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82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包括外筒体、设置于外筒体内的初级导流管、设置在初级导流管内的下游旋风筒,在初级导流管与外筒体之间构成上游旋风室和上游集尘室,上游旋风室位于上部,上游集尘室位于下部,上游旋风室的进风口开设在外筒体上;初级导流管包括具有多个网孔的网孔罩;下游旋风筒包括内筒体、位于内筒体内的次级导流管,内筒体内形成下游旋风室,所述下游旋风室的切向进风口开设在内筒体上,下游旋风筒的排气口为次级导流管的出口。在紧凑的空间内实现了两级旋风过滤,可减小吸尘器运作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提高灰尘分离效率,并且内部结构简单,减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上的灰尘分离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两级分离 器的灰尘分离装置,通常应用在真空吸尘器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真空吸尘器上广泛采用具有两级分离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即 包括上游旋风分离器和下游旋风分离器,下游旋风分离器通常由多个旋风筒组 成,如中国专利CN200510037956.X公布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带灰尘的气 流首先进入上游旋风分离器进行粗效旋风分离,使粗灰留在上游积灰室内,分 离出粗灰后的气流再进入下游分离器的各个旋风筒中进行高效分离,以将细灰 进一步从气流中分离出,从而洁净气流最终进入吸尘器的电机负压室内。现有 的这种灰尘分离装置尽管具有优良的灰尘分离效果,但由于多个高效旋风筒组 成的下游分离器其体积较大,会导致灰尘分离装置的整体体积很大,并且,为 了能使气流均匀地进入各个下游旋风筒中,通常还需要在上游分离器与下游分 离器之间设置均风装置,这使得灰尘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复杂,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其可在减小整体体 积的同时保证灰尘分离效率紧凑的空间内实现多级过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 离装置,包括外筒体、设置于外筒体内的初级导流管、设置在初级导流管内 的下游旋风筒,在初级导流管与外筒体之间构成上游旋风室和上游集尘室, 上游旋风室位于上部,上游集尘室位于下部,上游旋风室的进风口开设在外 筒体上;初级导流管包括具有多个网孔的网孔罩;下游旋风筒包括内筒体、 位于内筒体内的次级导流管,内筒体内形成下游旋风室,所述下游旋风室的 切向进风口开设在内筒体上,下游旋风筒的排气口为次级导流管的出口 。带 有灰尘的气流从外筒体上的进风口进入上游旋风室内形成旋风效果,气流中 的大多数灰尘被分离出来而聚集在上游集尘室内,携带少量灰尘的气流经过 网孔罩过滤后将大颗粒灰尘滤出而落入上游集尘室内,气流只携带极少量的细灰进入下游旋风室内进行高效分离。在一种优化实施方案中,在初级导流管内还具有下游集尘室,该下游集 尘室位于内筒体的下方,所述内筒体具有底面,下游旋风室与下游集尘室即 由内筒体的底面隔开。在内筒体的侧壁底端开设有用于甩灰的缺口,该缺口 将下游旋风室与下游集尘室连通起来,使得气体中携带的细尘在下游旋风室 内经过分离后可从缺口处甩入下游集尘室内。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筒体的底面上还具有向上凸起形成的锥形导流凸柱, 所述锥形导流凸柱位于缺口的侧部。利用此结构,气流在运动到内筒体底部 时还能保持理想的旋风效果,使得细灰顺利地从缺口处甩入下游集尘室内。所述次级导流管的入口处还可设置用于过滤灰尘的栅格,以进一步分离 气流中可能携带的细尘,而如果该栅格的外轮廓线设置成倒圆锥形,则栅格 的这种排布形式有利于气流作旋风运动,从而便于气流中的灰尘分离。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在 紧凑的空间内实现了两级旋风过滤,可减小吸尘器运作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提高灰尘分离效率,并且内部结构简单,减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2为图1中的B —B方向的剖视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4为图3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其中1、进风口; 2、出风口; 3、外筒体;4、底盖;5、上游旋风室;6、 上游集尘室;7、网孔罩;8、网孔;9、下游旋风室;10、内筒体;11、切向 进风口; 12、次级导流管;13、栅格;14、缺口; 15、锥形导流凸柱;16、下 游集尘室;17、出口; 18、手柄;19、上盖;20、过滤网架;21、解锁按钮; 22、初级导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附图l一附图5所示的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它包括外筒体3、 设置于外筒体3内的初级导流管22、设置于初级导流管22内的下游旋风筒,初级导流管22上有部分开有许多网孔8,使这部分构成网孔罩7。