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084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手动调节螺柄,使压实轮上提;确认螺旋单线的直径,将螺旋单线通过对应直径的石墨喇叭模孔引入至压实轮下方;再次手动调节螺柄使压实轮下降,并压紧螺旋单线头部,弹簧起缓冲作用;电机驱动下校直导轮从而带动螺旋单线沿长直孔槽向后运动,螺旋单线经设置的导向定径的各校直导轮、导向槽有效便捷地进行单线螺旋曲度校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向轮配合压实轮牵引螺旋单线沿长直孔槽向后运动,螺旋单线经设置的导向定径的各校直导轮、导向槽有效便捷地进行单线螺旋曲度校直,利用石墨材质润滑性好,螺旋单线与石墨喇叭模孔摩擦有效地避免了单线校直后表面的划伤。单线校直后表面的划伤。单线校直后表面的划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铁接触网承力索单丝校直
,具体涉及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上承力索主要采用铜镁合金单线单芯多层绞合而成,通过吊弦线将接触线悬吊起来,提高悬挂的稳定性,与接触线并联供电。承力索应能承受较大抗拉强度,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热传导性、无铁磁性、导电率更高。
[0003]目前广泛采用承力索规格120

1*19/2.8、95

1*19/2.5、70

1*19/2.1承力索。单线直线分别为: 2.8mm、2.5mm、2.1mm,为确保产品质量,需对每盘成品承力索绞后单线作性能检测,依据《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绞线》、检测规范、试验方法等行业标准要求,对绞后产生螺旋曲度的各根单线通过检验员手工操作校直后再做各项性能,可是按照这种传统人为手工来校直螺旋单线 ,平直度效果不理想、费时、费力以及效率低,影响产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误差大,对产品性能的判定产生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它能够解决在实际手工操作时校直绞合后单线效率低、平直度差、特性不稳定、费时、费力等问题,实现绞后产生旋曲度的各根单线能轻松便捷地校直,平直度好,稳定性好,确保单线各项性能试验数据准确性,最终确定承力索成品质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手动调节螺柄,使压实轮上提;步骤二、确认螺旋单线的直径,将螺旋单线通过对应直径的石墨喇叭模孔引入至压实轮下方;步骤三、再次手动调节螺柄使压实轮下降,并压紧螺旋单线头部,调节螺柄下方的弹簧起缓冲作用,防止压实轮下降过快;步骤四、电机驱动下校直导轮从而带动螺旋单线沿长直孔槽向后运动,螺旋单线经设置的导向定径的各校直导轮、导向槽有效便捷地进行单线螺旋曲度校直,步骤五、单线校直完成,电机停止转动。
[0006]优选的,所述压实轮设置在校直上型架上,所述校直上型架上还设有上导向槽和上校直导轮,所述下校直导轮设置在校直下型架上,所述校直下型架上还设有下导向槽和固定块,所述下导向槽与上导向槽相匹配,所述上、下导向槽组合形成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孔槽。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校直下型架的前侧,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单线引孔,所述单线引孔的入口嵌设有石墨喇叭模孔。
[0008]优选的,所述石墨喇叭模孔、单线引孔与长直孔槽在同一轴线上。
[0009]优选的,所述上校直导轮和压实轮嵌设在校直上型架内。
[0010]优选的,所述压实轮可上下调节,所述压实轮嵌设在校直上型架内,所述压实轮的两端连接调节架底部,所述调节架的顶部连接调节螺柄,校直上型架顶面与调节架之间设置弹簧,弹簧位于调节螺柄的正下方。
[0011]优选的,所述上校直导轮周向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上导向槽在同一直线上。
[0012]优选的,所述下校直导轮对应设置在压实轮或上校直导轮的下方,所述下校直导轮嵌设在校直下型架内,所述下校直导轮周向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石墨喇叭模孔、第二导向槽和下导向槽在同一直线上。
[0013]优选的,所述校直上型架的前侧设有固定插块,所述固定块设有固定卡槽,所述固定插块与固定卡槽插接。
[0014]优选的,按螺旋单线直径不同,单线引孔设有多个,多个单线引孔的直径各不相同,上导向槽、下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数量与单线引孔的数量相匹配。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向轮配合压实轮牵引螺旋单线沿长直孔槽向后运动,螺旋单线经设置的导向定径的各校直导轮、导向槽有效便捷地进行单线螺旋曲度校直,利用石墨材质润滑性好,螺旋单线与石墨喇叭模孔摩擦有效地避免了单线校直后表面的划伤,螺旋单线自动通过长直孔槽校直后表面光滑、平直度高,特性稳定,相比与手工校直,极大地节省人力和时间,效率高,检测数据的稳定及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校直上型架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3为校直下型架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4为上校直导轮(下校直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接触网承力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接触网承力索绞后单线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校直上型架1;固定插块1.1;校直下型架2;螺栓3;上导向槽4;上校直导轮5;第一导向槽5.1;螺旋单线6;调节架7;压实轮8;调节螺柄9;弹簧10;下导向槽11;下校直导轮12;第二导向槽12.1;固定块13;固定卡槽13.1;石墨喇叭模孔14;电机15;停止按钮16;启动按钮17;速度设定数显表18;调速旋钮19;电源出线口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见图1

