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951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包括:在基础框架上的平面座和U型座上分别开设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在第一销孔的下方开设第一基准孔,在第二销孔的下方开设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在第一销孔、第二销孔、第一基准孔、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中依次插接销柱;用平尺检验第二销孔、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是否处于同一竖直线;用卡尺测量第二销孔与第二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1和测量第一销孔与第一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2,确定U型座和平面座的位置;用千分尺判断两个U型座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本申请实现了不需要将基础框架装配在机床上进行调平、找正,也不需要专业测量工具,检测方便、简单、省时省力且成本低的目的。省时省力且成本低的目的。省时省力且成本低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连铸机扇形段
,尤其涉及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础框架是连铸机扇形段的安装部件,如图1中的A、B、C、D安装一段扇形段,每个基础框架设置若干安装扇形段的位置。图2中F向视图显示单侧基础框架,要求扇形段位置坐在基础框架后对应相对于连铸中心的坐标值(x1,y1)及(x2,y2)的精度在
±
0.2mm,对侧A、D处与B、C处要求一致。因此需要保证基础框架装配后C与D之间的同轴度在
±
0.05mm,在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但如何检测装配后的尺寸是有效的,就需要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来实现
[0003]目前,检测基础框架装配精度的方法一般都是将基础框架装配在机床上,并将机床调平、找正后设置坐标参数,再借助专业测量工具进行检测。
[0004]但是,将基础框架装配在机床并借助专业测量工具进行检测时,不仅占用机床且机床调平、找正比较繁琐,而且专业测量工具价格昂贵,导致扇形段基础框架装配精度检测成本高、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础框架装配精度检测需要借助专业工件进行检测,占用机床且机床调平、找正比较繁琐导致检测成本高、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不再需要将基础框架装配在机床上进行调平、找正,也不再需要专业测量工具,检测方便、简单、省时省力且成本低的目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包括:在基础框架上的平面座和U型座上分别开设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分别处于所述平面座和所述U型座的竖直中心线上,且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处于同一水平面;在所述平面座和所述U型座的底面分别设置垫片组;在所述第一销孔的下方的基础框架上开设第一基准孔,在所述第二销孔的下方的基础框架上依次开设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在所述第一销孔、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一基准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中依次插接销柱;用平尺检验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是否处于同一竖直线,若不处于同一竖直线,则调整所述U型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使得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最终处于同一竖直线;用所述卡尺测量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第二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1,通过所述距离H1来调整处于所述U型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的厚度,最终确定好所述U型座的位置;用所述卡尺测量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一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2,通过所述距离H2来调整处于所述平面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的厚度,最终确定好所述平面座的位置;用千分尺测量两个所述第三基准孔处的销柱分别到两个所述U型座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而判断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所述同轴度不符合要求,通过调整所述U型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使得所述同轴度符合要求。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准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的开设方法包括:设置加工原点J(X=0,Y=0);在所述基础框架上相对于所述加工原点J的纵坐标偏移量Y1、Y2的位置加工出J2平面和J1平面;所述第一基准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的中心点相对于所述加工原点J分别按坐标(X2,Y3)、(X1,Y4)和(X1,Y5)加工,坐标尺寸精度为
±
