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801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无人船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包括转盘、起落单元和开合单元;所述起落单元包括导轮、吊架、起落板、钢缆和电动绞盘;所述开合单元包括电机、齿轮、齿条、支撑杆、固定块、固定板和船架;所述电动绞盘和电机的输入端与开关组之间电连接;本智能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通过设置起落单元,可将船架进行提升和降落,使无人船能快速的完成布放和回收;通过设置开合单元可使两个船架之间的间距增加,增加的宽度远大于无人船的宽度,使得无人船在回收时能快速的驶入到船架内,并且在驶入的过程中不易与船架发生碰撞,便于无人船的布放和回收。便于无人船的布放和回收。便于无人船的布放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无人船舶
,具体为一种智能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人船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无人船是一种水面自主运载平台,在水体环境调查、海上目标抵近侦查等领域应用广泛。
[0003]目前无人船在布放和回收时大多通过母船上的起重机利用钢缆与无人船连接,进行布放和回收,这种方式在回收无人船时,需要人工将起重机的钢索上的挂钩与无人船进行连接,使起重机将无人船拉回到母船上,在此过程中无人船的挂钩和脱钩等过程中都需要人工下水进行操作,较为麻烦,并且速度较慢,导致无人船的布放和回收效率较低,虽然现有一些采用笼型的船架放入水中,使无人船驶入到船架进行回收,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人工的问题,但是为了保证无人船在回收过程中的稳定性,笼型船架的宽度会略大于无人船的宽度,这就导致无人船在驶入船架内较为困难,并且在驶入船架的过程中很容易使无人船与船架碰撞,造成无人船损坏,在无人船回收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不便于无人船的快速布放和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包括转盘、起落单元和开合单元;
[0006]所述起落单元包括导轮、吊架、起落板、钢缆和电动绞盘;所述吊架为L型,且吊架的下端与转盘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绞盘固定在吊架下端的右侧面,所述导轮前后侧面的中部与吊架上端凹槽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钢缆的上端为Y型,且钢缆的上端与起落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钢缆的下端与电动绞盘卷筒的侧面固定连接,且钢缆的下端缠绕在电动绞盘上卷筒的侧面,所述钢缆的上端位于导轮中部侧面的凹槽内,所述吊架下端的前侧面安装有开关组;设置的起落单元可将船架进行提升和降落,使无人船能快速的完成布放和回收,便于使用;
[0007]所述开合单元包括电机、齿轮、齿条、支撑杆、固定块、固定板和船架;所述船架为L型,且船架设有两个,两个船架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板设有四个,四个固定板分别固定在起落板下表面的四个角落,左侧的两个固定板和右侧的两个固定板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杆的右端分别穿过四个固定块左侧面中部的滑孔;所述电机安装在起落板上表面的中部,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起落板上表面的通孔与齿轮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设有两个,前侧的齿条右端的下表面和后侧的齿条左端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船架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且两个齿条与齿轮啮
合;两个所述船架下端的内侧面均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T型,且支撑板上端的侧面为弧形;所述电动绞盘和电机的输入端与开关组之间电连接;设置的开合单元可使两个船架之间的间距增加,增加的宽度远大于无人船的宽度,使得无人船在回收时能快速的驶入到船架内,并且在驶入的过程中不易与船架发生碰撞。
[0008]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柱和滑轮;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固定在吊架中部的侧面,且固定柱上端的凹槽内安装有滑轮,所述钢缆的中部位于滑轮中部的凹槽内;设置的滑轮可对钢缆的中部提供支撑,防止钢缆与吊架发生摩擦。
[0009]优选的,还包括限位杆和伸缩杆;所述限位杆为L型,且限位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杆外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船架上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限位杆内侧一端分别插在两个齿条侧面的滑孔内;所述伸缩杆设有七个,且七个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船架下端的相对侧面固定连接;设置的限位杆可对齿条提供支撑,防止齿条在移动时发生变形,通过伸缩杆可对两个船架的下端提供导向,防止两个船架的下端变形。
[0010]优选的,还包括橡胶板,所述橡胶板为弧形,且橡胶板设有两个,两个橡胶板的内侧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板上端的侧面固定连接;设置的橡胶板可增加支撑板与无人船的摩擦力,使无人船在布放和回收时更加的稳定。
[0011]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孔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中部与转盘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且安装板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设置的安装孔方便通过安装板将转盘安装在母船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使齿轮带动两个齿条同时向外侧移动,使两个齿条带动两个船架向两侧移动,使两个船架之间的间距增加,增加的宽度远大于无人船的宽度,使得无人船在回收时能快速的驶入到船架内,并且在驶入的过程中不易与船架发生碰撞;通过电动绞盘、钢缆和吊架可将船架进行提升和降落,使无人船能快速的完成布放和回收,便于使用;通过滑轮可对钢缆的中部提供支撑,防止钢缆与吊架发生摩擦;通过限位杆可对齿条提供支撑,防止齿条在移动时发生变形;通过伸缩杆可对两个船架的下端提供导向,防止两个船架的下端变形;通过橡胶板可增加支撑板与无人船的摩擦力,使无人船在布放和回收时更加的稳定,并且橡胶垫还能对无人船进行防护,防止支撑板损伤无人船;通过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可方便的将转盘安装在母船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开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转盘;2、开关组;3、起落单元;31、导轮;32、吊架;33、起落板;34、钢缆;35、电动绞盘;4、开合单元;41、电机;42、齿轮;43、齿条;44、支撑杆;45、固定块;46、固定板;47、船架;5、支撑板;6、固定柱;7、滑轮;8、限位杆;9、伸缩杆;10、橡胶板;11、安装孔;12、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请参阅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1)、起落单元(3)和开合单元(4);所述起落单元(3)包括导轮(31)、吊架(32)、起落板(33)、钢缆(34)和电动绞盘(35);所述吊架(32)为L型,且吊架(32)的下端与转盘(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绞盘(35)固定在吊架(32)下端的右侧面,所述导轮(31)前后侧面的中部与吊架(32)上端凹槽的侧面转动连接,所述钢缆(34)的上端为Y型,且钢缆(34)的上端与起落板(33)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钢缆(34)的下端与电动绞盘(35)卷筒的侧面固定连接,且钢缆(34)的下端缠绕在电动绞盘(35)上卷筒的侧面,所述钢缆(34)的上端位于导轮(31)中部侧面的凹槽内,所述吊架(32)下端的前侧面安装有开关组(2);所述开合单元(4)包括电机(41)、齿轮(42)、齿条(43)、支撑杆(44)、固定块(45)、固定板(46)和船架(47);所述船架(47)为L型,且船架(47)设有两个,两个船架(47)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块(45),所述固定板(46)设有四个,四个固定板(46)分别固定在起落板(33)下表面的四个角落,左侧的两个固定板(46)和右侧的两个固定板(46)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杆(44)的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杆(44)的右端分别穿过四个固定块(45)左侧面中部的滑孔;所述电机(41)安装在起落板(33)上表面的中部,且电机(41)的输出轴穿过起落板(33)上表面的通孔与齿轮(42)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43)设有两个,前侧的齿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陈锦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