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069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端部的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快速对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在超高压电缆三层共挤工序中,电缆连接效率低下,连接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电缆端头快速连接端子。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包括两个连接装置组成,两个连接装置分别固定在电缆端头上,并且两个连接装置可互相活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端部的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快速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超压三层共挤交联电缆生产准备及连续生产时,导体接头多采 用大功率电阻对接和钢套压接二种方式。电阻焊方式存在的缺点设备投资大,配置一台储线器和一台电焊接 机人民币在200万左右;焊接时需在短时间焊接好,因此对焊工的技术要求高;操作麻烦,时间长,特别是在拉引线过程至机头时,需打断后重新焊 接或压接,增加工作量;不同规格的电缆不能对焊;焊接电能消耗大。钢套压接方式存在的缺点需配置一台储线器,价格在100万左右,防 止压接时间长会造成停机,无法连续生产;操作时压好钢套一端后,再压 另一端时,压机转动费劲且操作麻烦;拉引线过程至机头时,需打断后重 新压接或焊接,增加了工作量;不同规格不能对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在超高压电缆三层共挤工序中,电缆连接效率低下, 连接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电缆端头快速 连接端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 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包括两个连接装置组成,两个连接装置分别固定 在电缆端头上,并且两个连接装置可互相活动连接。上述电缆快速对接装置,第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两个连接装置分别是连接件A与连接件B,连接件A上设有若干根连接头A,连接件B上设 有若干根连接头B,连接头A与连接头B上有若干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将连 接头A与连接头B活动连接;连接头A与连接头B均设置有中空腔体。作为优选,所述的腔体一端开口,腔体另一端为顶端接触壁,顶端接 触壁表面设置有毛剌状突起。作为优选,所述的腔体内壁设置有螺纹。由于电缆端头比较光滑,螺 纹增大接触面积,使得端头更稳的被卡在腔体内。电缆快速对接装置预制是将准备交联生产的导体,在生产前按导体 对应尺寸,将电缆快速对接装置的两个连接装置分别用液压机压制在导体 的二端。进入超高压立塔工序的导体二个端头分别进行电缆快速对接装置预 制,确保一端是连接头A,另一端是连接头B,当一根导体在放线处即将结 束,另一根导体需接上时,只要把二根首尾预制有电缆快速对接装置的两 个连接装置的导体对接并用销子插上即可,整个用时不到2分钟,完全能 符合正常生产。上述电缆快速对接装置,第二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两个连接装置分 别是连接端子A与连接端子B,连接端子A—端为连接头,另一端设置有腔体,腔体与连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直径小于连接头直径;连接 端子B —端设置有腔体,另一端设置有连接腔,连接腔外侧设置有通孔, 连接腔内侧设置有连接卡口,连接卡口与连接腔直径相同,连接卡口的侧 壁开口大于连接腔的侧壁开口,连接头可嵌入连接腔中。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卡口的侧壁开口长度大于连接头直径,且连接 腔的侧壁开口长度小于连接头直径。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头直径为连接柱直径的1.2 2倍。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孔直径大于连接柱直径。作为优选,所述的腔体内壁设置有螺纹。由于电缆端头比较光滑,螺 纹增大接触面积,使得端头更稳的被卡在腔体内。作为优选,所述的腔体端口为喇叭状,腔体端口直径大于腔体直径。电缆快速对接装置预制是将准备交联生产的导体,在生产前按导体 对应尺寸,将电缆快速对接装置的两个连接装置分别用液压机压制在导体 的二端。进入超高压立塔工序的导体二个端头分别进行电缆快速对接装置预制,确保一端是连接端子A,另一端是连接端子B,当一根导体在放线处 即将结束,另一根导体需接上时,只要把二根首尾预制有电缆快速对接装 置的两个连接装置的导体对接并将连接端子A与连接端子B互相嵌套,整 个用时不到2分钟,完全能符合正常生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易,脱卸简单,操作自如,使用方便,降低劳动强度,使用安 全,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成本,加快了生产进度,提高了现有设备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端子A主试图的剖面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连接端子B主试图的剖面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件A主试图的剖面图4是本专利技术连接件A俯视图5是本专利技术连接件B主试图的剖面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连接件B俯视图中标号为1、连接头A, 2、顶端接触壁,3、腔体,4、连接件A, 5、螺纹,6、通孔,8、连接头B, 9、连接件B, 11、腔体端口, 12、螺纹,13、连接腔,14、连接柱,15、连接头,16、连接卡口, 17、通孔,18、 腔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连接端子A与连接端子B为可互相活动连接的部件,连接端子A—端为连接头15,另一端有腔体18,腔体内置于连接端子A中, 腔体一端开口一端封闭,腔体与连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柱14,连接柱直径 小于连接头直径;连接端子B —端有腔体,另一端有连接腔13,连接腔外 侧开有通孔17,连接腔内侧开有连接卡口 16,连接卡口与连接腔直径相同, 连接卡口的侧壁开口为连接腔的侧壁开口长度的1.1倍,连接头可嵌入连 接腔中。连接卡口的侧壁开口长度为连接头直径的1.1倍,连接头直径为连接 腔的侧壁开口长度的1. 1倍。连接头直径为连接柱直径的1.2倍。通孔直 径为连接柱直径1. 1倍。腔体端口 11为喇叭状,腔体端口直径大于腔体直 径。使用时,连接头可嵌入连接腔中,连接端子A与连接端子B成为活动 连接的状态。 .当引线拉至机头需停机时,只要把电缆端头快速连接端子的端子A和 端子B进行脱卸即可,用时只要1分钟;机头装好后一套又马上可继续生 产,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縮短工作时间。实施例2:连接端子B的腔体直径与连接端子A的腔体直径不同,可分别连接不同规格的电缆。连接头直径为连接柱直径的2倍。腔体内壁设置有螺纹12。 其余与实施例l相同。实施例3: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连接件A4与连接件B9可以互相嵌套, 连接件A上连接头A1,连接头A上开有一个通孔6,连接件B上两个连接 头B8,两个连接头B上均开有一个通孔6,螺栓穿过通孔将连接头A与连 接头B活动连接;连接头A与连接头B均设置有中空腔体3。腔体一端开口 , 腔体另一端为顶端接触壁2,顶端接触壁表面设置有毛刺状突起。腔体内壁 有螺纹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 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 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 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连接装置组成,两个连接装置分别固定在电缆端头上,并且两个连接装置可互相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连接装置组成,两个连接装置分别固定在电缆端头上,并且两个连接装置可互相活动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两个连接装置分别是连接件A (4)与连接件B (9),连接件 A上设有若干根连接头A (1),连接件B上设有若干根连接头B(8),连接头A与连接头B上设有若干通孔(6),螺栓穿过通 孔将连接头A与连接头B活动连接;连接头A与连接头B均设 置有中空腔体(3)。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腔体(3) —端开口,腔体(3)另一端为顶端接触壁(2), 顶端接触壁(2)表面设置有毛剌状突起。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腔体(3)内壁设置有螺纹(5)。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缆快速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两个连接装置分别是连接端子A与连接端子B,连接端子A 一端为连接头(15),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焕新周昌其王福志姚国军崔锡静金国洪陈华燕郎冠军虞永华陈伟林楼利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