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及其收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726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及其收纳方法,蚕框包括框体,框体的侧面设有透气槽,框体的底部设有环形凸条,框体的顶部内侧设有与环形凸条相对应的阶梯槽,环形凸条的高度大于阶梯槽的深度,环形凸条的侧面设有透气孔;收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堆叠框体;(b)上臂;(c)堆叠基座;(d)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蚕框结构新颖,堆叠可靠,透气全面,提高了幼蚕的存活率,收纳方法操作简单、难度低,分成各个独立单元,互不影响,清晰分明,便于管理,空间利用率高,存放数量大,消除堆叠产生的变形、损坏问题,保证了蚕框的完好率。蚕框的完好率。蚕框的完好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及其收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养蚕
,尤其涉及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及其收纳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蚕是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采用工厂化养殖方式代替人工养殖方式,降低了养蚕的机械化难度和人工操作强度,提高了蚕的存活率。
[0003]工厂化养蚕所用的蚕框数量巨大,为节省占地空间,通常将蚕框进行堆叠放置,会存在以下缺陷:1、上方蚕框将下方蚕框的开口遮盖,造成下方蚕框的通风面积不够,影响了幼蚕的生长;2、蚕框的结构强度不够,抗压性能差,堆叠后下方蚕框受压变形严重,使用寿命短,且堆叠体发生歪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及其收纳方法,蚕框结构新颖,堆叠可靠,透气全面,提高了幼蚕的存活率,收纳方法操作简单、难度低,分成各个独立单元,互不影响,清晰分明,便于管理,空间利用率高,存放数量大,消除堆叠产生的变形、损坏问题,保证了蚕框的完好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包括框体,框体的侧面设有透气槽,其特征在于:框体的底部设有环形凸条,框体的顶部内侧设有与环形凸条相对应的阶梯槽,环形凸条的高度大于阶梯槽的深度,环形凸条的侧面设有透气孔;该蚕框结构新颖,堆叠可靠,透气全面,提高了幼蚕的存活率。
[0007]进一步,框体的内侧壁与框体的内底面之间设有U形加强筋,对框体起到固形作用,提高了框体内侧壁与内底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两者连接处不易开裂或断开,承载强度高,堆叠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0008]进一步,框体包括环形顶边条、底板和环形侧板,环形侧板设于环形顶边条与底板之间,U形加强筋连接底板与环形侧板,环形侧板与环形顶边条之间形成阶梯槽,底板上设有悬挂孔,悬挂孔位于环形侧板的外侧,框体结构设计紧凑,便于制造,稳定性高,悬挂孔的设置便于悬挂放置,提高了存放的多样性。
[0009]进一步,环形侧板的内转角处设有三角搁块,三角搁块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对环形侧板的固形作用,不易变形,从而提高了环形侧板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用于支撑养蚕的搁板,搁板与蚕框内底面之间存在一定空间而不直接接触,利于空气流通,保持搁板干燥,防止搁板受潮而影响幼蚕的养殖。
[0010]进一步,环形顶边条、环形侧板与底板之间设有竖向加筋板,通过竖向加筋板将环形顶边条、环形侧板与底板三者连接成一体,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竖向抗荷载强度高,不容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0011]工厂化养蚕用蚕框的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2](a)堆叠框体:将一个框体底面上的环形凸条嵌入到另一个框体顶面上的阶梯槽内,将蚕框进行堆叠,堆叠数量为2

3个,得到蚕框堆叠体;
[0013](b)上臂:展开夹臂组件,向外拉开夹板,将上方夹板的定位块对准最上方框体的底板上的悬挂孔、下方夹板的定位块对准最下方框体的底板上的悬挂孔,放松夹板,夹板与支撑臂之间的弹簧回拉夹板,使得定位块嵌入到悬挂孔内,使上下相对分布的两块夹板共同夹住蚕框堆叠体,完成蚕框堆叠体在夹臂组件上的限位固定;
[0014](c)堆叠基座;
[0015](d)组合:将支撑臂插入到正多边形基座侧面的定位凹槽内,然后将插杆从上往下依次穿过正多边形基座上的固定通孔,直至插杆的底端穿入到底盘上的定位凹孔内,使支撑臂限位固定在正多边形基座上,收纳架组装成型。
[0016]进一步,步骤(c)的具体做法为:

将第一个正多边形基座底部的六角柱插入到底盘上的六角凹槽内,使得该正多边形基座限位在底盘上;

将第二个正多边形基座底部的六角柱插入到第一个正多边形基座顶面上的六角限位槽内,使得第二个正多边形基座限位在第一个正多边形基座上;

