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以及喂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24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以及喂蚕车,属于养蚕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消毒装置喷洒不均且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其包括:水平设置且具有容纳腔的滚筒、与滚筒转动连接的支撑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转动驱动单元;所述滚筒沿其轴向的筒壁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开闭单元,以供通过所述开闭单元向所述容纳腔内添加石灰;所述滚筒的筒壁表面上还设有多个落灰通孔,所述落灰通孔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开闭单元之间的间隔中;所述转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滚筒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石灰均匀喷洒,缓解环境污染。缓解环境污染。缓解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以及喂蚕车


[0001]本技术涉及养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以及喂蚕车。

技术介绍

[0002]蚕桑业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产业,也是外向型创汇产业。但是,我国养蚕业仍然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大蚕期(4

5龄),劳动强度大,劳动力约占整个蚕期用工的70%~80%,随着桑蚕业省力化、集约化的推进,人工成本早已是制约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
[0003]公开号为CN202751619U的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石灰粉消毒装置,包括滚筒;滚筒侧表面均布有若干个落灰通孔;滚筒的前、后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进灰门;滚筒内设有转轴,且转轴贯穿滚筒的前、后端面中央;滚筒上侧设有弧形盖体,且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弧形盖体的前、后端面上;滚筒下侧设有滤网;弧形盖体的下边沿固定有拉绳;滤网通过拉绳悬挂固定于弧形盖体上,且滤网表面与转轴轴线平行。
[0004]现有的消毒装置为开放式,石灰粉容易飘散在空气中,造成污染。并且石灰从两端进入,会形成石灰在滚筒的各个位置堆积的厚度不同,则滚筒内各个通孔处石灰的挤出压力不同,使得石灰在各个通孔处的流速不同,未覆盖石灰的区域则不会流出石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以及喂蚕车,用以解决现有消毒装置喷洒不均且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包括:水平设置且具有容纳腔的滚筒、与滚筒转动连接的支撑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转动驱动单元;所述滚筒沿其轴向的筒壁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开闭单元,以供通过所述开闭单元向所述容纳腔内添加石灰;所述滚筒的筒壁表面上还设有多个落灰通孔,所述落灰通孔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开闭单元之间的间隔中;所述转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滚筒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开闭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滚筒上的开口、用于封闭开口的密封板以及插接件,所述密封板的一端与所述滚筒的外壁铰接,所述密封板的另一端通过插接件与所述滚筒的外壁可拆卸式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开闭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滚筒上的螺纹孔以及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所述螺纹孔旋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开闭单元沿所述滚筒的轴线方向线性排列。
[0010]进一步的,所述落灰通孔绕所述滚筒的轴线等距布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主动轮以及围合设置于所述滚筒外壁的从动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滚筒的中部且与所述滚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转速的控制器,所述控
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性连接。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喂蚕车,包括车板、安装于车板下部一端的第二轮组、安装于车板下部另一端的第二轮组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轮组和第一轮组均搭接于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轮组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车板的上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组包括两个分别与轨道搭接的第一轨道轮,两所述第一轨道轮分别与所述车板转动连接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轮组包括两个分别与轨道搭接的第二轨道轮以及与两所述第二轨道轮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车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传动链与所述转轴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轮和第二轨道轮均为T型单边轨道轮,所述第一轨道轮和第二轨道轮卡紧于轨道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的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以及喂蚕车在滚筒上设有开闭单元,可以通过开闭单元往滚筒中添加石灰粉,能够确保滚筒在工作时,石灰粉在滚筒中均匀分布,从而均匀地从落灰通孔中喷出。并且滚筒相对密封,石灰粉对空气的污染小。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开闭单元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开闭单元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整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滚筒100、开闭单元110、开口111、密封板112、插接件113、螺纹孔114、密封塞115、落灰通孔120、容纳腔130、支撑架200、转动驱动单元300、第一驱动件310、主动轮320、从动轮330、控制器400、车板500、第一轮组600、第一轨道轮610、第二轮组700、第二轨道轮710、转轴720、第二驱动件800、导轨9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包括:水平设置且具有容纳腔130的滚筒100、与滚筒100转动连接的支撑架200、与支撑架200固定连接的转动驱动单元300。转动驱动单元300和滚筒100分别设置在支撑架200的两侧,支撑架200向外延伸出两个支撑板,滚筒100的两端密封且通过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转动驱动单元300驱动滚筒100相对转动。滚筒100沿其轴向的筒壁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开闭单元110,开闭单元110
可以开启和关闭滚筒100内部的容纳腔130,达到从开闭单元110往容纳腔130中添加石灰的目的。间隔设置的开闭单元110负责一段滚筒100内部的石灰添加,滚动的滚筒100能够将容纳腔130中的石灰均匀地分散到对应的一段滚筒100内部。滚筒100的筒壁表面上还设有多个落灰通孔120,落灰通孔120设置于相邻的开闭单元110之间的间隔中,由于石灰粉在滚筒100中均匀分布且堆积厚度相同,各个落灰通孔120流出石灰粉的速度相同,滚筒100中的石灰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落灰通孔120中均匀地喷洒而出,滚筒100整体相对密封,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0027]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开闭单元11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开闭单元110包括设置于滚筒100上的开口111、用于封闭开口111的密封板112以及插接件113,密封板112的一端与滚筒100的外壁铰接,密封板112的另一端通过插接件113与滚筒100的外壁可拆卸式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密封板112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度与滚筒100的弧度一致,密封板112大于开口111的大小,能够覆盖整个开口111,在密封板112的一端设有两个铰接块,滚筒100相对铰接块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且具有容纳腔的滚筒、与滚筒转动连接的支撑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转动驱动单元;所述滚筒沿其轴向的筒壁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开闭单元,以供通过所述开闭单元向所述容纳腔内添加石灰;所述滚筒的筒壁表面上还设有多个落灰通孔,所述落灰通孔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开闭单元之间的间隔中;所述转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滚筒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滚筒上的开口、用于封闭开口的密封板以及插接件,所述密封板的一端与所述滚筒的外壁铰接,所述密封板的另一端通过插接件与所述滚筒的外壁可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滚筒上的螺纹孔以及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所述螺纹孔旋合。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单元沿所述滚筒的轴线方向线性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灰通孔绕所述滚筒的轴线等距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式洒石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主动轮以及围合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荣利于翠张成吴凡董朝霞朱志贤朱琳琳李帮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