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清林专利>正文

作物灌溉量自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9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作物灌溉量自动开关,其主要是以落水量计、筒体、蒸发盘以及光控开关所构成,以落水量计承接落水量以获得该地区之雨量,再以筒体内装置之上、下浮筒之间的距离为设定所需灌溉量控制因子,若自然落水量不足设定的灌溉量,该开关可自动提供信号启动被控制的人工灌溉设备,而以人为方式调节灌溉所需的灌溉量,且并以一蒸发盘为模拟灌溉地区的水蒸发量,作为该地区所需的灌溉量的控制机制因子,使植物得到充分合理的水分。此外,由于在电气开关线路中串联一光控开关,使灌溉只在夜间进行,以获得最高的水资源利用率。(*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控制开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控制作物灌溉量的自动开关。目前使用的植物灌溉技术,一般均以定时定量的方式利用旋转式或非旋转式喷水器,以人工或定时器的方式打开水源后,即在某一区域内喷洒水,使栽种于土地上的作物获得水分。但因灌溉设备经日久使用,其水管被淤积、帮浦及喷洒嘴的磨耗使其当初设计的灌溉量发生变化,且由于每日的气温、日照及风速并非一定,所以水的蒸发量亦不相同,使供应的灌溉量很难能准确的符合该地作物所需,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良好之灌溉方式必定随着天候之变化而调整其灌水量。但目前对于农作物的灌溉方式多为人工式操作,此种方式不仅受主观因素影响大,且浪费人力,另一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以电动定时器定时的操作,每次喷洒固定的灌溉水量,无法自动调整其水量,往往存在过与不及的问题,故以上二者均为未尽理想的灌溉方式。另一方面,若于白昼进行灌溉时,因气温较高且风速较大,表土层较为干燥,大部分灌溉水分尚未到达植物根部即已蒸发,因故需较多量的灌溉水量才可达到充分的效果。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地含水量控制装置,它利用一缩小的比例关系以取得蒸发量的数据,以自然条件进行控制决定起动喷水之时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物灌溉量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它由落水量计、控制主体及水蒸发量模拟装置三部分构成,其中落水量计包括一集雨杯,控制主体为一筒体,水蒸发量模拟装置为一蒸发盘;集雨杯与筒体间以输气管和输水管连结,蒸发盘位于筒体下部与筒体成一体,有一出水口使之与筒体内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作物灌溉量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它由落水量计、控制主体及水蒸发量模拟装置三部分构成,其中落水量计包括一集雨杯,控制主体为一筒体,水蒸发量模拟装置为一蒸发盘;集雨杯与筒体间以输气管和输水管连结,蒸发盘位于筒体下部与筒体成一体,有一出水口使之与筒体内连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该筒体是由其内部分隔成上室、中室、下室,以及环绕下室外缘的蒸发盘所构成,中室底部中央具有半球形凸起,其中心具有一直立且中空的管柱,半球形凸起的侧边有一导水口连通至下室,而下室的下缘侧边具有一出水口连通至蒸发盘;该中室内的管柱外缘套合一可于垂直方向自由滑动的连接管,该连接管的外缘设计有螺纹,其下方固定装置一下浮筒,上部则螺合一上浮筒,经由旋转可调整上浮筒与下浮筒之间的距离,且螺纹上具有一刻度表,以标示上浮筒的明确位置,连接管的顶侧边设置一平衡气压的通气孔,且下浮筒的底部形状恰可配合中室底部形状,以闭合导水口的水流通,由上、下浮筒与连接管构成为一浮筒总成;该管柱顶部设置一封细长的弧形弹片,并于其外弧中点设置二凸点,恰可卡扣于连接管内侧的二卡扣凹槽内,该凸点与卡扣凹槽扣合后的承载力,大于浮筒总成之重量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浮筒总成的总重量;此外经由配重设计而使上、下浮筒均具有浮筒总成总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清林
申请(专利权)人:赖清林赖淑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