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065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该判识装置包括空气增压系统、热成像检测机构和控制器,所述空气增压系统通过管道与承压建筑的室内连通;所述空气增压系统通过电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热成像检测机构包括移动载体和红外成像仪,二者均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移动载体设置在承压建筑的外部,且在控制器作用下沿承压建筑的外表面运动;所述红外成像仪设置在移动载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且智能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且智能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且智能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青藏高原的矿产和自然资源丰富,但受高海拔严寒缺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作业人员从平原地区进入到高原地区极易出现高原反应(如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和呼吸困难等),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解决高原反应的问题,在高原低压环境下兴建正压建筑可以使人员比较舒适的生活和办公。
[0003]正压建筑品质的核心在于良好的气密性。若正压建筑漏气量过大将无法建立起相对外部环境的正压力。即使正压力建立,过多的漏气量也会导致正压建筑室内的压力波动过大,同时会耗费额外的能源来补充泄露的气体。因此,在承压建筑建成后需要检测建筑的气密性,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建筑的漏气点进行处理。在承压建筑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检测漏气量,对发现的漏气点进行密封维护。
[0004]目前,业内还没有专门的针对承压建筑气密性检测的装置。现有的气密性检测设备通过在被检测物内部放置电阻丝,将电阻丝通电后加热空气,通过外部固定设置的多个热红外成像仪监测整个被检测物的漏热情况并确定漏气位置。该气密性检测设备适用空间范围窄,且需要在被检测物周边布设多个热红外成像仪,使得设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包括空气增压系统、热成像检测机构和控制器,所述空气增压系统通过管道与承压建筑的室内连通;所述空气增压系统通过电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热成像检测机构包括移动载体和红外成像仪,二者均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移动载体设置在承压建筑的外部,且在控制器作用下沿承压建筑的外表面运动;所述红外成像仪设置在移动载体上。
[0007]优选的,所述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承压建筑的室内,且通过电路与控制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载体上设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通过电路与控制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载体上设有制动器,还包括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0]本技术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在承压建筑装配测试时的气密性检测的判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S1、利用终端设备向控制器发送气密性检测命令,通过控制器启动空气增压系统运行,所述空气增压系统将外界空气增压增温后送入承压建筑内;
[0012]步骤S2、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承压建筑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通过分析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气压数据后向空气增压系统发出停运指令,并同时启动移动载体和红外成像仪;所述移动载体通过控制器内的预设程序沿承压建筑的墙板间的接缝运行,所述红外成像仪同步对接缝的漏热情况检测得到第一检测图像;
[0013]步骤S3、所述红外成像仪将第一检测图像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反馈至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显示承压建筑是否存在漏气情况;若有,则通过终端设备显示具体的漏气位置。
[0014]本技术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在承压建筑建成后正常运行时的气密性检测的判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A1、在承压建筑出厂检验合格并稳定运行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控制器启动移动载体和红外成像仪对多种不同外界气温情况下的承压建筑的墙板间的接缝一一检测,得到对应不同外界气温的基准图像,所述基准图像存储在控制器中;
[0016]步骤A2、利用终端设备通过控制器启动空气增压系统运行,持续向承压建筑内通入恒温增压的空气,维持室内气压稳定;
[0017]步骤A3、利用终端设备向控制器发送气密性检测命令,控制器启动移动载体和红外成像仪;所述移动载体通过控制器内的预设程序沿承压建筑的墙板间的接缝运行,所述红外成像仪同步对接缝的漏热情况检测得到第二检测图像;
[0018]步骤A4、所述红外成像仪将第二检测图像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调取步骤A1中与第二检测图像获得时对应相同温度的基准图像,经对比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反馈至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显示承压建筑是否存在漏气情况;若有,则通过终端设备显示具体的漏气恶化位置。
[0019]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所述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通过控制器启动空气增压系统将外界空气增压增温后或恒温增压后送入承压建筑内,待室内达到设定值或气压稳定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移动载体和红外成像仪,以完成对承压建筑的墙板间的接缝的漏热情况检测。检测得到第一检测图像或第二检测图像经控制器处理后反馈至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显示承压建筑是否存在漏气情况;若有,则通过终端设备显示具体的漏气位置,以帮助作业人员快速对承压建筑进行密封修补或返厂维修处理。所述红外成像仪设置在移动载体上,实现红外检测时能够自由移动,自由度大,不受被检测物的尺寸限制,适用范围广。本技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且智能化程度高。
[00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空气增压系统,2、控制器,3、移动载体,4、红外成像仪,5、终端设备,W、承压建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参见图1,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包括空气增压系统1、热成像检测机构和控制器(具体为常规市售控制器)2,所述空气增压系统1通过管道与承压建筑W的室内连通;所述空气增压系统1通过电路与控制器2连接;所述热成像检测机构包括移动载体3和红外成像仪4,二者均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器2连接;所述移动载体3设置在承压建筑W的外部,且在控制器2作用下沿承压建筑W的外表面运动;所述红外成像仪4设置在移动载体3上。
[0028]所述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承压建筑W的室内,且通过电路与控制器2连接。
[0029]所述移动载体3上设有制动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制动器通过电路与控制器2连接,便于及时控制移动载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承压建筑气密性判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增压系统(1)、热成像检测机构和控制器(2),所述空气增压系统(1)通过管道与承压建筑的室内连通;所述空气增压系统(1)通过电路与控制器(2)连接;所述热成像检测机构包括移动载体(3)和红外成像仪(4),二者均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器(2)连接;所述移动载体(3)设置在承压建筑的外部,且在控制器(2)作用下沿承压建筑的外表面运动;所述红外成像仪(4)设置在移动载体(3)上。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曾华廖金军王卫强刘金书林海秋张娟娟方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