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葡萄糖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27286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磷脂酰葡萄糖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磷脂合成与修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磷脂酰葡萄糖苷,包括磷脂酰葡萄糖、磷脂酰氨基葡萄糖和磷脂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磷脂酰葡萄糖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磷脂酰葡萄糖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磷脂合成与修饰


技术介绍

[0002]磷脂(Phospholipids,PLs)是一类含磷的脂质的总称,多数是天然产物,少数通过人工合成获得。PLs中同时含有极性与非极性的部分,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PLs极性的头基部分是磷脂分类的标准之一,其非极性部分的脂肪链长与饱和度用于划分磷脂的亚组分。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与来源密切相关,大豆卵磷脂sn

1和sn

2位是饱和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混合配位,蛋黄磷脂sn

1位几乎全是饱和脂肪酸相,sn

2位通常是不饱和脂肪酸,南极磷虾油58%的磷脂在至少一个位置上含有n

3PUFAs,10%的磷脂在两个位置都含有n

3PUFAs。以上原料均可用作磷脂的改性与修饰研究。
[0003]近年来,糖基作为磷脂头基的磷脂酰糖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以磷脂酰葡萄糖苷(Phosphatidylglucoside,PtdGlc)的研究最为充分,磷脂酰葡萄糖是天然的磷脂酰糖苷,可从生物体中分离获得。而其它构型的磷脂酰糖苷如磷脂酰蔗糖、磷脂酰果糖和磷脂酰棉子糖的合成则需要借助磷脂酶D的转酯酰作用。磷脂酰葡萄糖及其衍生物亦被证明在胶质细胞发育与分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多项研究表明,磷脂制备的脂质体作为靶向递送的载体,可以减少包封物对生物体产生的副作用,磷脂包埋还可以增加包封物透过细胞膜的能力。此外,由于糖基中大量的羟基相互作用形成氢键,使得磷脂酰糖苷所制备的脂质体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因此在靶向药物递送与缓释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前景。糖基的种类会对脂质体大小、聚集程度以及脱水复水稳定性等方面产生影响,例如,磷脂酰蔗糖苷的稳定性优于磷脂酰葡萄糖苷和磷脂酰棉子糖苷。
[0004]目前在磷脂酰糖苷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棉子糖,在氨基葡萄糖和N

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合成方面还未见报道。
[0005]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lcN)和N

乙酰

D

氨基葡萄糖(N

acetyl

β

D

glucosamine,GlcNAc)作为葡萄糖的衍生物,在结构上由氨基或者乙酰氨基取代了葡萄糖2位的羟基。GlcN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单糖,也是软骨基质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重要成分。GlcNAc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同时也是甲壳素与壳聚糖的主要组成单体。GlcNAc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单糖,具有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活性,参与肝肾解毒琼胶寡糖。因此,相较于磷脂酰葡萄糖的合成,磷脂酰氨基葡萄糖和磷脂酰

N

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合成更具有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两种新型的磷脂酰葡萄糖苷类化合物——磷脂酰氨基葡萄糖和磷脂酰

N

乙酰氨基葡萄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这两种磷脂酰葡萄糖苷类化
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得率高,结构单一,合成过程中不涉及有毒化学品。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磷脂酰葡萄糖苷(包括磷脂酰葡萄糖、磷脂酰氨基葡萄糖和磷脂酰

N

乙酰氨基葡萄糖),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磷脂酰胆碱与葡萄糖苷于双相反应体系中经磷脂酶D催化发生转磷脂酰化作用,合成磷脂酰葡萄糖苷;所述葡萄糖苷选自葡萄糖、氨基葡萄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所述磷脂酶D选自PLD
r34

[0009]进一步地,所述磷脂酰胆碱上的脂肪酸链均为C18:2的亚油酸,或分别为C16:0的棕榈酸和C18:2的亚油酸,或者为在此基础上的具有其它配位脂肪酸的磷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磷脂酰胆碱溶于有机溶剂,作为有机相;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环戊基甲醚;所述磷脂酰胆碱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10~100mg/mL。
[0011]进一步地,所述葡萄糖苷溶于水溶液中,作为水相;所述水溶液选自pH值为6.0的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溶液。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双相反应体系中,磷脂酰胆碱和葡萄糖苷的摩尔比为1:1~100,优选1:60;所述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1;所述磷脂酶D的加酶量为0.2~2.0U,优选1.0U。
[0013]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发生转磷脂酰化作用的具体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于37~42℃水浴反应4~24h,优选12h;反应结束后离心取上层有机相,此时产物即溶于上层有机相中,制得磷脂酰葡萄糖苷。
[0014]上述制备得到的磷脂酰氨基葡萄糖、磷脂酰

N

乙酰氨基葡萄糖作为活性物质在脂质体的制备、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的磷脂酰氨基葡萄糖和磷脂酰

N

乙酰氨基葡萄糖,是两种新型的磷脂酰糖苷,兼具磷脂和糖苷的活性与功能,并会产生普通构型磷脂、葡萄糖苷、磷脂酰氨基葡萄糖所不具备的新性能,因此,可以预测,本专利技术的磷脂酰葡萄糖苷在活性功能评价、脂质体的制备和药物递送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潜力。
[0016]本专利技术探索了磷脂酰胆碱与葡萄糖苷发生转磷脂酰化作用的发生条件,将氨基葡萄糖和N

乙酰氨基葡萄糖经过转磷脂酰化作用连接到磷脂酰胆碱上,合成了两种新型磷脂酰糖苷——磷脂酰氨基葡萄糖、磷脂酰

N

乙酰氨基葡萄糖,本专利技术扩展了磷脂的范围,降低了产物分离和提纯的成本,为其他磷脂酰糖苷的合成提供了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17]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
附图说明
[0018]图1:TLC结果图谱。
[0019]图2:HPLC

ELSD结果图谱。
[0020]图3:转酯产物MS分析。
[0021]图4:磷脂酰葡萄糖的化学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磷脂酰氨基葡萄糖的化学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磷脂酰

N

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化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
[0025]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磷脂酰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磷脂酰胆碱与葡萄糖苷于双相反应体系中经磷脂酶D催化发生转磷脂酰化作用,合成磷脂酰葡萄糖苷;所述葡萄糖苷选自葡萄糖、氨基葡萄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所述磷脂酶D选自PLD
r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酰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酰胆碱上的脂肪酸链为两条C18:2的亚油酸,或分别为C16:0的棕榈酸和C18:2的亚油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酰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酰胆碱溶于有机溶剂,作为有机相;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环戊基甲醚;所述葡萄糖苷溶于水溶液中,作为水相;所述水溶液选自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脂酰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环戊基甲醚;所述磷脂酰胆碱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10~100mg/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酰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相反应体系中,磷脂酰胆碱和葡萄糖苷的摩尔比为1:1~100;所述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1;所述磷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相朝张海洋李雪晗孙建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