0.05mm。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所述平尺检验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是否处于同一竖直线,并使得所述第二销孔、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最终处于同一竖直线的具体方法包括:将所述平尺紧靠在所述第二基准孔和所述第三基准孔对应的销柱的外侧,并使得平尺的顶端缓慢靠近所述第二销孔对应的销柱,若第二销孔处的销柱外侧超过平尺,用卡尺测量超出尺寸,并按所述超出尺寸减薄所述第二销孔背离所述平尺的一侧的所述垫片组,同样在所述第二销孔靠近所述平尺的另一侧增加相同厚度的所述垫片组;若所述第二销孔处的柱销外侧与所述平尺之间存在间距,则用塞尺测量所述间距,按所述间距增加所述第二销孔背离所述平尺的一侧的所述垫片组,同样在所述第二销孔靠近所述平尺的另一侧减薄相同厚度的所述垫片组。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础框架上的两个所述U型座上分别设置有扇形段位置C、D;以所述距离H1为标准距离,然后垂直向上测量所述第二销孔到所述扇形段位置C和/或D的中心点的距离h2,将所述距离H1和所述距离h2进行结合,同时调整所述U型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的厚度,最终确定好所述U型座的位置。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础框架上的两个所述平面座上分别设置有扇形段位置A、B;以所述距离H2为标准距离,然后垂直向上测量所述平面座的顶面到所述扇形段位置A和/或B的中心点的距离h1,将所述距离H2和所述距离h1进行结合,同时调整所述平面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的厚度,最终确定好所述平面座的位置。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所述千分尺测量两个所述第三基准孔处的销柱分别到两个所述U型座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而判断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方法包括:在两个所述U型座内放置测量轴;用所述千分尺测量两个所述第三基准孔处的销柱分别到所述测量轴之间的距离H,如果两侧的两个所述距离H的值相同,则同轴度符合要求,如果两个所述距离H的值不同,则根据测量数值调整两个所述U型座下方的所述垫片组的厚度,使得两个所述距离H的值相同。
[0012]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3]本申请通过采用在基础框架上的平面座和U型座上分别开设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分别处于平面座和U型座的竖直中心线上,且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处于同一水平面;在平面座和U型座的底面分别设置垫片组,使得通过调整垫片组的厚度便于调整平面座和U型座的位置;在第一销孔的下方的基础框架上开设第一基准孔,在第二销孔的下方的基础框架上依次开设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在第一销孔、第二销孔、第一基准孔、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中依次插接销柱;在扇形段基础框架装配完成进行装配精度检测时,首先用平尺检验第二销孔、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是否处于同一竖直线,若不处于同一竖直线,则通过调整U型座下方的垫片组的厚度使得第二销孔、第二基准孔和第三基准孔最终处于同一竖直线;然后用卡尺测量第二销孔与第二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1,通过距离H1来调整处于U型座下方的垫片组的厚度,最终确定好U型座的位置;进而用卡尺测量
第一销孔与第一基准孔之间的距离H2,通过距离H2来调整处于平面座下方的垫片组的厚度,最终确定好平面座的位置;最后用卡尺测量两个第三基准孔处的销柱分别到两个U型座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而判断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同轴度不符合要求,通过调整U型座下方的垫片组,使得同轴度符合要求,至此,扇形段基础框架关键尺寸就检测调整完成。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础框架装配精度检测需要借助专业工件进行检测,占用机床且机床调平、找正比较繁琐导致检测成本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础框架(1)上的平面座(2)和U型座(3)上分别开设第一销孔(21)和第二销孔(31),所述第一销孔(21)和所述第二销孔(31)分别处于所述平面座(2)和所述U型座(3)的竖直中心线上,且所述第一销孔(21)和所述第二销孔(31)处于同一水平面;在所述平面座(2)和所述U型座(3)的底面分别设置垫片组(4);在所述第一销孔(21)的下方的所述基础框架(1)上开设第一基准孔(11),在所述第二销孔(31)的下方的所述基础框架(1)上依次开设第二基准孔(12)和第三基准孔(13);在所述第一销孔(21)、所述第二销孔(31)、所述第一基准孔(11)、所述第二基准孔(12)和所述第三基准孔(13)中依次插接销柱(5);用平尺(7)检验所述第二销孔(31)、所述第二基准孔(12)和所述第三基准孔(13)是否处于同一竖直线,若不处于同一竖直线,则调整所述U型座(3)下方的所述垫片组(4)使得所述第二销孔(31)、所述第二基准孔(12)和所述第三基准孔(13)最终处于同一竖直线;用卡尺测量所述第二销孔(31)与所述第二基准孔(12)之间的距离H1,通过所述距离H1来调整处于所述U型座(3)下方的所述垫片组(4)的厚度,最终确定好所述U型座(3)的位置;用所述卡尺测量所述第一销孔(21)与所述第一基准孔(11)之间的距离H2,通过所述距离H2来调整处于所述平面座(2)下方的所述垫片组(4)的厚度,最终确定好所述平面座(2)的位置;用千分尺测量两个所述第三基准孔(13)处的销柱(5)分别到两个所述U型座(3)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而判断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所述同轴度不符合要求,通过调整所述U型座(3)下方的所述垫片组(4),使得所述同轴度符合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孔(11)、所述第二基准孔(12)和所述第三基准孔(13)的开设方法包括:设置加工原点J(X=0,Y=0);在所述基础框架(1)上相对于所述加工原点J的纵坐标偏移量Y1、Y2的位置加工出J2平面和J1平面;所述第一基准孔(11)、所述第二基准孔(12)和所述第三基准孔(13)的中心点相对于所述加工原点J分别按坐标(X2,Y3)、(X1,Y4)和(X1,Y5)加工,坐标尺寸精度为
±
0.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段基础框架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所述平尺(7)检验所述第二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网网田刚傅昊王彬生冯清王鑫毛皓若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