6,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装置,它包括校直上型架和校直下型架,所述校直上型架1和校直下型架2前侧卡合,后侧通过螺栓3连接,所述校直上型架1上设有压实系统、上导向槽4和上校直导轮5,所述上导向槽4为直槽,所述压实系统和多个上校直导轮5沿螺旋单线6的牵引方向从前往后间隔设置,所述压实系统包括调节架7、压实轮8、调节螺柄9和弹簧10,所述压实轮8嵌设在校直上型架1内,所述调节架7底部连接压实
轮8的两端,顶部连接调节螺柄9,所述弹簧10设置在校直上型架1顶面与调节架7之间,且弹簧10位于调节螺柄9的正下方,所述上校直导轮5也嵌设在校直上型架1内。
[0024]所述校直下型架2上设有下导向槽11、下校直导轮12和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设置在校直下型架2的前侧,所述下导向槽11与上导向槽4相匹配,所述上、下导向槽4、11组合形成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孔槽,所述压实轮8对下方的螺旋单线压紧增加磨擦力将螺旋单线沿长直孔槽向后送入上、下校直导轮之间。提高了校直的精度,所述长直孔槽的孔径与对应的螺旋单线孔径相匹配,所述固定块13上设有单线引孔,所述单线引孔的入口嵌设有石墨喇叭模孔14,所述石墨喇叭模孔14采用高纯抗磨石墨材质,便于单线6螺旋曲度(图6)与石墨的摩擦后通过单线引孔,起到自润滑保护单线的表面不被划伤,所述石墨喇叭模孔的小孔直径与单线引孔直径一致。
[0025]所述上校直导轮5周向设有第一导向槽5.1,所述第一导向槽与对应的螺旋单线相匹配,所述第一导向槽5.1和上导向槽4在同一直线上。
[0026]所述下校直导轮12对应设置在压实轮或上校直导轮5的下方,所述下校直导轮12嵌设在校直下型架2内,所述下校直导轮12周向设有第二导向槽12.1,所述第二导向槽与对应螺旋单线相匹配,所述石墨喇叭模孔14、第二导向槽12.1和下导向槽11在同一直线上。
[0027]所述校直上型架1的前侧设有固定插块1.1,所述固定块13设有固定卡槽13.1,所述固定插块1.1与固定卡槽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手动调节螺柄(9),使压实轮(8)上提;步骤二、确认螺旋单线的直径,将螺旋单线通过对应直径的石墨喇叭模孔(14)引入至压实轮(8)下方;步骤三、再次手动调节螺柄(9)使压实轮(8)下降,并压紧螺旋单线头部,调节螺柄(1)下方的弹簧(2)起缓冲作用,防止压实轮(8)下降过快;步骤四、电机驱动下校直导轮从而带动螺旋单线沿长直孔槽向后运动,螺旋单线经设置的导向定径的各校直导轮、导向槽有效便捷地进行单线螺旋曲度校直,步骤五、单线校直完成,电机停止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轮(8)设置在校直上型架(1)上,所述校直上型架(1)上还设有上导向槽(4)和上校直导轮(5),所述下校直导轮设置在校直下型架上,所述校直下型架(2)上还设有下导向槽(11)和固定块(13),所述下导向槽(11)与上导向槽(4)相匹配,所述上、下导向槽(4、11)组合形成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孔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3)设置在校直下型架(2)的前侧,所述固定块(13)上设有单线引孔,所述单线引孔的入口嵌设有石墨喇叭模孔(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喇叭模孔(14)、单线引孔与长直孔槽在同一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力索单线自动校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校直导轮(5)和压实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华吴晓君吴冬宁花思明彭勇何宇信月美赵艳红顾雨华李行唐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