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志鹏专利>正文

六轮电动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73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1
该套六轮电动小车,借用了常规躺椅的使用原理,由电动轮椅机构、履带爬行机构、升降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吊带和导引机构等组合而成的一种运载工具。该小车使用3台变速电机以及专用的控制电路,协调着上述各机构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完成载人或载物上下楼的行驶要求,取得类似于电梯的使用效果。为了保证小车爬楼时的安全运行,还配备有声控开关、水平开关、安全带等配合六轮电动小车的使用安全。带等配合六轮电动小车的使用安全。带等配合六轮电动小车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六轮电动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功能用途的六轮电动小车,这种电动小车即具有电动轮椅的使用功能、电动爬楼梯的使用功能、还能为楼梯房住户搬运一些小型日常生活用品的载物车,为行动不便的人们解决一些生活之困。

技术介绍

[0002]CN2019102397742公开的“一种能上下楼的智能爬楼车”,是通过在轮椅车底部设置一个爬楼组件,并通过角度调节气缸以及组件中的螺旋轮等实现连续式运动上楼
‑‑‑‑‑‑
。星轮式爬楼机由于其星轮轮距固定对楼梯台阶尺寸有一定的要求,在爬行中容易出现错位打滑现象。市场上出现的多种爬楼机通常需要一个成年人协助操作来完成上下楼梯的任务。在轮椅车底部安装履带机构的爬楼机,要么制作成本高难于普及,要么在陡峭的楼梯上运行的可靠性不高,甚至出现侧翻事故。网上公开的轨道式爬楼器,作为一种载人工具完成上下楼的需求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是它也只能在爬楼时使用,没有其他的使用功能。目前能为楼梯房住户提供一种既可以载人,又可以帮助搬运一些家庭小型用品的搬运的电动小车(下称小车)比较少见。该项专利技术,是通过几种常见传动机构的组合,及其对机构的动作的程序控制,为楼梯房住户提供一种既可以载人又可以载货、还可以保留电动轮椅使用功能的一种六轮电动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不足,该项专利技术利用躺椅所特有的应用效果,和六轮结构小车能在底部形成两个平面,构成一种独特的“跷跷板”结果,用3台变速电机与一些必要的机构相配合,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可以独立操作行走、又可以独立爬楼的小型电动运载小车。所涉及的机构包括:六轮电动轮椅机构、吊带躺椅机构、履带爬行机构、升降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导引机构、操纵控制系统和其它机构等;利用这些机构之间的动作配合实现小车的设计的目标。本技术方案中的传动机构及其布局如图1、图2所示。
[0004]1、六轮电动轮椅机构(图3):
[0005]本技术方案中的电动轮椅机构为六轮式结构,如图3所示;在转轮(22)的前后方安装有四套万向轮(20),组成一个六轮结构的电动轮椅;转轮是小车的主动轮,万向轮是小车的被动轮,前后万向轮的安装高度比转轮高10mm左右,这样一来就可以以转轮为界限形成前后两个平面,收到一种类似于跷跷板的效果。这种特定的设计既可以防范主动轮被前后四个被动轮所架空,又可以获得六轮电动轮椅做定点回转半径最小的结果,以适应在狭小的楼间平台上可以进行自由地转向和行走。
[0006]小车的两侧各安装有一台带有离合器(23)的变速电机(5),分别驱动着两侧的转轮 ZL、ZL',履带L1、L2、L3和L1'、L2'、L3'的转动。
[0007]变速电机输出的动力,一部分通过链轮和链条直接传递给转轮(22),构成电动轮椅的基本单元;另一部分则通过链轮传递给过渡机构(42)后,再传递给被分成三段的中部
履带 L2、L2',经由中部履带后再递给前后段的履带(L1、L3)和(L1'、L3')做同步转动,构成爬楼器的基本单元。
[0008]在变速电机(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手动离合器,该离合器控制着小车在电动轮椅与爬楼器之间的功能转换:离合器闭合时,履带与轮椅转轮同步转动,小车进入爬楼器的使用状态;离合器打开时,履带将失去动力而停止转动,小车转入电动轮椅的使用状态。
[0009]在小车转轮(22)轴上也设置有手动离合器,该离合器控制着小车在电动轮椅与手推轮椅之间的转换。离合器闭合时电动小车处于一种电动使用状态,离合器打开时,小车则转入手推轮椅使用状态。
[0010]2、吊带(躺椅)机构(图3):
[0011]吊带(躺椅)机构如图3所示:是在轮椅机架(18)420mm处设置一条宽350mm吊带 (12),吊带所形成的圆弧深约120mm~150mm;吊带(12)与靠背(1)相互配合,实现了常规躺椅的使用效果。
[0012]常规楼房中的楼梯设计坡度为30
°
左右,小车爬上楼梯后,车身就会出现30
°
左右的倾斜角,这也是爬楼车的设计难点之一。设计上所配制的吊带,就是利用吊带底部形成的圆弧,能使乘坐者爬楼时的重心限制在这个圆弧之内,并利用重心能在圆弧内做前后移动这一特点,保持乘坐者爬楼时的坐姿不变。当我们利用这种小车载物向楼上运送物品时,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盛物容器来使用
‑‑‑‑‑‑

