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026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包括支座、门板、密封圈、压紧装置、扳手,门板中心通过铰链与扳手相连,扳手一端通过铰链与支座相连,扳手另一端设置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顶紧机构、第二顶紧机构,第一顶紧装置设置在扳手上,第一顶紧装置形成分布于门板中心两侧的第一施力点,第二顶紧机构包括可围绕门板中心转动的与扳手之间的夹角可调节的回转体,回转体形成分布于门板中心两侧的并且位置可调的第二施力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组顶紧机构调整人孔门整体受力位置,解决门板受力不均的问题,使人孔门压紧密封,保证生产设备的密封性和使用效果以及岗位人员的人身安全;该改进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孔门结构,尤其是一种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导致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大多数简易人孔门都为圆形或者方形,通过压紧装置将人孔门压紧,保证其密封性。近期使用的圆形人孔门在200摄氏度左右,有灰尘的工作环境下,在压紧装置压紧后仍会出现局部压不紧漏气的情况,容易导致设备损坏和危害岗位人员安全,分析原因是由于压紧时人孔门盖时,实际受力会在理论受力中心左右偏移产生局部形变,使得实际受力侧的对侧压不平,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人孔门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以上人孔门漏气导致设备损坏和岗位人员安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从而达到保证设备密封性和人员安全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包括支座、门板、密封圈、压紧装置、扳手,门板设置在支座的开孔外侧,密封圈设置在开孔边缘,门板中心通过铰链与扳手相连,扳手一端通过铰链与支座相连,扳手另一端设置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紧机构、第二顶紧机构,第一顶紧装置设置在扳手上,第一顶紧装置形成分布于门板中心两侧的第一施力点,第二顶紧机构包括可围绕门板中心转动的与扳手之间的夹角可调节的回转体,回转体形成分布于门板中心两侧的并且位置可调的第二施力点。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紧机构包括第一顶紧螺栓,第一顶紧螺栓与扳手上的螺孔配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回转体包括压杆、压杆轴、挡片、第二顶紧螺栓,压杆轴垂直固定于扳手上,压杆中部套设在压杆轴上并可围绕压杆轴转动,挡片设置在压杆轴端部,用于轴向定位压杆,压杆两端设置螺丝孔,螺丝孔旋入第二顶紧螺栓。
[0008]进一步的,所述门板呈圆形,所述压杆长度大致等于门板直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门板呈方形,所述压杆长度大致等于门板边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压杆轴位于扳手的中心线上,压杆轴的轴心与门板中心重合。
[001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两组顶紧机构调整人孔门整体受力位置,解决门板受力不均的问题,使人孔门压紧密封,保证生产设备的密封性和使用效果以及岗位人员的人身安全;该改进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人孔门的主视图;
[0013]图2为现有人孔门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的主视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的俯视图;
[0016]图5为第二顶紧装置回转体的主视图;
[0017]图6为第二顶紧装置回转体的俯视图;
[0018]图中:1