参照

操作,将下一个正多边形基座安装到前一个正多边形基座上。
[0017]进一步,步骤(c)中在安装第一个正多边形基座前,将底盘底部的辅助支撑板向外滑出,使底盘完全展开,增大了底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放置更加平稳,防止在安装正多边形基座的过程中底盘发生倾倒而影响操作,也不会因为正多边形基座的堆叠数量过多而失稳,安全性高。
[0018]进一步,步骤(d)中收纳架包括底盘、正多边形基座和插杆,正多边形基座设于底盘上,正多边形基座的侧面设有夹臂组件,夹臂组件包括支撑臂、弹簧和夹板,弹簧设于夹板与支撑臂之间,夹板上下对称分布,夹板上设有与悬挂孔相对应的定位块;正多边形基座的侧面设有与夹臂相对应的定位凹槽,正多边形基座的顶面与底面均设有与定位凹槽相连通的固定通孔,支撑臂上设有限位通孔,底盘上设有定位凹孔,插杆穿过固定通孔与限位通孔并伸入到定位凹孔内,夹臂组件的夹装口大小灵活可变,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蚕框,适用性强;插杆无法自由脱离正多边形基座,从而限制支撑臂自由脱出正多边形基座,提高了支撑臂安装在正多边形基座上的稳固性,简单方便,操作省力便捷。
[0019]进一步,底盘上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上设有六角凹槽,正多边形基座的底面上设有与六角凹槽相对应的六角柱,正多边形基座的顶面上设有凸座,凸座上设有与六角柱相对应的六角限位槽,正多边形基座可上下多个连续堆叠,增大了蚕框的存放数量,占地面积有限,空间利用率高,竖向布置,便于管理;底盘的底面上滑动连接有辅助支撑板,辅助支撑板调节灵活,使用方便,起到辅助支撑底盘的作用,提高了整体的平稳性。
[0020]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框体的内侧壁与框体的内底面之间设有U形加强筋,对框体起到固形作用,提高了框体内侧壁与内底面之间的连接强度,抵抗环形侧板向外或向内变形,两者连接处不易开裂或断开;配合竖向加筋板对框体的外部加固作用,实现内外双重加固,有效提高了框体的结构强度,承载强度高,堆叠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0022]在上下叠装时,将上方框体底面上的环形凸条嵌入到下方框体顶面上的阶梯槽
内,使得上下相邻两个框体相互牵制,不容易发生横向移动,堆叠整齐,稳定可靠,不容易倒翻,便于管理,透气孔露出,利于空气流通,相较于传统的堆叠方式,补充了下方框体的进气量,避免框体堆叠后,下方框体被上方框体遮盖而导致空气交换面积不足,进而影响了幼蚕的生长。
[0023]夹臂组件通过上下相对分布的两块夹板共同夹住蚕框堆叠体,最上方和最下方的两个蚕框无法自由脱离对应连接的夹板,实现蚕框堆叠体在夹臂组件上的限位固定,蚕框堆叠体和夹臂组件牵制成体,便于整体操作,降低了操作强度,蚕框堆叠体受到上下两个挤压力的共同作用,各个蚕框之间紧密连接,无法自由分离,提高了蚕框的堆叠可靠性;正多边形基座可上下多个连续堆叠,从而改变收纳架的高度,增大了蚕框的存放数量,占地面积有限,空间利用率高,竖向布置,便于管理;一根插杆同时限制不同高度位置上的正多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侧面设有透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底部设有环形凸条,所述框体的顶部内侧设有与所述环形凸条相对应的阶梯槽,所述环形凸条的高度大于所述阶梯槽的深度,所述环形凸条的侧面设有透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与所述框体的内底面之间设有U形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环形顶边条、底板和环形侧板,所述环形侧板设于所述环形顶边条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U形加强筋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环形侧板,所述环形侧板与所述环形顶边条之间形成所述阶梯槽,所述底板上设有悬挂孔,所述悬挂孔位于所述环形侧板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板的内转角处设有三角搁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厂化养蚕用蚕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顶边条、所述环形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竖向加筋板。6.工厂化养蚕用蚕框的收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堆叠框体:将一个框体底面上的环形凸条嵌入到另一个框体顶面上的阶梯槽内,将蚕框进行堆叠,堆叠数量为2

3个,得到蚕框堆叠体;(b)上臂:展开夹臂组件,向外拉开夹板,将上方夹板的定位块对准最上方框体的底板上的悬挂孔、下方夹板的定位块对准最下方框体的底板上的悬挂孔,放松夹板,夹板与支撑臂之间的弹簧回拉夹板,使得定位块嵌入到悬挂孔内,使上下相对分布的两块夹板共同夹住蚕框堆叠体,完成蚕框堆叠体在夹臂组件上的限位固定;(c)堆叠基座;(d)组合:将支撑臂插入到正多边形基座侧面的定位凹槽内,然后将插杆从上往下依次穿过正多边形基座上的固定通孔,直至插杆的底端穿入到底盘上的定位凹孔内,使支撑臂限位固定在正多边形基座上,收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华金耀何锐敏王永黎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