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88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底座、覆盖在底座上的盖板,密封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密封结构,以及密封设置盖板上的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包括:两个依次分别用于贴设在单电池的一端面并环绕在出气通孔外侧和进气通孔外侧的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结构包括:两个依次分别用于贴设在单电池的另一端面并环绕在出气通孔外侧和进气通孔外侧的第二密封环;底座中还开设有第一气道,且第一气道的一端位于底座的侧面上,其另一端位于一个第一密封环在底座上所围成的第一区域中。该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下,便于生产和推广。便于生产和推广。便于生产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和空气/氧气分别作为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通过双极板上的气体流道到达电池阳极和阴极,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过程伴随着电子迁移从而产生电流。为了确保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燃料与氧化剂能够均匀分布到整个膜电极两侧的表面而又不产生混合,密封技术就非常关键。如果密封不好,可能会产生氢氧混合,导致风险发生。所以气密性检测对于燃料电池来说非常重要。
[0003]现有的燃料电池为多个相同的板状结构的单电池组成,在每个单电池的侧面上开有进气通孔,在进气通孔的侧壁上开有连通单电池内部反应腔室的进气口,且有一部分的单电池的一个端面为平面,两一对立端面为具有凹腔的端面,或者两个相对端面均为具有凹腔的端面,该凹腔用于容纳冷却水,形成冷却腔室。对于每个单电池内部腔室的气密性检测也尤为重要,而现有技术中对燃料电池的气密性检测均是对整个电池堆进行检测,还未有对每个单电池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针对每个单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的工装,保证每一个单电池的气密性均能达到要求,保障燃料电池的安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底座、覆盖在所述底座上的盖板,密封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密封结构,以及密封设置所述盖板上的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两个依次分别用于贴设在所述单电池的一端面并环绕在所述出气通孔外侧和所述进气通孔外侧的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两个依次分别用于贴设在所述单电池的另一端面并环绕在所述出气通孔外侧和所述进气通孔外侧的第二密封环;
[0006]所述底座中还开设有第一气道,且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底座的侧面上,其另一端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密封环在所述底座上所围成的第一区域中。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底座和盖体依次设置相应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将单电池的进气通孔和出气通孔密封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再将高压空气通入底座中的第一进气道进入到该封闭空间内,在腔室内气压稳定的情况下检测该密封空间内的气体流量情况,便可获取单电池的气密性情况。该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下,便于生产和推广。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供所述第一密封环卡入的第一环槽,且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一密封环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盖板上并供所述第二密封环卡入的第二环槽,且所述第二环槽与所述第二密封环
密封配合。设置用于相应密封环卡接的环槽,便于密封环的安装和更换,同时便于将密封环固定在相应的盖板和底座上,且相应的密封环与相应环槽过盈配合形成密封连接。
[0009]进一步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还包括:多个用于检测具有多个所述进气通孔和多个所述出气通孔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密封环所围成的第一区域连通有相应的气道;且多个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与多个所述进气通孔和多个所述出气通孔一一对应。一个第一密封结构和一个第二密封结构相互配合后可用于检测单电池中的一个腔室的气密性,为满足单电池具有多个需要检测气密性的腔室的需要,该工装具有多个第一密封结构和多个第二密封结构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单电池的相应进气孔和出气口中。
[0010]本工装的具有两个第一密封结构和两个第二密封结构,分别依次用于密封单电池中进还原剂的腔室和进氧化剂的腔室。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环槽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四个用于连通每个相邻所述第一环槽的第一密封槽;每个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均密封配合有第一密封件;每个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两端均与其连通的两个所述第一密封环一一对应的密封连接,四个所述第一密封件和四个所述第一密封环在所述底座上相互连接并围成一个用于密封所述单电池一端面的第二区域;
[0012]所述第二环槽的数量也为四个,且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四个用于连通每个相邻所述第二环槽的第二密封槽;每个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均密封配合有第二密封件;每个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两端均与其连通的两个所述第二密封环一一对应的密封连接,四个所述第二密封件和四个所述第二密封环在所述盖板上相互连接并围成一个用于密封所述单电池另一端面的第三区域;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第二气道,且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底座的侧面,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所述盖板上。
[0013]在第一区域上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一密封件均与单电池的一端面上的凹腔边缘形成密封连接;在第二密封区域上的第二密封件和第二密封环,均与单电池的另一端上的凹腔边缘形成密封连接,与该凹腔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在第二气道通入高压空气,使其进入到该密封空间内,待凹腔的气压稳定后便可通过观察第二气道的气体流量可判断该凹腔的气密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矩形结构;四个所述第一密封环分别位于靠近所述底座的四个顶角处;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内插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单电池定位通孔的定位销;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所述盖板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销的容纳腔。通过定位销可限定单电池放置的位置,使得工作人员每一次放入单电池时均能保证单电池处于预定的位置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槽,以及所述定位销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槽分别依次对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且所述定位通孔、和所述定位销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定位槽上。采用两个定位销,能更好的将单电池限定在预定的位置上。
[001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定位槽分别依次靠近所述底座的两端,且位于两个相邻所述一第密封环之间。将定位槽设置在底座的两端上,是由于单电池的定位通孔的位置影响,同时将定位槽设置在底座的两端上能更好的将单电池限定在预定的位置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上均设有用于供螺栓穿过固定的固定孔。设置的
固定孔可便于将盖体或者底座固定于检测装置中,用于实现对盖体相对于底座移动,完成气密性检测工作。
[001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凹槽可便于工作人员放入待测单电池或者取出已检测后的单电池。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检测工装装配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座的结构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盖板下端面的结构图;
[0022]图中,1、底座;2、盖板;111、第一密封环;112、第一环槽;12、第一气道;13、第二气道;14、第三气道;15、固定孔;16、凹槽;17、第一密封件;18、第一密封槽;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用于检测具有进气通孔和出气通孔的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覆盖在所述底座上的盖板,密封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密封结构,以及密封设置所述盖板上的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两个依次分别用于贴设在所述单电池的一端面并环绕在所述出气通孔外侧和所述进气通孔外侧的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两个依次分别用于贴设在所述单电池的另一端面并环绕在所述出气通孔外侧和所述进气通孔外侧的第二密封环;所述底座中还开设有第一气道,且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底座的侧面上,其另一端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密封环在所述底座上所围成的第一区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供所述第一密封环卡入的第一环槽,且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一密封环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盖板上并供所述第二密封环卡入的第二环槽,且所述第二环槽与所述第二密封环密封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用于检测具有多个所述进气通孔和多个所述出气通孔的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密封环所围成的第一区域连通有相应的气道;且多个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与多个所述进气通孔和多个所述出气通孔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环槽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四个用于连通每个相邻所述第一环槽的第一密封槽;每个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均密封配合有第一密封件;每个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两端均与其连通的两个所述第一密封环一一对应的密封连接,四个所述第一密封件和四个所述第一密封环在所述底座上相互连接并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明燕希强周玉伟瞿丽娟孙驻江王铎霖崔士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