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式现浇连续墙施工方法及其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式现浇连续墙施工方法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采用混凝土进行隐蔽性工程的连续墙体施工建造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意大利,紧接着在意大利Santan Malin大坝防渗工程(深度达40m的截水防渗墙)中得以有效应用。由于施工建造设备研发滞后,这种半人工半机械的开挖开槽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且存在坍塌掩埋等安全风险,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壮大,直到1973年法国索列丹斯公司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液压铣槽机,才重新引起工程界对这项技术的重视。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东京湾跨海大桥,川崎人工岛(墙体厚2.8m,周长约339m),墙体深140m。总体来看,西方国家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对混凝土墙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方面包括一系列的成套的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
[0003]地下连续墙施工噪音小、震动小,对邻近地基与建筑物结构影响也小。其基本特点是适合于较大规模的机械化施工,因而地下连续墙建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利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式现浇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进行一序槽孔(1)的开槽施工,形成一序槽孔(1);步骤二、在一序槽孔(1)内下设一序钢桁架(2),在一序钢桁架(2)上朝向二序槽孔(3)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与一序钢桁架(2)固定连接的第一嵌套接头(5),第一嵌套接头(5)随一序钢桁架(2)一同下放至一序槽孔(1)内,第一嵌套接头(5)包括设置于中部的施工隔板(6)、位于施工隔板(6)的一侧且与一序钢桁架(2)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位于施工隔板(6)的另一侧且预留以用于与二序钢桁架(4)连接的第二连接端(7);其中,第一嵌套接头(5)上的施工隔板(6)垂直于连续墙墙面方向设置,并且施工隔板(6)在一序槽孔(1)的深度方向上从一序槽孔(1)的底部延伸至顶部,施工隔板(6)在一序槽孔(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分别与一序槽孔(1)的孔壁(8)之间具有一定宽度B的间隙(9);步骤三、在施工隔板(6)的两侧边分别与一序槽孔(1)的孔壁(8)之间的间隙(9)处分别下设临时施工浇筑模板(10)进行隔断,以由施工隔板(6)和临时施工浇筑模板(10)共同作为一序槽孔(1)在后续混凝土浇筑时的混凝土模板;步骤四、在一序槽孔(1)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以形成一序浇筑混凝土墙体(12),并在一序浇筑混凝土墙体(12)浇筑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施工浇筑模板(10);步骤五、进行二序槽孔(3)的开槽施工,形成二序槽孔(3);步骤六、在二序槽孔(3)内下设二序钢桁架(4),在二序钢桁架(4)上朝向一序浇筑混凝土墙体(12)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与二序钢桁架(4)固定连接的第二嵌套接头(14),第二嵌套接头(14)随二序钢桁架(4)一同下放至二序槽孔(3)内,在第二嵌套接头(14)上设置有与第一嵌套接头(5)上的第二连接端(7)连接的第三连接端(15),所述第二连接端(7)与第三连接端(15)通过活动的扣接方式连接;步骤七、在二序槽孔(3)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以形成二序浇筑混凝土墙体(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式现浇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端(7)与第三连接端(15)之间为L形扣接连接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式现浇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接端(7)上设置有扣接钢板(13)以形成第一L形扣接结构,在第二嵌套接头(14)上设置有第二L形扣接结构,所述第二L形扣接结构为L形的钢筋或L形的钢板,第一L形扣接结构与第二L形扣接结构能够配套形成L形扣接连接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式现浇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施工隔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陈立宝,杨燕伟,陈昊,刘双美,向琴,徐波,
申请(专利权)人:梁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