初级导流管 22与外筒体3之间构成位于上部的上游旋风室5和位于下部的上游集尘室6, 上游旋风室5的进风口 1开设在外筒体3上,下游旋风筒包括内筒体10、位 于内筒体10内的次级导流管12,内筒体10内形成下游旋风室9,所述下游旋 风室9的切向进风口 11开设在内筒体10上,下游旋风筒的排气口为次级导流 管12的出口 17。在外筒体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密封其顶部的上盖19,底部设置有底盖4, 底盖4将外筒体3的底部密封住,上游集尘室6即由外筒体3底盖及初级导流 管22构成。在外筒体3顶部的上盖19上还设有可握持的手柄,便于提携装置 整体,在底部的底盖4与外筒体3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常用结构,未标示), 该锁紧机构利用解锁按钮21来打开,从而将底盖4打开以清除筒内的垃圾。带尘的气流由外筒体3上的进风口 1进入上游旋风室5内,在上游旋风 室5内进行初步分离,大颗粒的灰尘由于离心力作用而向外筒体3的内壁靠 近,在外筒体3的内壁处聚集后在外旋气流的带动下落到底盖上而滞留在上 游集尘室6内,带有少量灰尘的气流经过网孔罩7进入下游旋风筒,而在经 过网孔罩7时,部分大颗粒灰尘会被过滤而留在上游集尘室6内,带有细灰 的气流流过网孔8,从内筒体10上的切向进风口 11进入下游旋风室9内,进 行高效分离。在初级导流管22内具有下游集尘室16,该下游集尘室16位于内筒体10 的下方,由底盖4封住初级导流管22的底部而形成此下游集尘室16。内筒体 10的底面将下游旋风室9和下游集尘室16分隔开,在内筒体10的侧壁底端 还开有用于缺口 14,该缺口 14连通下游旋风室9与下游集尘室16,在下游旋 风室9内经过高效分离后,从气流中分离出的细灰会借由缺口 14甩入下游集 尘室16内。而为了利于细灰快速地从缺口 14处甩入下游集尘室16内,在内 筒体10的底面上还形成有向上凸起的锥形导流凸柱15,该锥形导流凸柱15 位于缺口 14的侧部,由询筒体10的底面中央向内腔中凹陷形成,锥形导流凸 柱15的设置,保证了下游旋风室9底部的旋风效果,使得气流中所携带的细 尘在下游旋风室9的底部可快速地从缺口 14甩出而落入下游集尘室16内。所述次级导流管12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灰尘的栅格13,以进一步分 离气流中携带的灰尘,该栅格13的外轮廓线成倒圆锥形,以便于气流作旋风 运动,从而便于气流中的灰尘分离。分离灰尘后的气流经过栅格13后从次级导流管12的出口 17中排出,在 出口 17外侧还设置有过滤网架20,以安装过滤网,从而进行最后一步过滤, 再从开设在外筒体3上的出风口 2中排出并进入电机负压室内,可保证进入 负压室内的气流洁净。以上仅为对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但不仅仅限定于以上实施 例。在本技术所属
中,只要掌握通常知识,就可以在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性要旨范围内,进行多种多样的变更,包括设计为多级分离器的形 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包括外筒体(3)、设置于外筒体(3)内的初级导流管(22),初级导流管(22)与外筒体(3)之间构成位于上部的上游旋风室(5)和位于下部的上游集尘室(6),上游旋风室(5)的进风口(1)开设在外筒体(3)上,初级导流管(22)包括具有多个网孔(8)的网孔罩(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级导流管(22)的内侧设置有下游旋风筒,该下游旋风筒包括内筒体(10)、位于内筒体(10)内的次级导流管(12),内筒体(10)内形成下游旋风室(9),所述下游旋风室(9)的切向进风口(11)开设在内筒体(10)上,下游旋风筒的排气口为次级导流管(12)的出口(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包括外筒体(3)、设置于外筒体(3)内的初级导流管(22),初级导流管(22)与外筒体(3)之间构成位于上部的上游旋风室(5)和位于下部的上游集尘室(6),上游旋风室(5)的进风口(1)开设在外筒体(3)上,初级导流管(22)包括具有多个网孔(8)的网孔罩(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级导流管(22)的内侧设置有下游旋风筒,该下游旋风筒包括内筒体(10)、位于内筒体(10)内的次级导流管(12),内筒体(10)内形成下游旋风室(9),所述下游旋风室(9)的切向进风口(11)开设在内筒体(10)上,下游旋风筒的排气口为次级导流管(12)的出口(1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美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