[0013]吊带所形成的圆弧的底高,距地面距离约300~250mm,两个转轮的外侧间距为530mm,这种高度与宽度尺寸配合,基本上可以排除小车载人爬楼时侧翻的可能性,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用这种爬楼小车时,不再需要他人的协助即可独自完成上下楼的目的。
[0014]3、角度调整机构(图4)
[0015]电动小车的角度调整机构如图4所示:是由图4中的靠背(1)、靠背杆(2)、机架(18)、撬杠(4)、推杆(14)和机板(19)所组成。
[0016]爬楼时,安装在机板上的推杆(14)随升降机构的升降做上下移动;与推杆(14)铰链的撬杠(4)以固定在机架(18)上的转轴C为圆心进行旋转,撬杠的另一端跟随旋转时,将带动与之铰链的靠背杆(2)以固定在机架上的转轴a为圆心做相反的方向旋转。
[0017]当小车由轮椅使用状态转入爬楼器使用状态时,履带从仓储室调出下降120~150mm;固定在机板上的推杆(14)跟随下降时带动撬杠以转轴c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旋转,进而拖动靠背杆以a点为圆心进行逆时针旋转。设计上靠背杆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30
°
(这个角度相当于楼梯的坡度),结果是小车爬上楼梯台阶上以后,继续保持靠背杆与水平线的夹角与轮椅使用状态时夹角相同,保证乘坐者爬楼前后的坐姿维持不变。
[0018]该项设计是依照楼梯坡度为30
°
做参考所完成的,当实际楼梯坡度与此坡度不相符时,可以通过移动推杆(14)在机板上的安装位置来调整。
[0019]4、履带爬行机构(图5)
[0020]电动小车的履带爬行机构如图5所示:共设置有六条履带,分布在电动小车的左右两侧,每测3条;其中设置在前端A轴线上的两条履带(L1、L1')能以A轴为中心,做45
°
的回转;爬楼时保持45
°
的仰角并朝向上楼方向,为小车顺利地爬上楼梯台阶创造条件,以悬臂梁的形式安装在A轴的两侧,并与履带(L2、L2')同体连接。
[0021]设置在后端的两条履带(L3、L3')与中部的两条履带(L2、L2')在H轴上同体连接,
以悬臂梁的形式安装在H轴的两侧,可以以H轴为中心做90
°
的回转;爬楼时,L2、L2'、 L3、L3'四条履带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上,共同担负着电动小车的爬楼任务;L3、L3'两条履带还是中部履带长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长度的L3、L3'的履带,适应不同踏步阶梯宽度的爬行。
[0022]设置在中部的两条履带(L2、L2'),使用轴承座安装在机板(19)上;这两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轮电动小车,该电动小车是由电动轮椅机构、履带爬行机构、升降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导引机构和吊带所组成;其特征是在轮椅机构两侧转轮的前后端,各设置有两套万向轮,构成六轮电动小车;轮椅两侧所设置的带有手动离合器的变速电机,控制着六轮电动小车在电动轮椅和电动爬楼器之间的功能转换;安装在轮椅机架上的吊带所形成的圆弧,可以将乘坐人员的重心限制在圆弧内,为爬楼的安全提供保证;靠背及其扶手采用可折叠式设计,能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志鹏赵婉赢申思齐
申请(专利权)人:申志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