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30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属于气液分离器技术领域,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底部安装有回油盖,该管道本体包括吸气腔和吸气腔周围均匀设置的若干进气腔,吸气腔的上部出气端高于进气腔的上部进气端,该吸气腔与进气腔底部相连通,回油盖呈碗状,包括底部和围绕底部设置的斜边,该回油盖底部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位于吸气腔下方,回油盖斜边位于进气腔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增加了进气腔的数量并均匀布置,使气相冷媒进气量均匀增加,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进气效率;回油盖的斜边起到气体导向和液体向中心聚集的作用;吸气腔进气端与回油孔出油端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小范围强气流,使气液分离效率高、回油效率理想。回油效率理想。回油效率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


[0001]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的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其作用是将介质中的液滴分离掉,然后在气液分离器内气化后再进入压缩机,以防止液滴进入压缩机而对压缩机“液击”。
[0003]气液分离器中最为重要的部件是用于形成气流通道并实现回油的回流管道。现有技术中的回流管道大多是单侧进气或对称双侧进气结构,且其管道均竖直等径设置,在一定条件下,分离效率较低且气流带动油量较小,回油效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回油效率理想的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底部安装有回油盖,该管道本体包括吸气腔和吸气腔周围均匀设置的若干进气腔,所述吸气腔的上部出气端高于进气腔的上部进气端,该吸气腔与进气腔底部相连通,所述回油盖呈碗状,包括底部和围绕底部设置的斜边,该回油盖底部设置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位于吸气腔下方,所述回油盖斜边位于进气腔下方。
[0006]所述吸气腔纵向截面呈倒梯形。
[0007]所述回油孔纵向截面呈梯形。
[0008]所述回油孔位于吸气腔正下方。
[0009]所述吸气腔上端设置有均压孔。
[0010]所述吸气腔和进气腔横截面形状相同。
[0011]所述吸气腔和进气腔之间为共用管壁。
[0012]所述管道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结构简单,中心位置设置为吸气腔,围绕吸气腔均匀布置有进气腔,增加了进气腔的数量并均匀布置,使气相冷媒进气量均匀增加,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进气效率。
[0014]本技术回油盖底部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位于吸气腔下方,回油盖斜边位于进气腔下方,气相冷媒在进气腔下降,在吸气腔内上升,同时油和冷媒的液体会通过回油盖底部的回油孔进入管道本体,在压缩机的吸力作用下将液态的冷媒迅速气化和油一起从吸气腔带入压缩机,此时,回油盖的斜边起到气体导向和液体向中心聚集的作用,防止液体堆积在管路本体内。
[0015]本技术的吸气腔纵向截面呈倒梯形,回油孔纵向截面呈梯形,回油孔位于吸气腔正下方,该设计可以使吸气腔进气端与回油孔出油端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小范围强气
流,在强气流的带动下液态的冷媒迅速气化,油液快速进入压缩机,使气液分离效率高、回油效率理想。
[0016]本技术吸气腔和进气腔横截面形状相同,在便于加工的同时使气体流通过程更为通畅。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回油效率理想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技术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纵向截面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横向截面图
[0021]图中:
[0022]1、管道本体
ꢀꢀꢀꢀꢀꢀꢀꢀꢀꢀ
2、回油盖
ꢀꢀꢀꢀꢀꢀꢀꢀꢀꢀꢀꢀꢀ
3、吸气腔
[0023]4、进气腔
ꢀꢀꢀꢀꢀꢀꢀꢀꢀꢀꢀꢀ
5、底部
ꢀꢀꢀꢀꢀꢀꢀꢀꢀꢀꢀꢀꢀꢀꢀ
6、斜边
[0024]7、回油孔
ꢀꢀꢀꢀꢀꢀꢀꢀꢀꢀꢀꢀ
8、均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1底部安装有回油盖2,该管道本体1包括吸气腔3和吸气腔3周围均匀设置的若干进气腔4(以两个进气腔为例,也可以为三个或四个等),吸气腔3的上部出气端高于进气腔4的上部进气端,该吸气腔3与进气腔4底部相连通,回油盖2呈碗状,包括底部5和围绕底部5设置的斜边6,该回油盖2底部设置有回油孔7,回油孔7位于吸气腔3下方,回油盖斜边6位于进气腔4下方,吸气腔3纵向截面呈倒梯形,回油孔7纵向截面呈梯形,回油孔7位于吸气腔3正下方,吸气腔3上端设置有均压孔8,吸气腔3和进气腔4横截面形状相同,吸气腔3和进气腔4之间为共用管壁,管道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6]工作原理:
[0027]使用时,气态冷媒在压缩机的吸气作用下,通过进气腔4和回油盖2斜边6的导向进入吸气腔3,并从吸气腔3上升后进入压缩机,同时油和液态冷媒会穿过回油盖2底部5的回油孔7进入管路本体1内,在压缩机的吸力作用下将液态的冷媒迅速气化和油一起从吸气腔3带入压缩机。
[0028]本技术结构简单,中心位置设置为吸气腔3,围绕吸气腔3均匀布置有进气腔4,增加了进气腔4的数量并均匀布置,使气相冷媒进气量均匀增加,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进气效率。
[0029]本技术回油盖2底部设置有回油孔7,回油孔7位于吸气腔3下方,回油盖2斜边6位于进气腔4下方,气相冷媒在进气腔4下降,在吸气腔3内上升,同时油和冷媒的液体会通过回油盖2底部的回油孔7进入管道本体1,在压缩机的吸力作用下将液态的冷媒迅速气化和油一起从吸气腔3带入压缩机,此时,回油盖2的斜边6起到气体导向和液体向中心聚集的作用,防止液体堆积在管路本体1内。
[0030]本技术的吸气腔3纵向截面呈倒梯形,回油孔7纵向截面呈梯形,回油孔7位于吸气腔3正下方,该设计可以使吸气腔3进气端与回油孔7出油端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小范围强气流,在强气流的带动下液态的冷媒迅速气化,油液快速进入压缩机,使气液分离效率高、回油效率理想。
[0031]本技术吸气腔3和进气腔4横截面形状相同,在便于加工的同时使气体流通过程更为通畅。
[0032]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底部安装有回油盖,该管道本体包括吸气腔和吸气腔周围均匀设置的若干进气腔,所述吸气腔的上部出气端高于进气腔的上部进气端,该吸气腔与进气腔底部相连通,所述回油盖呈碗状,包括底部和围绕底部设置的斜边,该回油盖底部设置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位于吸气腔下方,所述回油盖斜边位于进气腔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腔纵向截面呈倒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多腔回流管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正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双昊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