MOS管二N2组成,所述的 U相驱动电路1、V相驱动电路2、W相驱动电路3的保持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1、V相驱动电路2、W相驱动电路 3中的MOS管一N1、MOS管三N3、MOS管五N5均与36V电源连接,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1、V相驱动电路2中的MOS管二N2与电阻十三 13串联、MOS管四N4与电阻十六16串联再与W相驱动电路3的MOS 管六N6连接后与电阻十九R19串联接地。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MOS管一N1、MOS管二N2、MOS管三N3、MOS 管四N4、MOS管五N5、MOS管六N6为NEC6075MOS管,且相互之间连接组成电机驱动的三相电桥电路。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驱动芯片U2为IR2101驱动芯片。
[0017]作为优选,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1中的外源12V供电电源分别与电机驱动芯片U2的1号引脚、电容七C7连接,且电容七C7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机驱动芯片U2的4号引脚上,所述的机驱动芯片U2的1 号引脚与8号引脚之间连接有M7二极管D1,且机驱动芯片U2的8 号引脚与6号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八C8;所述的机驱动芯片U2的7 号引脚与电阻十一R11串联与MOS管一N1连接,机驱动芯片U2的5 号引脚与电阻十二R12串联与MOS管一N1连接,且MOS管一N1、MOS 管二N2均与机驱动芯片U2的6号引脚连接。
[0018]作为优选,所述的MOS管二N2、MOS管四N4、MOS管六N6均与对应的电流检测端连接。
[001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电机驱动芯片IR2101是双通道、栅极驱动、高压高速功率驱动器,采用了高度集成的电平转换技术,其所消耗的电流非常小,因而并不需要使用特别的浮动电源,通过由二极管M7和2.2uF/50电容组成的自举电路来运行,能够大幅度地削减其它周边关联的配件,此外其接口IO设计使得其不需要使用光电耦合器而直接用接口进行连接,这也使得周边的元件非常的少。
[0020]电机驱动的三相电桥采用了NEC6075,其具有较大的ID电流和较小的TO

252封装,所以驱动电桥6个MOSFET占用较小的空间。
[002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它选用了合理的驱动芯片和MOSFET驱动管,使得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实现小体积化,实现了无刷电机驱控一体化的目标。
[00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00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无刷电机自举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U相驱动电路(1)、V相驱动电路(2)、W相驱动电路(3),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1)由电机驱动芯片(U2)、电容七(C7)、电容八(C8)、M7二极管(D1)、电阻十一(R11)、电阻十二(R12)、MOS管一(N1)、MOS管二(N2)组成,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1)、V相驱动电路(2)、W相驱动电路(3)的保持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1)、V相驱动电路(2)、W相驱动电路(3)中的MOS管一(N1)、MOS管三(N3)、MOS管五(N5)均与36V电源连接,所述的U相驱动电路(1)、V相驱动电路(2)中的MOS管二(N2)与电阻十三(13)串联、MOS管四(N4)与电阻十六(16)串联再与W相驱动电路(3)的MOS管六(N6)连接后与电阻十九(R19)串联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无刷电机自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OS管一(N1)、MOS管二(N2)、MOS管三(N3)、MOS管四(N4)、MOS管五(N5)、MOS管六(N6)为NEC6075MO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献伟徐东桂张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韦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