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869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采用软铜绞线(1)与一个凸形接线头(2)上端的冷压管(21)冷压成一体,软铜绞线(1)另一头再与一个管形接线片(3)一端的冷压管(31)冷压成一体;凸形接线头(2)下端为一与电缆插拔头的凹形圆盘用螺钉连接的圆盘(22);管形接线片(3)的另一端带有孔(31),以与油-油式套管的接线端子的带孔接线片用螺栓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间连接构件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象鼻子出线变压器新型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国内各变压器制造厂制造使用油-油式套管的变压器,其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连接结构采用的是紫铜棒硬连接,铜棒与套管端连接需焊一接线片,铜棒与电缆插拔头连接需焊接线盘。这一连接需动氧焊,产品工艺复杂、易使铜棒氧化、易破坏引线绝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新型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间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采用软铜绞线与一个凸形接线头上端的冷压管冷压成一体,软铜绞线另一头再与一个管形接线片一端的冷压管冷压成一体;凸形接线头下端为一与电缆插拔头的凹形圆盘用螺钉连接的圆盘;管形接线片的另一端带有孔,以与油-油式套管的接线端子的带孔接线片用螺栓连接。本技术所采用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软铜绞线外包绝缘电缆纸,最外再包一层瓦楞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冷压焊替代氧焊,使得操作更简单无需重包绝缘。由于采用软铜绞线使得制作更简单。在软铜绞线外包绝缘电缆纸和瓦楞纸,使软连接变成硬连接,保证软铜绞线大跨距内不下垂。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所述凸形接线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述管形接线片示意图图3本技术装配示意图;图4本技术铜绞线绝缘包扎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一种新型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间连接结构,是采用软铜绞线1与一个凸形接线头2上端的冷压管21冷压成一体,软铜绞线1另一头再与一个管形接线片3一端的冷压管31冷压成一体;凸形接线头2下端为一与电缆插拔头的凹形圆盘用螺钉连接的圆盘22;管形接线片3的另一端带有孔32,以与油-油式套管的接线端子的带孔接线片用螺栓连接;软铜绞线1外包10mm绝缘电缆纸11,最外再包一层4mm瓦楞纸12。由于电缆插拔头是一个凹形圆盘,故设计的凸形接线头2为一与凹形圆盘用螺钉连接圆盘22,凸形接线头2的上端为一冷压管21与软铜绞线1冷压成一体。油-油式套管的接线端子是带孔的接线片,故设计的管形接线片3一端为冷压管31,另一端带有孔32,这样它既能与软铜绞线1冷压又能与套管接线端子用螺栓连接。电缆插拔头与油-油式套管的接线端子间距都在一米以上,怎样保证软铜绞线在这么大的跨距内不下垂,如果在电缆盒壁上焊架子固定,这样要将内壁放大以满足引线到尖角绝缘距离很烦琐也不经济。本实施方式采用软铜绞线外包10mm绝缘电缆纸,最外再包一层4mm瓦楞纸,使软连接变成硬连接可满足要求。以上结构用于SFPS9-180000/220变压器的220kV、110kV电缆出线及SF10-18000/110变压器的110kV电缆出线,效果理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新型套管接线头与电缆插拔头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采用软铜绞线(1)与一个凸形接线头(2)上端的冷压管(21)冷压成一体,软铜绞线(1)另一头再与一个管形接线片(3)一端的冷压管(31)冷压成一体;凸形接线头(2)下端为一与电缆插拔头的凹形圆盘用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文利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