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及其成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940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及其成型方法,包括:模具,模具内部设置有内浇道,且内浇道位于模具的分型面上;料筒,料筒与模具内部相互连通,且料筒纵向竖直设置;压头,压头为可拆卸的设置在料筒内部,本液态模锻装置生产效率高,比现有技术提高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件液态模锻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吊架是用来安装马达的一个结构件,形如马槽,要求外形光洁,尺寸精确。设有盛装马达的卡槽2和多个安装孔1,它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这个电机吊架目前普遍采用6061铝合金锻件,其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现有技术采取液态模锻方法制造,一模一件,工艺出品不足40%,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生产效率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工艺出品率低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多腔高效液态模锻方法。铝合金件多腔液态模锻容易出现不均匀充填、内部有缩松、抽芯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铝合金件多腔液态模锻容易出现不均匀充填、内部有缩松、抽芯困难的问题,提出了电机吊架多腔液态模锻的装置和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
[0005]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成型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内部设置有内浇道,且所述内浇道位于所述模具的分型面上;料筒,所述料筒与所述模具内部相互连通,且所述料筒纵向竖直设置;压头,所述压头为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料筒内部;其中,所述模具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成型腔,且分别与所述内浇道相连通,所述压头用于与所述料筒相配合,以将所述料筒内部的物料推入至所述模具内部。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本液态模锻装置生产效率高,相比于现有的单型腔成型具有更高的单次模具开合后的成型零件数量,比现有技术提高1

3倍;
[0008]工艺出品率更高,采用纵向推压的成型方式,使得物料能够更加容易的流动,以及充满模具的内部腔体,保证了成型部件的各处尤其是边缘不便充满的部位,相比于现有液态模锻技术成型部件的良品率提高;
[0009]由于采用了实体的压头部件的纵向推压,使得内部的流动物料能够被强制的推送,在成型腔内部表面流动时,保证了完整且强力的挤压贴合,有助于保证产品外观光洁,性能优异,力学性能超过了锻造铝合金电机吊架;
[0010]采用了多个成型腔的设置,使得在生产同一数量的工件时,能够采用更低次数的模具开合以及充模次数,使得在相同的模具质量前提下,本装置的模具使用寿命更长,在生产产品时生产成本低。
[0011]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料筒的轴线纵向对应所述内浇道的中心;和/或所述压头为圆柱体,且底部固定连接液压装置,所述压头的轴线与所述料筒的轴线重合;和/或至少两个所述成型腔沿所述内浇道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料筒的轴线纵向对应内浇道的中心,使得压头在纵向推动物料时,能够使得物料从内浇道的中心开始流动,保证了物料在内浇道内部流动时的各部位温度降低程度相近,有助于在多个成型部件进行冷却时,各个部位温度相近,降低了冷却所需时间,以及降低了局部提前冷却而造成的充模不完整;
[0014]通过将压头设置为圆柱体采用液压装置推送,使得压头在推动物料流动时,能够均匀的推送,避免了物料与压头接触部位的受力不均匀,而出现向外溢出的情况,将压头的轴线与料筒的轴线重合,使得在料筒内的物料能够以柱型向模具内部移动,避免了物料流动前端的部分与后端的部分接触而成型,有助于成型部件各处的温度相近然后再冷却,保证了各部分的性能相近,降低局部缺陷;
[0015]两个成型腔沿内浇道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使得由内浇道向外流出的物料能够同时进入到成型腔内,保证了各个成型腔内部的充料同时同量,降低了模具内部的成型所需压力以及充不满的概率。
[0016]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具包括:定模板,固定在外部工作台上;动模板,固定在外部机械臂上;其中,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的贴合处纵向对应所述料筒,所述内浇道设置在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的贴合处上。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动模板和定模板的组合模具方式,有助于进行自动化的生产,与外部自动化设备相适配,提高了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定模板和动模板的贴合处纵向对应料筒,使得料筒能够从贴合处进行直接的浇灌,有助于物料更好的流动,降低成型失败率。
[001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具还包括:滑块,设置在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之间,所述滑块、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共同配合,以使所述物料在所述内浇道和所述成型腔内部成型电机吊架。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滑块能够对电机吊架的内部结构进行成型,保证了内部结构的准确成型,降低了模具的设计难度,通过滑块、定模板和动模板共同构成了电机吊架的形成所需的物料流动空间。
[002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头侧壁下端开设刮料槽,所述刮料槽与所述料筒内部相互连通。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压头侧壁下端开设刮料槽,可在压头向外撤离料筒时进行料筒内壁残余物料的刮出,实现了料筒的自清洁,避免了长期使用装置内部的物料冷却残余,提高了整体的生产速度。
[002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浇道包括:支流道,所述支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内浇腔,所述内浇腔与任一所述支流道一端相连通,所述支流道另一端与所述成型腔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支流道分别与成型腔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平等了各个成型腔之间的物料充满速度,避免了个别成型腔的提前充满,有助于内部的均等散热和冷却,内浇腔与任一支流道一端相连通,使得内浇腔的物料更加均匀的散开,保证了物料在各个
成型腔的充模压力相等。
[002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流道和所述成型腔分别设置四个,所述内浇腔为柱型腔体;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采用纵向对应设置,且所述料筒纵向贯穿所述动模板;其中,所述支流道沿所述柱型腔体的周向依次设置。
[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支流道和成型腔分别设置四个,定模板和动模板采用纵向的开闭模方向,使得物料的流动方向为先纵向后横向,在面对更多的成型腔时,通过改变方向,使得内部的充模压力重新分配,保证了在四个电机吊架成型时的每个零部件都能完整成型,内浇腔采用柱型腔体,使得在物料转向流动时的阻力更小。
[0026]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流道和所述成型腔分别设置两个,所述内浇腔为凸型腔体;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采用横向对应设置,且所述料筒设置在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贴合处的下方;其中,所述支流道沿所述凸型腔体的轴线轴对称设置。
[0027]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支流道和成型腔分别设置两个,定模板和动模板采用横向的开闭模方向,使得物料能够进行纵向的相近的方向流动,使得内部的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1),所述模具(1)内部设置有内浇道(101),且所述内浇道(101)位于所述模具(1)的分型面上;料筒(2),所述料筒(2)与所述模具(1)内部相互连通,且所述料筒(2)纵向竖直设置;压头(3),所述压头(3)为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料筒(2)内部;其中,所述模具(1)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成型腔,且分别与所述内浇道(101)相连通,所述压头(3)用于与所述料筒(2)相配合,以将所述料筒(2)内部的物料(4)推入至所述模具(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2)的轴线纵向对应所述内浇道(101)的中心;和/或所述压头(3)为圆柱体,且底部固定连接液压装置,所述压头(3)的轴线与所述料筒(2)的轴线重合;和/或至少两个所述成型腔沿所述内浇道(101)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包括:定模板(102),固定在外部工作台上;动模板(103),固定在外部机械臂上;其中,所述定模板(102)和所述动模板(103)的贴合处纵向对应所述料筒(2),所述内浇道(101)设置在所述定模板(102)和所述动模板(103)的贴合处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还包括:滑块(104),设置在所述定模板(102)和所述动模板(103)之间,所述滑块(104)、所述定模板(102)和所述动模板(103)共同配合,以使所述物料(4)在所述内浇道(101)和所述成型腔内部成型电机吊架(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电机吊架高效液态模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3)侧壁下端开设刮料槽(301),所述刮料槽(301)与所述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书明江小龙甘玉秀侯景路杨茂秀李江邢三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轮晟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