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120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由增韧层和渗透层组成,增韧层位于芯部,渗透层位于增韧层的两侧,呈夹芯结构,增韧层的重量百分比为65%~80%,两侧渗透层的重量百分比相同,增韧层为丝连网状结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渗透层为短切纤维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固态的增韧层树脂熔融至流体,通过高速热气流喷丝,在下方纤维渗透层的上表面喷附网状增韧层,最后在未冷却的增韧层表面铺设粘合一层纤维渗透层,制备的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透气性高,增韧层树脂扩散后与渗透层纤维融为一体,形成可靠的增韧梯度结构,有效抵抗了层间集中的应力,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复合材料
,涉及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液体成型(Liquid Composite Molding,简称LCM)工艺是制备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流工艺之一,是生产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制品的有效途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较低粘度的液态热固性树脂流动实现对干态纤维或织物的浸渍,具体的是将纤维增强材料叠层铺设在模具中,然后通过一定的压力将液态树脂注入模腔,浸润纤维增强材料并同时排除空气,填充固化后脱模成型复合材料制品。LCM的典型工艺技术包括RTM、VARTM、VIP、SCRIMP等。
[0003]目前几种常用的增韧方法是在热固性树脂中加入橡胶弹性体或在交联网络中加入柔性链段,使用较多的有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醚酮(Polyether ketone,PEK)、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 ketone,PEEK)、聚砜(Poly sulfone,PSF)以及聚醚砜(Polyether sulfo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增韧层和渗透层组成,增韧层位于芯部,渗透层位于增韧层的两侧,呈夹芯结构,增韧层的重量百分比为65%~80%,两侧渗透层的重量百分比相同,增韧层和两侧渗透层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增韧层为丝连网状结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渗透层为短切纤维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氨酯、聚酰胺、聚醚砜、聚砜或聚醚酰亚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层的面密度为40g/m2~100g/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层的材质为碳纤维、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纤维毡中纤维长度为5mm~8mm,渗透层的面密度为8g/m2~12g/m2。6.一种高渗透性插层增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固态的增韧层树脂熔融至流体,通过高速热气流喷丝,在下方纤维渗透层的上表面喷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世超闵雪涛万亚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