支座,2

门板,3

密封圈,4

压紧装置,5

扳手,6

第一顶紧机构,7

第二顶紧机构;8

压杆;9

压杆轴;10

挡片;11

中心线;12

第二顶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0020]如图1和2所示,传统简易人孔门,包括支座1、门板2、密封圈3、压紧装置4、扳手5,门板2可以采用圆形或方形,门板2设置在支座1的开孔外侧,密封圈3设置在支座1的开孔边缘,门板2中心通过铰链与扳手5相连,扳手5一端通过铰链与支座1相连,扳手5另一端设置压紧装置4,压紧装置4是现有结构,此处不做赘述,扳手5可围绕铰链转动,进而打开或关闭支座1的开孔,在关闭支座1的开孔处于关闭状态下,通过压紧装置4向扳手5施加压力,压力通过扳手5与门板2连接的铰链传导在门板2上,从而使门板2内侧压紧支座1的开孔边缘的密封圈3上,理论受力点在门板2中心,从而使门板2受力均匀,保证密封效果,但实际实用过程中,扳手5受力变形,使得扳手5压在铰链上的接触点不垂直于门板2,而是在扳手5轴线上向左或者向右偏移,导致实际受力点不在门板2中心,而是在铰链左右,因此门板2实际受力的远端会因为压力不足,密封效果变差,导致漏气,同时使得门板2产生不规则形变,在上下端可能会产生缝隙,导致密封效果差,产生漏气现象。
[0021]如图3和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通过在现有扳手结构上增设第一顶紧机构6、第二顶紧机构7,第一顶紧装置6设置在扳手5上,第一顶紧装置6形成分布于门板2中心两侧的第一施力点,第二顶紧机构7包括可围绕门板中心2转动的与扳手5之间的夹角可调节的回转体,回转体形成分布于门板2中心两侧的并且位置可调的第二施力点。通过第一顶紧机构6、第二顶紧机构7形成的第一施力点、第二施力点,共同使得门板2实际受力点回到门板2中心,从而使门板2的受力均匀,达到有效密封,保证不漏气的效果。
[0022]如图3和4所示,第一顶紧机构6包括四个第一顶紧螺栓,两两对称分布于门板2中心两侧,第一顶紧螺栓与扳手5上的螺孔配合,第一顶紧螺栓形成第一施力点,对门板2施加顶紧力,通过调节第一顶紧螺栓松紧,调整第一顶紧机构6对门板2施加的顶紧力大小。
[0023]如图5和6所示,回转体包括压杆8、压杆轴9、挡片10、第二顶紧螺栓12,压杆轴9垂直焊接固定于扳手5上,并且压杆轴9位于扳手5的中心线11上,压杆轴9的轴心与门板2中心重合,压杆8中部套设在压杆轴9上并可围绕压杆轴9转动,采用圆形门板时,压杆8长度大致等于门板2直径,采用方形门板时,压杆8长度大致等于门板2边长,挡片10固定设置在压杆轴9端部,用于轴向定位压杆8,防止其与压杆轴9脱离,压杆8两端对称设置四个螺丝孔,螺丝孔旋入第二顶紧螺栓12,第二顶紧螺栓12形成第二施力点,对门板2施加顶紧力,通过调节回转体与扳手5之间的夹角,调整第二顶紧机构7的第二施力点位置,通过调节第二顶紧螺栓12松紧,调整第二顶紧机构7对门板2施加的顶紧力大小。
[0024]如图3所示,针对一般受力不均导致人孔门局部漏气的问题,在压紧装置4将门板2压紧后,如果人孔门局部仍有漏气现象,首先根据漏气位置,通过第一顶紧机构6的第一施力点对门板2中心左右两侧施加不同大小的顶紧力,左侧漏气,则门板2中心左侧第一施力点施加的力较大,右侧漏气,则门板2中心右侧第一施力点施加的力较大,然后再确认人孔门是否仍有漏气,如果不再漏气,则通过第二顶紧机构7的第二施力点对门板2施加略微的压紧力,使第二顶紧机构7与扳手5相对固定即可,如果仍漏气,则根据漏气位置,通过第二顶紧机构7的第二施力点对门板2中心上下两侧施加不同大小的顶紧力,上侧漏气,则门板2中心上侧第二施力点施加的力较大,下侧漏气,则门板2中心下侧第二施力点施加的力较大,在此过程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包括支座、门板、密封圈、压紧装置、扳手,门板设置在支座的开孔外侧,密封圈设置在开孔边缘,门板中心通过铰链与扳手相连,扳手一端通过铰链与支座相连,扳手另一端设置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紧机构、第二顶紧机构,第一顶紧装置设置在扳手上,第一顶紧装置形成分布于门板中心两侧的第一施力点,第二顶紧机构包括可围绕门板中心转动的与扳手之间的夹角可调节的回转体,回转体形成分布于门板中心两侧的并且位置可调的第二施力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人孔门受力不均局部漏气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紧机构包括第一顶紧螺栓,第一顶紧螺栓与扳手上的螺孔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人孔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燕孙益新
申请(专利权)人:大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